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谚语是一种学形式。谚语的洗练和深刻是一个民族在其漫长的语言字发展中大浪淘沙,去粗取精的结果,谚语具有深刻的唯物辩证思想和鲜明的民族性。谚语的翻译要求译忠实地表达原的思想内容,尽可能保持原的形象比喻、修辞效果、民族特色、语言流畅,并有谚语味道。  相似文献   

2.
冯庆堂 《红领巾》2005,(6):90-92
民间谚语作为民间文学的一部分,其特征具有全民性和较强的民间传承性,其传播途径主要是口口相传.民间谚语是大众思想的主要文化载体,就其对大众思想的影响力而言,民间谚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民间谚语发展呈现出具有两大现代特色的走向:其一是传播途径的拓展,除了传统的口口相传以外,还有书籍传播、新闻媒体传播、互联网传播和手机短信传播等;其二是民间谚语的三大融合,即体现了古老的农耕文明与现代化都市文明的融合、民间文学与精英文学的融合、中国民间谚语与世界民间谚语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张雷 《现代企业教育》2012,(23):222-223
谚语是蕴涵文化价值最丰富的语言单位,是民族语言长期发展的产物,日语谚语是日本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日本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日语谚语是认识和理解日本人与日本文化的一把钥匙。本文试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日语中有关夫妻关系的谚语进行初步归纳整理,并通过这些谚语从男尊女卑意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对夫妻关系的认识三个方面来考察了日本人的传统夫妻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疆蒙古族民间谚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以新疆蒙古族民间谚语为着眼点,探讨其在社会转型期的现状,梳理新疆蒙古族民间谚语的唯物主义内涵,进而揭示民间谚语在现代蒙古族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蒙古族文化发展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谚语论集《中华谚语志》中丰富的谚语可视为汉语谚语的缩影。其中类比性谚语尤为典型,其在形式上可分为句内具备类比关系的谚语和同义谚语的类比性谚语群,在内容上突现了谚语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类比性谚语在具体的直观领悟中传授事理,独具特色,是我国传统的类比思维的生动例证,探究此书的谚语也是对汉语谚语整体面貌的管窥。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虽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商业文化历史悠久。商业谚语是商业活动的侧面反映,是商业管理的宝贵财富,其中保留了许多关于商业生产生活的记录。通过对谚语中的商业文化梳理,了解商业谚语中所包含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可以总结出商业谚语中包含的现代社会企业管理经验,其研究对经济建设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凡十 《考试周刊》2011,(75):37-37
谚语是意义相对完整的句子,是语言中一种重要的熟语。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道德观念、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侧面入手,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谚语是人民口头创作的短小题材,其包含丰富的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谚语所反映出的自然风貌、乡土习俗、神话传说等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本文通过壮汉谚语的比较,来探索谚语的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谚语的长期使用,其价值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谚语中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能更精炼、明白、准确地传情达意,富有极强的表现力,为人们所重视,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本文就谚语的几种常见修辞手法来分析谚语这一特殊用语形式,以引起大众对它的关注和品味其魅力。  相似文献   

10.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都拥有大量的谚语。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精炼而富于哲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英语谚语,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容易在汉译的过程中失真,致使翻译不能很好地表达原义。因而应该分析谚语的结构特征和文化差异,提出英语谚语的汉译方法、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11.
《孟子》成语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我国古代典籍中重要的成语源,书中产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满足社会历史发展的需求是《孟子》成语的大前提,满足历代人们的运思需求是《孟子》成语的必要条件,历代人们的语言实践是《孟子》成语的具体成因。  相似文献   

12.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由于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谚语的语言结构形式及文化取向也有所不同。通过英汉谚语的语言结构形式及文化取向不同之处的比较,人们能更好地理解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彝族尼苏谚语是彝族尼苏人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这些谚语类型丰富,蕴含深刻的哲理,发人深思,具有很强的教育启迪功能。在形式上采用彝族独特的五言或七言诗体,句式工整,富有诗韵,便于传授、记忆。多采用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增强了谚语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有助于谚语劝诫教育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中华谚语志》是台湾商务印书馆于1989年出版的一本关于谚语的百科全书,由朱介凡编纂。地域性是这部巨著的主要特色。《中华谚语志》谚语的地域性特色主要体现在地理风物、地方风俗、地方人文社会背景及方言环境几个方面,这些谚语为地域文化特征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极高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平是山西省晋东南地区的一个县级市。高平方言的四字格俗语,使用频率高、数量多、口语化,积淀着高平方言语音、语法、语用方面的许多特点,也积淀着当地特有的文化,值得研究。文章主要探讨高平方言中四字格俗语的结构方式及其修辞特色。  相似文献   

16.
从一个民族的谚语可以看出这个民族的能力、智慧和精神来。英语谚语以其诗的韵味、生动和精炼的表达而闻名。凼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翻译英语谚语技巧丰富我们自己的词汇财富,更加熟练地掌握英语,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角度分析,隐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表达了出来,使英语谚语的意义更加明确;从功能角度看,语法隐喻的“名词化“特性使英语谚语的意义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英语谚语是英语语言文学的瑰宝,是英语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以最简短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英语谚语大量使用修辞格,使之精练简洁、形象鲜明、韵律优美,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英语谚语使用的修辞格主要有:明喻、暗喻、对偶、对照、重复、夸张、双关、排比等。  相似文献   

19.
谚语是语言的特殊形式,是熟语的一种。古往今来,人们对谚语的评价向来很高。有人曾言:谚语乃语言中的盐,一束智慧的花。作为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语言真实地反映了各种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念。谚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浓缩了文化的内涵,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侧面反映了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因而中西方文化中对女性带有贬义的看法和评价在汉英谚语中就会有所反映。笔者将以女性主义为视角分别探讨性别歧视在汉英谚语中的体现、性别歧视的根源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从一则谚语例谈小概率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流传着许多谚语、典故,它们体现出了很强的哲学思想,人们往往对这谚语、典故的正确性深信不疑.其实,这些谚语、典故从数学角度来讲,说的是一些小概率事件.只要我们掌握了小概率事件的理论解说,就可以诠释它的哲学思想,认识小概率事件的现实表现,科学地选择好的小概率事件,避开不好的小概率事件,以便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