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荣军 《教师》2013,(6):67-67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发散式的形象思维。联想的表现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运用联想可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数学学科优势培养学生联想能力灵武市一小朱秋香联想是指回忆时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一种积极的扩展性思维活动。它能使学生沟通数学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把握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逐渐教会学生掌握联想的方法,并恰当地诱发学生的联想,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一、教会学生联想的方法外界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便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在教学中,应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教学的不同需要,教会学生各种不同的联想方法。1.接近联想:即从比较接近的图形、式子或问  相似文献   

4.
联想,就是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于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各种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联想,能够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下面,谈谈数学教学中的几种联想,供大家参考。 一、横向联想: 有些应用题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数量关系还是接近的。例如整数、分数与比中的倍数关系是相似的。我在五年级最后总复习时,为了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先出示一个条件:某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让学生进行联想,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条件还可以怎样叙述?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可以联想到:“男生与女  相似文献   

5.
数学联想能力培养举例青铜峡市培红小学马桂华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联想可以使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沟通问题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联系。那么,如何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呢?一、引发学生联想,促...  相似文献   

6.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方法各异 ,联想是其中之一。“联想”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想象、培养创新思维有其特殊功效。“联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它是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 ,或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还是一种重要的发现方法 ,例如 ,由能被 6整除的数 ,就联想起一定能被 2和 3整除 ,因为 2、 3都是 6的质因数。因此 ,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的内涵 ,引发学生广泛联想 ,拓宽思路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运用因果联想 ,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因果联想是指具有因果关系的两类事物之…  相似文献   

7.
联想是指感知或回忆某一事物连带想起其它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 .产生联想的客观基础是事物之间联系着的事实 ,因而反映到人们头脑中关于事物的知识经验的相互联系 .巴甫洛夫学派认为 ,学习就是形成暂时联系 ,暂时联系就是联想 .联想能力对形成数学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 ,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 ,不仅有利于学生一般能力的发展 ,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联想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公理、定理、性质和公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出发点与工具 .当我们接受一个新的概念、定理、公式及性质…  相似文献   

8.
王志科 《辅导员》2009,(23):37-37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发散式的形象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联想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唤起对旧知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同时,联想的展开,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一、比较和联想的内涵分析(一)比较教学法的内涵比较教学法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同时向学生呈现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内容,并使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辨别两事物间的相同属性和不同特征。(二)联想教学法的内涵联想教学法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表象的链接而展开思考,按照一定的标准由一种事物推延到另一种事物,由一种意境联系到另一种意境,利用事物和意境的相关性,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情  相似文献   

10.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为导因想象出与之有联系的别的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类发现新事物、探求新规律的一种必具心理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联想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具体教学中,培养学生联想能力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学习过程中思考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联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思考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联想能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这里所谈的联想就是头脑中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例如:学生学了乘法分配律后,  相似文献   

12.
由于数学知识间存在着各种联系,运用联想思维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开发学生的智能。笔者认为,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进行以下几种形式的联想训练:一、注意横向联想,拓展学生思维有些应用题的形式虽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联想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也是人脑最高层次的心理机能,而联想正是这种心理机能的重要体现。联想属想象的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联想就是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不同的输出,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作用;辐合思维则在于对一个问题提出一个“正确”答案。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  相似文献   

14.
人才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基础教育肩负的重任。教学中,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训练。一、在联想中求创新联想是由相似、相关的这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求新知识的重要手段。只有展开丰富的联想,才能拓宽知识面,挖掘数量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我在教学“圆柱体积的计算”前,设计了一道准备题:“一…  相似文献   

15.
黄清柱 《云南教育》2003,(10):44-45
联想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与其相关联的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联系着的,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某些共同点或相似性,这种联系性可以引导人们进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思考,这种联想可以引发人们发明创造出许多新的东西来。小学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很强的特点,知识之间相互联系,许多新知识往往是在某一旧知识基础上扩展而来。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联想,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  相似文献   

16.
所谓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形成不同的联想:在时间或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会形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立联想;还有因果联想、辐射联想等等。 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材料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朱敏 《地理教育》2006,(1):66-67
联想思维是指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将前一事物称为刺激物或触发物,后一事物称为联想物."联想是打开沉睡在头脑深处记忆的最简便和最适宜的钥匙".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既有助于学生通过联想理清地理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灵活、便于运用的知识网络,强化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属想象的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联想就是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高于联想,而联想是想象的基础。学生有了较强的联想能力,就能顺利地把新学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辨别它们的本质区别,同时,学  相似文献   

19.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在思维中,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是记忆的一种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渗透联想记忆法传授数学知识,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  相似文献   

20.
联想与猜想是数学中的形象思维方法.数学中的各种图形、图表、解析式等都是反映于人脑中的事物的映象,这种映象以物化的形式再现出来就是数学形象.数学中的形像思维方法,主要通过联想与猜想对数学形象进行加工,并形成新形象的方式和程序,以达到解决问题之目的.一、联想与猜想方法1、联想方法: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即由此及彼的思维方法.联想的特点在于通过形象的彼此联结而达到对事物的认识.一方面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的种种联系,反映在人们的思维中就形成了主观形态上的事物联系,它使人们能够达到对事物由此及彼的认识和把握,这是联想方法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联想方法对事物的关系的反映都带有主观色彩,具有猜测性和随意性,因此需要把联想建立在雄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联想的准确程度.2、猜想方法:猜想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的思维方法.猜想的特征是它对事物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认识.数学中的猜想方法主要有再造性猜想和创造性猜想.再造性猜想是以数学语言、符号、图形和解析式为依据,以掌握的知识为某础形成新形象的方法,并非创造性. 创造性猜想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