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是筑牢从政道德的时代,政德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习近平政德观系统地阐释了新时代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基本内涵,科学地回答了领导干部从政施政的政德价值观、政德实践观、政德责任观、政德使命观等基本问题。习近平政德思想在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处于重要位置,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腐败问题、为实现伟大梦想构筑道德支撑具有正面引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商君书》摒弃了笼罩在君主身上的神秘光环,认为君主存在的合理性在于顺应社会政治发展和统一政府管理理念的需要。君主的职责是缘法治国,壹赏、壹刑、壹教,构建人人自律的道德化理想社会。君主要完成其职责,需通过严密的制度建设,形成臣民不得不遵守国家法令的客观形势(势),造成官吏互相制衡、互相监督的局面,控制官吏渎职犯罪(术)。《商君书》的君主观是先秦诸子学说中最具真理成分的君主观。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干部队伍中一些人放松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改造,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影响了政府的威信和工作效率。固此,当前在干部队伍中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政德素质,对子增强竞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提高领导干部的政德素质的基本途径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特别强调"以廉为贵"的政德,要求官吏把廉洁作为从政的志向之一。唐太宗反腐倡廉既重德治,也重法治,这对当今社会的廉政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以皇帝为核心,以宫省为基点的政权机构,将官吏分为三类:外廷官,宫中官和禁省官,三层次官与君主有亲疏程度之别,而他们始终存在着相互排挤,制约,勾结和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国家产生,建立政权,组成各级政治机构.国家机器不断完善,官制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官制是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统治阶级行使统治的具体手段,官制的变化也反映出政治制度、阶级矛盾、生产关系的各种变化.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为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为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建立一整套严密的官僚制度.各级官吏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集团,成为一个特殊的政治阶层,他们是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君主是最大的官,大权独揽,“邦君设官分职,以任其事,废事失职,厥有常刑”.各级官吏隶属于君主,是君主的奴仆,“草民”的主人;是实施统治政策的直接操作者,他们代表君主统治管理人民,形成一个层层统治的网络,与各地土豪缙绅勾结,成为封建统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吏治是古代官吏特别是地方官吏管理和统治民众的方式和治绩。从某种意义上说,吏治又指治吏,或吏政。汉代在地方官吏的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试图从官吏的教育、选拔和任用、考核与监察以及考核后的奖惩等几个方面,探讨汉代地方吏治的合理性因素,力图为当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董中德 《教师》2014,(13):63-63
加强人事监察工作是中国古代行政中具有特色的一个方面。所谓监察制度就是历代国家对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机构、部门和官吏的公职活动,实施监督、纠察,以检举和纠正其忽守失职行为,弹劾国家机关和官吏中违犯朝廷纲纪法度者等一系列有关的措施。我国第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监察机构的设立是在汉代。在汉武帝时期,建立了全国最高的监察机构——御史台。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主官,其主要职能是纠察弹劾违法官吏,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一脉相承,同时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政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在充分总结、凝练中国共产党百年政德经验并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最终的价值指向是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从大德、公德与私德三个维度入手,明确了政德建设的主体、内涵与实践路径,与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具有高度耦合度。以党性修养加强政德建设可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认知、力行实践以及制度建设等方法推动两者相互融合、互促互进。  相似文献   

10.
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是由我国著名的会计专家和教育家潘序伦先生1928年在上海创办的,它是我国唯一一所以会计命名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潘先生提出以“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为立信的校训,他认为,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必须在立志、守身、处事、待人等方面建立信用。无论对人对事,都要坚定不移地守  相似文献   

