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胞自动机可以对复杂现象进行模拟,利用二维元胞自动机的理论建立人群疏散模型,确定元胞空间和元胞状态,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和优化元胞演化规则,编写了疏散过程的程序对突发事件下人群疏散进行模拟,获得了人群疏散的基本规律及疏散时间.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更加真实、合理地模拟出紧急情况下的人群疏散过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增长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小前 《天中学刊》2010,25(2):22-26
目前,城市元胞自动机模型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如何获得更好的数据支持和转换规则的寻找上.文章介绍了元胞自动机的特点和研究发展过程,总结了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增长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元胞自动机在城市增长领域有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该文在分析微粒群算法局部最好模型几种邻域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元胞自动机改进的微粒群算法。该算法从元胞自动机的建模思想出发,指出了微粒群算法本身就是一个元胞自动机,从而利用元胞自动机的理论对微粒群算法进行分析改进。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在单峰函数和多峰函数的优化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性能.而且还适合比较广泛范围函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SA动态演化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演化是指软件进行渐变并达到所希望形态的过程,是软件的基本属性。软件体系结构SA成为软件进行演化的重要依据和有效途径。SA动态演化已成为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针对SA动态演化展开了相关研究工作。介绍了SA的基本概念及目前SA演化方面的研究,结合元胞自动机理论,建立了一个基于元胞自动机的SA动态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5.
元胞自动机模型( Cellular Automation Model, CA模型)是一种用于模拟离散动力系统内部的各独立单元间因为强烈非线性作用而引发的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的建模方式,规则的局部性和时空离散化是CA模型的主要特征.本系统基于当今城市最为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展开研究,主要通过在地图上确定污染源位置,并录入污染源数据,通过元胞自动机原理,模拟在有风和无风状态下污染气体元胞的运动状况,从微观到宏观,系统地描述污染气体的运动状况.  相似文献   

6.
从交通流模型中导出Burgers方程.方程通过自变量以及因变量的离散化得到超离散Burgers方程.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成为Burgers元胞自动机.应用Burgers元胞自动机研究一雏初等交通流模型.  相似文献   

7.
GIS与元胞自动机模型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元胞自动机结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动态模型组件技术,使GIS与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嵌套结合,从而构建了基于GIS的元胞自动机模拟流行病传播模型,并以SARS病毒传播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具有两个出口并由桌椅构成多条通道的教室建立了行人疏散的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表明:行人根据到出口的距离和行人拥挤程度两个因素来选择出口和目标网格能缩短疏散时间;出口的宽度对疏散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出口宽度的增大,对疏散的影响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9.
扩散系统的元胞自动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胞自动机是一种时间、空间、状态都离散的动力学模型,是非线性科学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元胞自动机特别适合于复杂系统时空演化过程的动态模拟研究。元胞自动机提供一个虚拟的微观世界,能够在粗粒化程度上再现符合一般性规则的物理现象。用元胞自动机模拟两种物质的扩散过程,建立扩散系统的演化规则样本。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基本微粒群算法社会行为分析的基础出发,分析了微粒群算法局部最好模型和一种基于邻域思想的微粒群算法与基本微粒群算法的关系。为了改进微粒群算法的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避免算法陷入局部优化,该文通过借鉴使用较为稳定的元胞自动机邻居模型中扩展摩尔型邻域,同时利用了元胞自动机的一些理论,提出了基于邻域思想改进的微粒群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函数优化中能有效地进行全局搜索。  相似文献   

