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内容的索引图片根据原图片的感兴趣区域对原图进行索引,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索引图片由于直接缩放而造成的模糊不可辨别以及失真变形等问题。采用基于内容的索引图片能大大提高检索和浏览图片信息的质量和效率。本文研究的基于内容的索引图片自动生成算法,主要是以人脸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域,首先采用基于肤色信息和几何信息的人脸检测算法,定位出感兴趣区域;然后按比例裁剪出已检测出的人脸区域,并使用插值缩放生成基于内容的索引图片。  相似文献   

2.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采集人脸图像,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一系列相关技术处理,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达到识别不同人身份的目的.在该项目实现过程中,本文首先调用了OPENCV自带关于人脸识别的函数facedetect 来进行初步人脸识别得到的初步效果,用肤色做出了静态人脸识别,在图片上显示了人脸,并用椭圆形框对其识别.  相似文献   

3.
李升华 《物理教师》2005,26(3):0-31
我们国家戴眼镜的人数可能有2亿多,从有关的新闻报道中得知,对眼镜店的检测发现,有很多眼镜都属于不合格产品,所以人们对自己所戴的眼镜是否合格就产生怀疑,但又没有很好的方法进行检测.这里我们介绍一种用几何光学的知识检测眼镜是否合格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悬浮眼镜     
戴眼镜的同学都会感到有很多不方便:戴眼镜增加了耳朵、鼻梁的负担,有时一不小心没戴住或摔倒,眼镜就会掉下来摔碎;戴隐形眼镜倒挺好,不过也有弊端,比如易得角膜炎等。我想发明一种悬浮眼镜。悬浮眼镜,就是把没框、没架的眼镜片,往眼前一放,就会神奇地悬浮在眼前而不掉下来。奥  相似文献   

5.
唇部检测是唇读识别的基本步骤,在研究人类视觉和唇色聚类的基础上,分析了唇色和肤色的聚类性,提出了基于惩罚感知器学习算法对彩色人脸图像的唇部进行定位的新方法.实验表明,采用感知器学习算法只需对所有输入图像进行一次训练样本的采集,就可以得到了正确的权阈值,准确对所有不同人脸的唇部图片进行定位,相比于Fisher变换每次都需对输入图像进行样本采集,感知器学习算法唇部定位更准确,轮廓更清晰,且更具有通用性,有利于唇部口型的识别.  相似文献   

6.
习惯的力量     
绿雨润 《新读写》2014,(7):75-75
很久没有摘下过眼镜了,鼻梁早已习惯了镜架的重量。镜架虽轻,却在鼻梁上留下了浅浅的凹痕。镜子中的,是一个连我也不认识的、不戴眼镜的自己。视野中的一切霎时变得模糊,就连近在咫尺的路牌都看不清。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复杂环境下的人脸识别精度,特别是在当前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的形势下,提升戴口罩场景下的人脸识别精度及红外测温精度至关重要。基于对场景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通过对识别参数的动态优化,提升人脸算法识别精度;基于人脸检测的戴口罩检测算法,自动识别是否戴口罩,并针对戴口罩场景采用专用的人脸识别模型,提升人脸识别性能;基于人脸检测的红外测温技术,自动识别测温区域和距离,并对测温结果进行校正,提高测温精度。结果表明,开放场景下识别准确率超过98%;人证核验场景下识别准确率超过93%,戴口罩场景下识别准确率超过92%,红外测温误差小于0.3℃。基于场景适配的参数优化策略,能够在不依赖核心算法性能提升的条件下,使得人脸算法识别性能提升7%;基于人脸检测的红外测温技术,通过温度补偿策略,使得测温误差小于0.3℃。  相似文献   

