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情感障碍症状。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高,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生活质量等产生消极影响。目前西药治疗卒中后抑郁仍占主要作用,但存在副作用多、依从性差等问题,单用西药治疗总体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采用中西医治疗卒中后抑郁取得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并得到临床广泛应用。文章从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出发,综述了近几年运用中西医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为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脑卒中后患者除有偏瘫、失语等躯干功能障碍外,还常伴有情感障碍、认知障碍、行为人格障碍,尤其是脑卒中后抑郁较常见。据国内资料,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20%。79%,一般在40%-50%,其中10%为重度抑郁。因此,近十年来,已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对治疗和康复缺乏信心,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直接影响预后及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在积极治疗和康复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防止和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脑卒中的筛查、防治与康复已经受到我国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将来自当下基础科学的前沿成果转化到脑卒中患者康复上来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中国康复医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情绪情感、行为障碍及躯体不适等心理疾病。卒中后引起的神经损害和认知、功能障碍,一定程度会影响脑卒中后肢体、语言功能的恢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也成为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随着中医药的迅速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PSD近年来发展较快,临床证明中医药结合西药治疗PSD更能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更能促进患者肢体、语言功能的恢复,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其发生率多在40%?0%,以轻、中度抑郁为主,重度抑郁大约10%.以往应用三环类抗抑郁剂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由于副作用较大,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极大的制约了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为了探讨西酞普兰对PSD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我们对60例PSD病人进行双盲式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其发生率多在40%?0%,以轻、中度抑郁为主,重度抑郁大约10%。以往应用三环类抗抑郁剂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由于副作用较大,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极大的制约了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为了探讨西酞普兰对PSD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我们对60例PSD病人进行双盲式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炜 《大众科技》2021,23(1):62-64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性原发性抑郁症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老年性原发性抑郁症患者,按MedCalc产生的随机数列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5-HT以及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5-H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性原发性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优于盐酸氟西汀片,适合治疗老年性原发性抑郁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持性干预对社区脑卒中后残疾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社区卒中后残疾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融躯体康复、心理干预及家庭社会干预于一体的支持性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价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干预组各时段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干预后的好转率最优。两组MBI得分比较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MBI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干预后、干预后6个月及干预后1年两组MBI得分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支持性干预能有效改善社区卒中后残疾患者的残疾程度,降低其死亡率和疾病复发率,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HAMD抑郁评分表为指标观察调督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作用。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针灸科门诊和病房的44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前组采用调督针法治疗;后组口服盐酸氟西汀(百忧解)作对照。均连续治疗5周,且均在疗前和疗后用HAMD量表评分。用统计分析对两组治疗前后的HAMD分值分别进行比较,再对两组疗后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后HAMD得分与本组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后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者均能改善症状,但因前者副作用小,故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路琦  张永全 《大众科技》2022,24(2):106-109,113
提高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睡眠效率,改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症状,是脑卒中患者后期康复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对于脑卒中后失眠的治疗方法涵盖中西,各有不同,且临床效果参差不齐,通过研究大量国内外文献,经多种方法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文章对近年来中西医在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方面进行一个系统的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它的发生时常伴随情感障碍,其中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最常见。随着卒中后抑郁发病率的逐年攀升,中医在PSD的治疗方面的独特优势也逐渐凸显,现将近年来疏肝解郁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便于临床工作者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风后焦虑采用于氏头穴丛刺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焦虑患者8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治疗组给予于氏头穴丛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其治疗前后的各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氏头穴丛刺治疗中风后焦虑患者能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和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疗效明确、操作方便、便于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吞咽障碍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到目前为止,该病的治疗仍然缺乏特异性手段,现代医学常以鼻饲以及肠外营养等维持治疗。近年来研究表明,康复联合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有着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刺五加浸膏的抗抑郁作用进行筛选研究。方法:采用小鼠尾悬挂实验和强迫游泳试验抑郁模型对刺五加浸膏的抗抑郁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鼠尾悬挂和强迫游泳试验中,刺五加浸膏与氟西汀一样能明显缩短小鼠尾悬挂的失望时间和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得出结论刺五加浸膏对行为绝望动物抑郁模型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本试验对刺五加浸膏的抗抑郁作用进行了研究,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脑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血管性痴呆患者不断增多,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但可以控制它的进展。中医药在这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随着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入,中医药在防治血管性痴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章就近5年来中医对此病的治疗做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让科技创新服务民生需求,改善市民健康水平,北京市于2010年启动实施了“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提高了首都重大疾病防治整体水平,产生了一批科技惠民成果。其中,依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开展的“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全病程规范化治疗和康复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推广”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诊治和康复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国内率先建立和推广全病程综合、规范化治疗及康复的关键技术,首次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治疗规范和临床路径,研发和建立了中医疗法和脑调控治疗技术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诊治中的应用,研发了社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康复技术模块,对减少患者肇事肇祸、自伤自杀等风险,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降低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基底节神经节和丘脑卒中后同癫痫发作的相关性,同时揭示其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31日病房住院患者100例初诊为脑深部(部位为非皮层)卒中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进行随访,所有患者需经过EEG,头部MRI检查。结果:病灶位于基底神经节和丘脑。NIHSS评分高,即病情较重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卒中后癫痫发作(P〈0.05)。结论:基底神经节,丘脑卒中和NIHSS评分高同卒中后癫痫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总结在神经内科针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抽取自2015年9月-2017年1月期间前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2例,随后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61例患者。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的康复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有效护理情况,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脑卒中的住院护理中采用神经内科的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情况,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喜爱,应加强其在临床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因素,为预防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1例脑出血致右侧肢体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入院3月前发生脑出血行保守治疗3月,致右侧肢体功能障碍无明显改善,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患者至西藏驻成办医院经过2月系统的康复治疗,患者偏瘫侧肢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脑卒中发病后尽早给予正确的康复训练和指导,有效的与病人进行沟通是偏瘫病人完全康复的关键为临床提高肢体康复训练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因脑损伤引起的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运动功能的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传统的康复手段已不能满足患者要求,本文对基于康复机器人与虚拟环境的新型康复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手部、上肢、下肢及混合性功能康复等,展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康复领域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