11.
吏治不清,贪赃枉法之风盛行,是影响封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原因,甚至是给专制君主带来统治危机的灾祸。历代王朝倡导为官清廉,严申惩贪之令,用意都在造成人人奉公守法的风气,稳定统治秩序。但是,它们要求官吏奉的是专制主义之“公”,守的是专制君主之“法”,这样的政治环境,只会使吏治清明成为可望不可及的理想,而不能有效地遏制封建官僚的贪污受贿行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值得我们作认真的分析,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谢德华 《教育艺术》2010,(1):57-57,56
宽严相济是一种管理艺术。“宽”.指管理的灵活性、变通性,要求管理者以宽厚的品格待人,以宽容的态度容人,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严”,指管理的原则性、规范性。要求管理者以严格的态度工作.以严明的作风处事,创造严谨的组织效能。宽严相济是“宽”与“严”的辩证统一,是灵活性与原则性的有机结合,班主任应该借鉴这种管理艺术.但如何做到宽严有度,相互平衡,却需要反复思考和实践,否则一不小心,就会陷人“宽严皆误”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论朱熹的人事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熹的人事管理思想非常丰富。他十分强调用人在国家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和任用原则;他提出改革官制,精简机构,改革选拔官吏的途径,强化对官吏考核;他强调官吏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性,对管理者思想建设的重视是朱熹人事管理思想的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14.
朱熹的人事管理思想非常丰富。他十分强调用人在国家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和任用原则;他提出改革官制,精简机构,改革选拔官吏的途径,强化对官吏考核;他强调官吏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性,对管理者思想建设的重视是朱熹人事管理思想的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15.
论两汉的廷尉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廷尉是秦汉时期的司法长官,两汉时期,廷尉制度日趋完箅,它的秦谳定刑、司法监察、制定法律的功能日趋突显,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上行阶段司法制度的完善。与此同时,廷尉制度维护了封建君主的绝对独尊地位,使封建君主有效地约束官吏的行为,达到了以法治吏从而肃清吏治的目的,但这也带来一个负面的影响。因为这种权力的约束、监督变成了封建官员间的排陷政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魏源十分重视对边疆民族关系问题的经验总结,表现出鲜明的“多民族凝聚”倾向。他希望以君主、朝廷为中心,把各个兄弟民族凝聚在朝廷周围。魏源认为民族间矛盾的激发既有民族分裂分子野心膨胀的一面,也有清朝官吏腐败的一面,同时还夹杂着宗教因素的影响。因此,增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凝聚力不仅要对内修明政治、以张国势,对各族要恩威并用,贵在服心,还要审慎处理宗教问题等等,这些经验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以知人善用著称于世。其待人、识人、用人之道、人才观对现代行政管理者履行职能与改善管理方法与艺术有很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悠久,官吏管理制度发展得比较完备.尤其是录用制度,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我国古代官吏录用制度,大体可按四个时期划分.一、先秦时期官吏的录用制度氏族社会初期,议事会成员一律平等,实行原始的民主制.据《礼记·礼运》载“选贤与能”.这里所谓“选”、“与”,是指民众选举首瓴领.夏商周时,大夫以上的爵们和官职都是世袭的,大夫以下的低级职务才由士(武士)来担任.选士的基本方法为“乡举里选”,乡是贵族居住区的行政单位,里是基层居民点.到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能否大胆使用人才成为各国兴衰成败的关健.为使用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各国相继废除了世袭官职的制度.除君主外,其他官职均不得世袭,由君主随时任命或撤换.  相似文献   

19.
英国是近代最早实行立宪君主制的国家,其政体对许多国家的政体影响巨大。立宪君主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与专制君主制(autocraticmonarchy)相对立,是指在议会立法限制下的有限君主制;目前国内多数教科书或工具书仍用“君主立宪制”旧译。此译法不妥,因并非君主“立宪”而是议会制定法律限制君主权力。“君主立宪制”易产生由君主制定法律的误解,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20.
君主是专制社会政治生活的中心,与国家的盛衰存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董仲舒通过对种种历史事实的分析,在总结前人君主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君主观念体系。他的君主观念体系主要从四个方面体现天人关系,即君权神授、法天行事、违道天罚、以儒为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