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其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而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其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而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3.
李琦 《学苑教育》2019,(9):35-3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课标还指出,语文课程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见思维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标》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总目标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创造潜能的开发融入语文教学过程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教学《黄河象》可采用以下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品读课文,发展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显然,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静伊 《河北教育》2003,(6):26-2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而小语教材中写人的课文很多,其中不少人物在特殊环境里,以超越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精神。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文中人物潜在的创造精神,以此去启迪学生心智,可有效地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发展其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10.
思维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一个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然而,现在很多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形式上的热闹和表面上的花哨,没有深度思维;有些教师没有抓住语文学习的本质,即没有把语言和思维方法的习得作为教学的重点,对教材的处理比较肤浅,常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错失了发展学生思维的大好时机。因此,追求语文课堂的深度思维,凸显浓浓的“语文味”,应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想像能力和创造潜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想像可以使人成为万物之灵”。由此可见,想像力是人类思考的原动力,也是创造的源泉。离开积极丰富的想像既难以理解教材内容,又难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一、借助插图,激疑拓展,激发想像小学语文教材,一般都是图文并茂,情趣盎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激发学生想像。可让学生绘声绘色地…  相似文献   

12.
从心理学角度讲,想像是人们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头脑加工厂构造出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一个想像力丰富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能够把自己已经占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创造出种种新形象,或幻想出前所未有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想像力其实就是活化知识的酶。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想像的翅膀在语文教学中飞扬起来呢?一、凭借语言文字启发想像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是用词来表达的。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决定教学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怎样训练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呢?我认为,可以充分挖掘课文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句话既指出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又告诉我们:“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必须以语言为载体,必须在“发展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进行。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呢?  相似文献   

15.
阵颖智 《学语文》2006,(2):20-20,19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培养能力还是传授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是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和核心。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才能把获取知识的金钥匙.交给学生。使其终身受益。《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里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16.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如何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8.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可见,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也是必要任务。文学作品中,尤其注重以含而不露、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像空间,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实质上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如何正确处理语文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注重基本技能训练”是前提,是基础;“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是结果,是目标。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初步掌握科学  相似文献   

20.
想像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或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设想出它的具体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广开思路,思维得到解放,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在更加广阔的天地,让我们为学生喝彩,为我们的课堂添彩。有人曾做过关于“0”的试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会想像出二十多种答案,而到了大学却只剩下一个“零”。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像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留给学生足够的想像空间,挖掘发展想像力的因素。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展开想像,才有可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