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传统文化回归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提升的社会背景下,对长期氤氲于道教文化下的武当武术文化遗产展开述评,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研究指出,对武当武术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3大模块,其一,武当武术文化遗产"挖掘与整理"研究;其二,武当武术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其三,武当武术文化资源"转化与开发"研究。以上这些分类梳理旨在厘清武当武术的现实发展概况,阐述其蕴含的内在价值意义,从而进一步促进武当武术文化发展,彰显国家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武当武术起源于部落间的军事战争,成长于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之中,特别是道家"清静无为"思想对武当武术的产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今,伴随着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我们却见证了一直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瑰宝——中华传统武术群体正渐次走向边缘。本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梳理武当武术文化的保护思路,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质性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制约武当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提出:对武当武术的保护应建立在"存在是前提、传承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的条件之上,建议:第一,武当武术的保护应该是基于传承概念下的保护;第二,武当武术的发展应该是基于保护、传承前提下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力求在保护中求传承、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得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武当武术成为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与热点,有着深刻的历史缘由与理论渊源。其一,研究传统武术,探寻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之道,就必须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的研究。其二,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研究,是当前宏观层面的传统武术文化研究与微观层面区域武术文化研究实现"对接"的必然要求。其三,以文化的视角探讨武当武术,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研究,完整、系统、鲜活、具体的武当武术必定会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这也是当代武当武术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科学》2019,(5):69-75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分析了传统武术传承的传统与现代谱系,认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人的文化担当是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得以延续的力量;自然传承与自觉传承的传统生态谱系致使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具有相对封闭性的特征,武术文化的"神秘性"与"经验性"指向,致使武术文化传承具有封闭性特征;武术流派中的门户之见导致信息交流的闭塞性两个方面。由"生活、职业伦理与制度"三个层构成的现代传承谱系与传统生态谱系交织构成了武术文化传承的困境,表现为:传承人生活的消极境遇影响了武术文化谱系传承走向与价值认同;制度的顶层设计影响着武术文化传承场域空间的构建,为武术文化传承提供了"模板";武术传承人的职业伦理为武术文化传承谱系延续提供保障。传统武术传承人文化传承谱系困境的消解之道在于:建立协同治理体系,引导传承人从传统武术文化实践产品中表达生活理想和文化认同;通过制度保障观念的逻辑认知,促进传统与现代传承谱系的有机融合;突出武术文化传承人的"代言人"与"解释者"身份,构建富有创新力量的传承结构谱系。  相似文献   

5.
从"武术研究"到"武术文化研究"的跃升,实际上是研究的视野跃升为文化视野。从文化视野研究武术,旨在对武术本身达到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观照。因此,对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文化进行界定,必须具有文化视野。从文化视野对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文化作出界定,并不是单纯为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是简单地对当前理论界各类理论观点进行一种综合和折中处理,而是旨在通过定义本身揭示武当武术、武术文化是什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以及它与传统武术、传统文化、传统武术文化、武当地域文化以及其他地域武术文化发生了怎样的关联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针对武当武术文化如何进行国际化传播这一问题,以武当武术的来源与内涵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武当武术的思想起源、历史渊源以及武当内家拳的理论,诠释了武当武术文化的含义,进一步剖析了武当武术文化发展现状,最后提出武当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方式可行的对策与建议,藉此为武术主管部门制定武当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政策提供参考与依据,从而进一步推动武术文化在世界范围的普及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武当》2014,(10):64-64
武当武术,亦即武当内家拳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全面展示、传承、推广中华武当内家拳法,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联合有关机构和社会团体,在中华内家拳祖庭、太极拳发源地武当山,共建一所规模适中、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武术文化博物馆——武当武术博物馆。目前,项目已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8.
剑与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而武当剑作为武当派中武当拳械的极具代表性剑法,也是我国优秀传统器械武功,其文化在武当武术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武当武术[1]是武当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湖北省颚西生态文化不可缺少的元素。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洪流下,在极度强调高端文化策划和文化营销对颚西文化维护与建设下,武当剑...  相似文献   

9.
对武当武术资源存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武当武术资源存在的内部优势是生态环境、文化底蕴、品牌效应;内部劣势是管理不足、资源分散、效益颇低;外部机遇是政策扶持、文化振兴、产业聚集;外部威胁是文化竞争、项目挤压、观念偏差。基于以上分析,进一步持"产业融合"理念,提出武当武术资源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健康产业、旅游产业以及教育产业五大产业相融合的开发路径。研究旨在为武当武术资源开发提供多渠道深层次的路径选择,创新驱动武当武术的多元价值,加速实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的"生产性保护"意义,以促进武当武术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张震 《武当》2013,(7):I0004-I0004
5月20日,由武当山特区管委会主办的"武当文化高校行"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在西安交通大学落下帷幕。武当文化底蕴深厚,涵盖古建筑艺术、美学、武术、太极、养生、道家思想等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武当武术是中国两大武术流派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文化交流的主阵地,文化强国的希望。武当文化走进高校,对加强文化与人才的对接,弘扬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武当山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武当文化进高校"活动推向全国,在全国各大高校掀起"武当风",让莘莘学子了解武当文化,使武当文化走向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