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德平 《中国德育》2014,(16):58-59
正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生命教育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为进一步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全校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线彰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价值,树立"阳光自己每一刻,关爱他人每一天,健康幸福过一生"的意  相似文献   

2.
刘炜 《新课程研究》2009,(10):77-79
生命教育自20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以来,已经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教育与生命是同步的,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语文学科因其基础学科的特点及优势,必须也能够充分利用广阔的教育资源,成为唤醒学生生命意识的主阵地。笔者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生命教育:①提升教师的素质,让教师系统深入地理解生命教育的价值理念;②充分利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并懂得珍惜生命,关爱生命;③在教学方式上,应采用阅读赏析讨论法、实践体验法,注意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学习心得,让他们明白珍惜生命的责任和逆境生存的意义;④注重对话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师生关系的对等性,使教学体现为一种唤醒教育.让学生在思考、体味生命价值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理解他人。关怀生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家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生命教育"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关于什么是生命教育,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其基本途径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国家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生命教育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关于什么是生命教育,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其基本途径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养  相似文献   

5.
鲍坚勇 《华章》2007,(8):124
生命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而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课程中并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因此利用假日社区活动的形式开展生命教育,让青少年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培养他们尊重、理解、关心他人和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就社区活动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目的、内容与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3,(65):83-84
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对人生价值、世界价值、生命价值的追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生存需求,人们更注重精神的需求,随之生命的意义更重大。生命教育中关注人们的生命是教育的本质。生命教育以生命为核心,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体育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维持生命充满活力、健康的保证。体育可以让生命充满激情、热情,还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发展时期,学校体育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可见生命教学和体育教学相辅相成,值得教育界审视和研究,作者就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中学体育教学进行了审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学生传递生命的气息,生命教育是语文学科的价值体现形式之一,通过生命教育能够进一步展示语文学科的作用和价值,给学生带来全面深刻的学习体验。在生命教育的开展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找到适合学生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其能够真正理解和体会生命教育的内涵,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每个人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教师不要否定学生的想法,在教学管理中要以引导为主,挖掘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样对生命教育的渗透会更加积极有效。  相似文献   

8.
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阐述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探索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的价值,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涯教育强调从未来和发展的角度看待个体生命,它符合学生成才成长的心理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从小学就开展生涯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学习理解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帮助他们建立适当的生涯观念。生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正生命教育,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人文精神,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品德课程标准》着重提出了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具体说来,品德教育要让学生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进而尊重、敬畏生命,同时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感受生命的快乐。本文从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开展主题活动、搭建体验平台几个方面阐述了以教材为载体,进行切实有效的生命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阐述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即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教育学生爱惜生命,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期望学生尊重生命,鼓励学生挑战生命,通过对生命本质、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教育学生敬畏生命、保护生命,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的内容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内涵和价值,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生命,从而能够好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充实自己的人生,让生命充满光彩,提高生命的质量。另外,通过生命教育还要使学生能够善待其他生命,能够与他人友善相处,能够喜爱动物,不虐待动物;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随便结束生命,  相似文献   

13.
沈梅 《考试周刊》2011,(61):154-155
加强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切实把握好生命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通过读人物传记、查相关史料,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理性思考、相互交流.更好地感悟优秀人物对真理和正义的执著追求和精神风貌.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使历史教学真正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4.
浦春良 《考试周刊》2012,(81):29-30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只有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新一轮课程改革后.语文教学更强调人文性,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他人的人生境界,欣赏他人的高尚情操,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开端。  相似文献   

15.
对生命的关注是教育的本真所在,提升个体生命质量与其社会存在意义,是教育的终极追求.当前教育因生命的缺席而退化成劳动力的培养,生命教育的兴起是教育的元命题回归.生命教育不仅让学生懂得何以为生.更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为何而生、如何而生的思考,理解生命的价值,进而以旺盛的生命力来表达生命的意义,达至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更广泛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何祥 《考试周刊》2014,(5):21-21,112
生命教育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语文教学中有许多生命教育的元素。首先,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蕴藏的生命教育资源;其次,课堂上要培育学生的生命意识;另外,课外要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这样,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价值,感悟到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的概念,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生命教育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也有人认为,“生命教育是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有限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价值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上述两种观点虽然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却又有共同之处,即生命教育是通过教育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不可逆转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三生教育的科学内涵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积极地发展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存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生存的知识与技能,培养生存的本领和意志,理解和把  相似文献   

19.
一、设计思想 学生对个体生命从出生、成长到死亡的自然历程认识不清,生命质量不高,生命无价值无意义,甚至自杀、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命的存在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因此,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尤其是死亡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死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历程的自然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同时,通过思考“死”来反观“生”,理解“生”与“死”的关系,从而实现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生”,达到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0.
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教育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创造积极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