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闲话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规定的文体,每篇分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其中起股到束股四部分是议论的主体,每部分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亦称“时文”、“制艺”等。八股文的考题主要摘自《四书》,所论内容也要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不允许自由发挥,因此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但直到1901年废除八股文,八股文作为一种考试文体,采用时间长达数百年,影响之深远,恐怕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罕见的。那么,如何看待八股文呢?  相似文献   

2.
八股文是议论文的一种变体,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四书文。它的规定很严格,一篇文章必须分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个部分,故称八股文。八股文的题目须摘自四书,所阐发的内容必须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不允许作者自由发挥。这种十分死板又程式化的文体,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是可想而知的。八股文的作法规定,开始先做两股,即破题、承题。所谓破题,即在文章开头用几句话说破题目的要旨。接着是承题,用几句话承上启下,对要旨作进一步的阐释。接下去“起讲”,是文章议论的开始。然后“入手”,即起讲后的入手处。随后“起股”,主要为议论,意思与“入手”大同小异,但文字不许重复。后面的“中股”、“后股”是文章议论中心之所在。最后以“束股”总结全文。八股文的中心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股中又要求各有两股对  相似文献   

3.
我国明清时期的各级学校教育中,八股文的训练是和文化知识的传授结合在一起的,在各种学业考试中,八股文的程式成为学生必须掌握和作答的方法。八股文是科举考试使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如同现代作文的议论文写作格式,有固定的写作结构,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由于规定了撰写程式,也就有了相对统一规范的阅卷标准。八股文的产生是随着考试内容的发展变化而确立的,其使用形式在当时是相对认同的,一方面实现了文体应用的功能,一方面满足了社会需要的功能,为选拔优秀人才和整合教育资源曾发挥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八股文,又称八比文,也有人把它叫做制艺、制义、时艺、时文等等.这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规定采用的专门文体.因为它要求文章中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对偶日"股",一共八个部分,所以叫作"八股文".  相似文献   

5.
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一种文章体裁,它的名称就来自这种文章的组织结构的独特形式。八股文的形式有严格规定,通常由破题、承题、起讲、人题、起股、出题、中股、后服、束股、收结等部分组成,其中起股、中股、后股、柬段又要分别用排比,对偶而相对成文的两段文字组成,全篇文章中有起二胜、中二股、后二股、束二股、共八股,所以称之为八段文。这是一种官定的科举考试文体,其内容和形式都是僵化的,规定得很死板。其内容的陈腐自不必说,命题全出自“四书五经”。行文要体现儒家的思想风范,用德家的观点解说四书中的义理。壁…  相似文献   

6.
“八股文”,虽消失于本世纪初,但我们还是不陌生。其实,它本是明清科举制度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全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其题材、内容限于四书五经,不允许作者自由发挥,字数也有严格规定。从写作上讲,这是一种无形的绳索,束缚着作者丰富的思维,难有绮丽的想象,也少有新颖的创意。所以,八股文取士多年,未见给后世留下有如《六国论》、《过秦论》之类见解精辟的政论,也未见有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之类意新语丽的写景咏物散文。从对偶骈体上看,也未现《阿房宫赋》式的凤毛麟角。八股文…  相似文献   

7.
八股文是在综合古代众多文体的基础上产生的,又是一种非常讲究文章技巧的文体,可谓集古代文章学之大成。它的一些技法并没有随着八股文的消亡而消亡,而是潜移默化地进入现代文章,为现代文章提供技法的支持,因而成为现代文章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八股文与作文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一种文章体裁,它的名称就来自这种文章的组织结构的独特形式。八股文的形式有严格规定,通常由破题、承题、起讲、人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柬股、收结等部分组成,其中起股、中殷、后股、束股又要分别用排比,对偶而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将"八股文体"与"八股考试制度"混为一谈,并给予普遍的讨伐。其实八股文的"起、承、转、合"章法,是古人对于议论文体的结构模式和行文思维逻辑的高度概括,具有写作意义上的典范性和严谨性。借鉴其写作方法进行模式化训练,对议论文写作的初学者而言,是一条简捷的入门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八股文是我国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又叫“制义”、“时文”、“八比文”。八股文的规则随时代不同小有变化,但大体上每篇要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  相似文献   

