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遇急病需要输血时,一般人常认为,只要血型相同,用至亲的血液要比陌生人的血更安全,但日本学者警告,近亲输血会造成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s,简称GVHD),其死亡率高达99.9%,几乎没有药物可救.因此专家建议应停止直系血亲输血的行为,如果一定要输至少应将所捐的血照射放射线,以破坏其中T淋巴球的活性,以保安全.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人体如果失血超过30%,就必须进行输血抢救。但血源紧缺和输血安全问题长期困扰着世界各国。有没有一种技术既能大量“制造”血液,又能长期保存血液,还能避免血液感染各种疾病呢?美日等国科学家目前在人造血液方面的研究,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3.
建立血液预警系统可监控临床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播疾病,保证输血质量和安全。通过对血液预警系统定义、建立我国血液预警系统必要性的分析,认为需完善我国相关立法,规范报告方式和报告内容,制定.血液预警系统文件化程序.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并整合统一的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4.
人体平静时心输血量基本恒定,但各器官中的平均血流量各不相同。冠状循环是营养心肌供血的循环系统。心肌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形成血栓等,导致了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血清替代物     
血清替代物李洪译贾鳗校输血能救命。但血库需要捐血人,而捐血人可能不可靠或索费昂贵,或患有可怕的疾病,储备血都不能永久保存。它的供应是有限的,而一个严重意外事故会迅速耗竭储备血。所以,人们常常梦想用洁净、便宜且持久的人造血代替这一系统。血液代用品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血液质量是当前输血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课题.为了保证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遏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卫生部制定了各种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笔者就血液筛选检验中常用的ELISA技术谈谈自己的体会,使其达到操作过程的标准化、结果易判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规范化要求,从而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当遇有急难、生病需要输血,一般人常认为输用至亲血液,要比用陌生人的血来得安全;不过,日本学者警告,近亲输血反而会造成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简称GVHD),其致死率高达99.9%,几无药可解.因此,专家建议应停止直系血亲输血的行为,否则输血前,至少应先将捐血照射放射线,以破坏其中T淋巴球的活性,以策安全.  相似文献   

8.
大米血液     
在对血液的研究尚未达到血型、基因等层次的年代,很多勇敢的医生尝试过用动物血液来挽救严重失血的伤员的生命,结果可想而知。但这也为人类对血液制品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思维角度——能否像生产各种人造器官一样来制造血液的替代品,让手术中需要输血的病人不再仅仅依赖无偿献血者的  相似文献   

9.
《学周刊C版》2017,(21):100-101
近年来,因输血感染致损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备受瞩目。为贯彻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从法律上增强对自然人生命权、健康权等基本人身权的保障,针对此类侵权案件应当适用严格责任归责原则。与此同时为防止出现血液提供机构、医疗机构为规避医疗风险而拒绝输血救治病危患者的情形,应尽早设置输血专项救助保险金。另,对于输血感染等事件法律关注不应局限于侵权事后救济层面,而应追溯至事前预防阶段,确立医疗服务合同法律关系,争取从源头上平衡医患双方权利义务,降低输血风险、保障血液供应体系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卢岑 《宜春学院学报》2005,27(6):100-101
加强血液质量管理是血站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是安全输血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探讨了中心血站如何从提高工作人员的认识和自身素质,通过确定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采取法制化管理与标准化管理并举和三级管理体系,以及通过引进国际质量体系来加强血液质量管理。可以借助科技进步来促进血液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Olivieri事件引发的思考 Nancy Olivieri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血液遗传病方面的一位专家。在20世纪90年代,她和制药商奥贝泰克(Apotex)公司签订合同,在卫生与安全委员会指导下在依赖输血的地中海贫血患者身上测试去铁酮与铁离子的螯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准确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重要保证。输血配合是选择用于受者的血液,使输血的成分能在受者体内有效存活,无不良反应,即输入的红细胞在受者体内必须不凝集或不溶血,输入的血浆成分不导致受者自身红细胞显著破坏,才能使受者获得恢复健康所需的血液[1]。影响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因素很多,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报告如下。1标本和试剂因素1·1标本交叉配血和血型鉴定血液标本的严格要求是安全输血的关键性措施之一。首先要对标本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标本一一对应,其标识、血液量、红细胞或血浆…  相似文献   

13.
股静脉穿刺在临床上常用于急救时。用于加压输液、输血或采集血液标本的一种技术操作。但穿刺方法的选择与穿刺成功率有密切关系。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斜刺比直刺好。  相似文献   

14.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已。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仍会死去。  相似文献   

15.
围术期,经常遇到大量失血造成休克的患者。尽管静脉穿刺针头较粗(常用12号),但是由于血库供应的血液温度较低(4℃左右),常使血管壁痉挛,管腔缩小,输血速度转慢不能短期内迅速扩容补血。临床上目前常采取的方法是手掌挤压莫非氏管加压输血,但是该方法需要人把守,且输血速度仍不太理想。因此,我们将袖带加压法应用抢救失血性休克,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谈人类血型     
一、血型的发现血型的发现和输血技术的应用有密切关系,输血技术的广泛应用,仅是近70年代的事情.在此之前,人们经过了艰辛的探索.远古时代,人们认识到血液的重要性并试图利用它挽救频死的生命,但大多不成功.1628年,英国学者哈维(William Harer)通过实验提出著名的血液循环的见解,使人们开始了对输血的思考,1665年,英国人罗尔(Lower)成功地进行了狗与狗的输血实验,1667年,法国御医丹尼斯(Danice)利用羊血输给一患病青年,获得意外成功.随后利用同一方法为另一病人输血,病人死亡,输血被禁止.1818年,英国妇产科医生布朗  相似文献   

17.
内毒素检测方法为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内毒素含量。血袋保养液与血浆检测中排除干扰的方法可靠,细菌内毒素检测仪可有效地检出各种一次性输血器具及各种血浆中所含的内毒素的值;各种输血器具及血液的无菌试验均为无菌生长。通过对各种一次性输血器具及各种血液进行有效的无菌试验与热原检测,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保证了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同时,因血浆热原检测的成功,也为临床开展有关病因检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血站的血液质量检测责任重大,不合格血液输给受血者,轻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伤害,重者造成患者死亡.所以必须认真做好血站的各项质量管理工作,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以科学、严谨、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作好每一件工作,提高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增加了医疗机构作为医疗事故的主体,但囿于现行《刑法》的规定,而没有规定医疗机构的刑事责任,这无疑是一立法缺陷.医院、血站等医疗机构可以构成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事故罪的主体,同样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医疗事故罪主体也应包括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20.
代用血液     
代用血液目前,不少医学专家正致力制造一种可大量生产的“代用血液”,以解除可能出现的血荒危机。代用血液的优点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病人需要输血,然而血库的血液供应量并不十分稳定,研制代用血液成为医学界刻不容缓的计划。最近,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诺菲特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