11.
引入向前、向左两个偏向强度D1、D2来确定单向通道中行人向各方向运动的几率,应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在不同偏向强度下行人的疏散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疏散时间随着向前偏向强度的D1增大而减少;D2对疏散时间的影响随着通道宽度和D1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灾难带来的损失,研究了人工蜂群算法在提高高层建筑火灾逃生疏散效率中的应用。根据人工蜂群算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结合火灾时期被困人员的个体差异和从众行为,利用采蜜蜂、侦察蜂、观察蜂的行为将趋光趋众两个疏散模型参数化,建立了高层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的人工蜂群模型。利用简单规则实现对突发紧急情况下复杂的人员疏散行为模拟,以更加方便、合理而有效地指导人员疏散、逃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综合考虑人群个性和室内环境对疏散的综合影响,采用势能场元胞自动机(FFCA)模型模拟混合有不同性格行人的疏散.该模型构建了人群疏散环境的时空网络图,并通过计算最小运动消耗(LTC)路径建立静态势能场.疏散人群根据性格特征被分为3类,每类人群都可能使用不同的策略来平衡疏散中的运动和时间消耗.在每个时间步,每位行人都能根据随时变化的FFAC模型选择下一个移动目标.行人会根据自己的决策机制不断规划新路线或选择等待,直到到达出口.疏散模拟选择在不同的复杂疏散场景中进行,如多出口房间、教室和地铁,且疏散人群由不同性格的稠密人群混合而成.该研究为揭示行人心理、逃生环境与疏散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时空离散的元胞自动机模型能利用简单的局部规则和离散方法描述复杂的全局的连续系统.文章研究了复杂空间系统形成过程的基本方式.并阐述了经典元胞自动机模拟的缺陷一一缺乏对真实世界的形象描述,即真实性.建立模拟模型并用VC开发了模拟系统,参照现实数据与模拟出的数据对比来检测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考虑了个体的异质性、移动性和个体间的有效接触传染概率,提出了基于元胞自动机带有隔离干预的传染病仿真建模方法。扩展了传统的Moore邻域,模拟仿真了不同的染病停留时间和隔离力度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仿真结果与采用隔离干预对传染病传播的宏观特征相吻合。研究表明:对已感染的患者,染病停留时间越短,采取隔离措施的力度越大,对传染病传播的抑制作用越显著。可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传染病制定有效的遏制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理论的2台或多台变压器经济运行的新决策方法。根据变压器在各种运行模式下功率损耗曲线之间的交点,一个运行日可划分为若干个时段。基于这些时段构造一种一维不规则元胞自动机,建立元胞自动机转换规则,考虑到所构建元胞自动机的收敛特性,经过迭代,使处于不同状态的所有元胞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以确定变压器在各时段内的优化运行模式。根据所提方法,短期负荷预测曲线被充分利用,变压器的综合能耗及投切次数都能被尽量降低。仿真算例及测试案例结果显示,该方法相较于遗传算法或神经网络等方法具有计算量少、效率高等特点,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遗传算法随机产生初始种群存在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优值等问题,采用A*算法产生初始种群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改进后的算法能够加快收敛速度且跳出局部得到全局优值。同时,根据人员疏散时间与人员在火灾中生存时间的关系设计了适应度函数,相比只用路径长度表示的适应度函数,加入了人员密度对疏散时间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最短路径不一定就是疏散时间最短,此时人员应选择距离较长但疏散时间较短的路径作为疏散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理元胞自动机的岩石破坏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岩石材料的非均质性对其破坏演化的影响,根据元胞自动机理论,从能量的角度建立了一种能够从细观层次上对岩石破坏演化进行模拟的物理元胞自动机模型(Mh-PCA模型),模型引用的Weibull随机分布函数对材料的非均质性进行描述.运用该模型,对m分别为1,5,10,15四种不同均质度材料的破坏模式及其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现象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的非均质性对其破坏有重要的影响,均质度越高,破坏过程中的分支裂纹越少,声发射也越集中.物理元胞自动机理论为岩石的破坏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人员疏散可视化仿真系统的组成以及常见的几种可视化仿真系统开发模式;采用基于工具制作软件的开发模式,用3dsMax制作了人员疏散模型,在Virtools中开发了人员疏散可视化仿真系统。实例分析表明,该系统较真实地模拟了人员疏散的动态过程,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结伴行为对旅客疏散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AnyLogic的系统仿真框架,分别建立了航站楼出发厅物理环境模型、旅客初始分布仿真模型、旅客应急疏散仿真模型。以某机场为例,模拟了航站楼旅客正常离港与应急疏散流程;根据客流高峰时期航站楼旅客在各出口的疏散状况与疏散时间,分析了不同结伴比例对旅客疏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散出口无拥挤现象时,旅客结伴比例为20%与40%时,相较于无结伴行为,旅客疏散时间并无显著增加,旅客结伴比例为60%时,疏散时间显著增加;疏散出口发生拥挤现象时,结伴比例为60%时相较于无结伴行为的旅客疏散时间更短;模型优化后的疏散时间显著降低。研究结果对组织航站楼内结伴旅客疏散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