11.
漫议八股文     
八股文,又叫八比文,经义文,四书文,时文,或叫制艺、时艺等等,称谓很多。它原只是明清时实行科举取士的一门考课,后逐渐变成了一种文体的名称。我国自隋唐时起,便开始有了经义取士制度。到明清时,统治阶级为了更牢固地钳制人们的思想,选拔官吏,又定型为八股文取士。它要求考生以阐发圣贤义理为主旨,按照死板的八股形式去作文。而且愈到后来限制愈多,甚至连文章字数也限制在七百字以内,一概不准走过的。所谓八段,指的是文章写作形式。“股”,是对偶之意。八段文最基本的写作形式就娃讲求胜对。它自明成化以后便形成了一套固定…  相似文献   

12.
八股文和小说的文体差别很大,前者属于议论文体,后者则属叙事文体,但由于明清文人对八股文和八股笔法十分熟悉,部分八股文作者又持有游戏态度,所以,很多八股文题本身就具有一定故事性,诸多原因都为八股文与小说的融合提供了条件。其中小说的叙事手法、人物形象、通俗语言均被纳入八股文的写作当中,使得很多八股文章都带有叙事性和故事性,人物形象由此成为文章描摹的重点,所运用的浅切语言也使八股文的整体风格由雅转俗,从而形成具有小说特色的游戏八股文一类,这种现象在清代甚至成为了一种潮流。  相似文献   

13.
1首先,我们认为八股文是在汉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把它发展到极端,以致走到了僵化的地步.我们知道,八股文是一种偶散兼行而以对偶(即所谓股)为主的特殊文体.只在汉民族史上有这种文体,任何其他民族都不曾有过这种文体.为什么呢?因为对偶这种句式只有汉民族语言才能构成.王力说:"对偶是平行的、长短相等的两句话;排比则是平行  相似文献   

14.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专用文体,1901年被正式废除,此后十多年,少有人提起它。但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人们对八股文的关注又开始复苏。伴随着政治文化思潮,二十世纪以来的八股文批判与研究经历了从激情的片面批判到理性的思考与研究。系统地反思八股文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也是二十世纪以来学界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1 首先,我们认为八股文是在汉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把它发展到极端,以致走到了僵化的地步。我们知道,八股文是一种偶散兼行而以对偶(即所谓股)为主的特殊文体。只在汉民族史上有这种文体,任何其他民族都不曾有过这种文体。为什么呢?因为对偶这种句式只有汉民族语言才能构成。王力说:“对偶是平行的、长短相等的两句话;排比则是平行的、但是长短不相等的两句话,或者是两句以上的、平行的、长短相等的或不相等的话。”“排比作为修辞手段却是汉语的特点所决定的。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这样就很适宜  相似文献   

16.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选拔人才所用的一种文体,是据儒家经书(“四书”、“五经”)立论,按固定格式写作的一种议论体散文。它集我国古代各种文体之大成,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惜自1902年八股文宣告寿终正寝后,很少有人问津此道;喜近几年它已引起一些学人的关注。 本刊1992年和1993年的第10期曾先后发过《八股文与高考》、《八股文与作文训练》两文。为满足广大读者了解、认识、鉴赏八股文的需要和青年学生写作议论文以资借鉴,从本期起将陆续刊发文质兼备、言之有物的八股文,让读者一睹明清八股大家们“戴着镣铐跳舞”的风采,一览中国古代文化的奇景大观。  相似文献   

17.
对现在的学生来说,一生中最大的考试就是高考.而对明清时代的读书人来说,科举算得上是他们的高考——不过科举没现在这么多科目,考的只是八股文,应该算是古代高考作文. 和现代作文不太一样的是,八股高考作文对格式有严格要求,设有专门模板,一共八段: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考生不能写得天马行空,必须得严格按这个规程来,不允许自由发挥.后世对八股文抨击最甚的,就是这种墨守陈规的死板规定.  相似文献   

18.
石梦娇 《文教资料》2013,(29):29-31
八股文是明清两代应试经义的一种,遵循特殊的文体格式。本文从八股文自身出发,在探究八股文与科举篝系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八股取士与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文中,有时会出现一种成双成对、前后呼应的句子,这种句子很像对偶句,却没有对偶句那么严整,酷似文言文里的骈句,却又比骈句活泼动人。我们把它称之为“对应表述句”。例如: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②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例①是局部对应,从两个方面表现了春草  相似文献   

20.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八股文的评价褒贬不一。试从以下五方面来探讨八股文在当代写作教学中的价值:八股文的特定格式符合一般文章的"起承转合"章法结构,有利于学生习得一定的章法结构;对"代言"的严格限定,启示写作要读写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对"尊题"的严格要求,启示写作行文必须切合题旨;作为一种议论文体,是训练理性思维的重要凭借;分步、渐进的训练过程,符合由简而繁、由易到难的学习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