8.
人脸检测主要运用于机场、火车站等人口密集场所。目前常用的人脸检测算法有MTCNN、YOLOV3、faster-RCNN、SSD等,但已有算法难以兼顾检测速度和检测准确性。 通过改进多任务级联卷积神经网络(MTCNN)人脸检测算法,将MTCNN、YOLOV3、faster-RCNN等3个模型进行整合,减少内存与显存之间的数据搬运;然后动态修改Minsize值,减少图像金字塔中图片生成数量,并根据图像相似度对输入图片进行不同处理以提高效率。改进后的MTCNN算法比传统MTCNN算法识别速度提高将近40%,且正确率达到97%,可更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脸检测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是生物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文章利用人脸的垂直积分投影和水平积分投影法确定人脸轮廓.首先对人脸进行二值化、平滑等处理,使人脸与背景部分分离开来,然后利用人脸的垂直积分投影和水平积分投影法进行人脸的定位.脸左右之间位置得到定位后,便可得知这两者之间的水平距离,从而确定脸区宽度,其中脸区的左右坐标点位置都得到了确定.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提取头部轮廓,且操作简单,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保障信息安全,基于Matlab设计一个人脸识别系统。首先调用计算机摄像头采集人脸照片,检测并提取其中的人脸区域部分,并对提取出的人脸区域进行图像预处理,然后与事先建立好的人脸特征数据库进行对比与匹配,识别出检测到的人脸图像,输出识别结果,最后得出待测人的有效身份。运行结果表明,该人脸识别系统可有效实现人脸识别,且运行较为稳定。此外,研究发现Gabor算法在人脸特征提取方面具有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驾驶员疲劳驾驶车辆易致重大交通事故,设计了基于驾驶员面部特征疲劳检测系统。在ZYNQ平台下,利用OV5640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在PL端进行图像处理,在PS端的ARM中显示图像。OpenCV调用训练的人脸分类器进行人脸检测,通过分类器得到人脸图像,再由三庭五眼的特征分割出眼睛和嘴巴区域,后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图像阈值化处理和膨胀得到眼睛和嘴巴的大致轮廓。通过对分割后的眼睛和嘴巴的外接矩形的宽长比进行计算,结合PERCLOS算法、眨眼及打哈欠频率快速侦察驾驶员是否出现疲劳。在实验室模拟驾驶环境进行测试,该系统能实时准确检测到驾驶员面部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2.
<正>自从我的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以后,耳根部分就奇痒无比。这且不说,戴眼镜的不方便尤其在吃饭的时候,被热气腾腾的饭菜一熏,我就成了睁眼瞎,什么都看不到了。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地定位交通监控图像中的车辆区域,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轮廓对称和车牌定位信息融合的车辆检测方法. 该方法首先检测图像中的车辆轮廓竖直对称轴,然后以车辆轮廓对称轴位置为基准检测车牌水平和竖直对称轴,最后根据车牌横纵对称轴和车辆轮廓图像的水平、竖直投影进行车辆区域定位. 以450 张 15 类车型的图片为测试集进行了基于对称特征融合的车辆区域检测,并与基于车辆边缘、车牌、车辆纹理特征和车辆图像 Gabor 特征的 4 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车辆轮廓对称与车牌对称特征融合的车辆区域检测方法最优,其检测率和检测时间分别为 90. 7%和 125 ms.  相似文献   

14.
在VS2010编程环境下,结合OpenCV视觉库设计并完成了一个人脸识别实验平台。首先检测图像中的人脸区域,然后通过子空间法将其映射到新的特征空间提取特征,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实现分类识别。该实验平台可完成人脸检测、人脸识别功能,并实现了人脸数据库的创建、修改以及查询。在此实验平台上对ORL人脸数据库和实际创建的数据库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视频人脸识别实验平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宜宾学院学报》2016,(12):40-43
为了准确识别原木端面区域,在RGB颜色空间和Lab颜色空间对装载原木车辆的图片进行k-means算法以实现原木端面区域与背景的分离,实验证明:基于Lab颜色空间中a(红/绿)、b(黄/蓝)层信息进行k-means聚类分割,能够正确识别原木端面区域的阴影部分.在原木根数的统计中,Hough变换圆检测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原木轮廓偏离圆形及边缘相交的问题.K-means聚类结合Hough变换可实现原木根数的统计,能提高人工统计根数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17.
唇部检测是唇读识别的基本步骤,在研究人类视觉和唇色聚类的基础上,分析了唇色和肤色的聚类性,提出了利用神经网络单层感知器学习算法对彩色人脸图像的唇部进行定位的新方法。实验表明,采用感知器学习算法比F isher方法的唇部定位更准确,轮廓更清晰,更有利于唇部口型的识别。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复杂背景下的人脸图片进行自适应光照补偿,建立高斯肤色模型,并利用改进的Otsu算法进行人脸肤色检测.实验证明,该方法效率高,对背景、尺寸、旋转角度等细节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在人脸实时检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少量样本情况下,为了解决传统LBP算法对人脸特征提取分类鲁棒性不强问题,提高人脸特征选取的泛化能力,提出一种在人脸面部区域基于SIFT特征点检测的MTLBP人脸识别算法。从人脸五官区域选取尺度不变的关键点,并在其邻域选取MTLBP纹理特征,结合SIFT描述算子和MTLBP特征直方图形成一系列特征,对该人脸特征空间向量进行分类识别。在相同的少量训练样本下,该算法与原始LBP算法及其它改进型LBP算法相比,识别率提高了20%左右。  相似文献   

20.
魏佳 《教育技术导刊》2012,11(11):127-128
提出了基于肤色建模和眼睛亮度检测的方法对彩色图像中的人脸进行检测。在检测前,先对图像进行光线补偿,再通过肤色模型获得可能的脸部区域,最后根据眼睛在人脸固有位置亮度检测人眼,最终确定人脸区域。通过实验测试说明,该方法对人脸的检测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