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入式”课堂结构,即“入眼”“入脑”“入心”。首先情境导入,激趣入眼;接着,文本深入,解读入脑;最后,生活引入,感悟入心。对精讲篇目的情景导入和生活引入部分进行精心设计,以促进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专业学习的密切联系。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充分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拓展视野、重视积累,提高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语  相似文献   

2.
文章是有形的思想,思想是无形的文章。人们常说“文思”“,文”与“思”是分不开的。作文实际上是思想的表露,是个体精神的思维结晶。要使作文出新,就要创设情景,在情景教学中,学生就能进入角色,做到“情景交融”,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思维出新中,使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创设作文情景主要有下面几种方式:一、创设生活情景,在感悟中思维出新将作文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学生虽课业负担重,但中学生活都能折射出社会生活的“七彩阳光”。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将目光投入到生活中,拓展视野,形成“生活中皆有文章…  相似文献   

3.
教学中,语文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情景,只有深入体味生活,才能感悟语文;感悟语文是为了更深刻地体味生活,从而提高感悟语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1.语文讲读“生活化”语文讲读“生活化”,是指课堂语文讲读要面对小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例如我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充分证明了情感的升华是源于生活的,感悟不一定借助实景实物,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迁移,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与共鸣。联系生活,借助想象,学生可以体验未曾经历过的事,学生在这样的感悟过程中,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获得了情绪性体验,达到了“寓情于教,以教育情”的目的。2.语文训练“生活化”语文训练“生活化…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笔者以为,《标准》提出的“积累、感悟、运用”这三个行为动词,“感悟”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在语文课教学中,学生只有深刻感受并真正领悟了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课文内容,才能更好地去积累语言,才能灵活地运用好语言。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应在语言的感悟上下功夫。一、突出“情”的抒发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因而,情的抒发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可以说,“情”是联结教师、学生和文本的纽带,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催化剂。是故,语文教学“情”的问题,就成为贯穿课程…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查、了解、体验、感悟社会,是学生学习语文,积累真实写作素材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学生作文“无病呻吟”或“为无米之炊”而困扰的最佳之路,是培养学生作文与做人能力的最佳教学途径。社会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社会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审美与再创造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所以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  相似文献   

7.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是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特别重视的问题。其中的感悟能力与积累相辅相成 ,是语文教学有效的着力点。尤其在学生作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对生活敏锐的感悟 ,是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敏于感悟的学生 ,作文自会独有情致 ,意蕴深长。所谓感悟 ,是有所感触、有所领悟之意。具体说 ,“感”是对具体形象的捕捉和留存 ,是学生对材料的占有 :“悟”是思维对事物精髓的提炼和升华 ,是学生对材料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感悟的过程 ,是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城门紧闭,足不出户,抱着教材不放,改来改去,只是在一间房子里兜圈子。语文教学迫切需要打开长期封闭的教学之门,面向生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构建开放的语文教学体系。经过研究,我们课题组的同仁就“生活化语文”这一课题在理论方面进行了初探。一、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社会性极强的学科语文学科的这一性质说明,仅仅靠一本语文书要教好语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采英撷萃,缀玉连珠,必须从广阔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提高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观园”中开阔视野,变有限的课内学习为无限的课…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查、了解、体验、感悟社会.是学生学习语文,积累真实写作素材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学生作文“无病呻吟”或“为无米之炊”而困扰的最佳之路,是培养学生作文与做人能力的最佳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这个词语在语文新课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一共出现16次。因此“生态体验教学”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一种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它将师生置身于一定的生态情境之中,感受、理解和领悟生态之运作规律.经历内心感悟的过程与状态。它让课堂变得鲜活起来了,焕发出语文教育的生命活力.使课堂成为动态的、生态的、生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课程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语文体验的过程。那么,如何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态体验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写”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想写得好,就得让学生勤于积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从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品味,灵活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呢?通过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在阅读中引导积累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因此,要特别重视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积累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这些理论提示我们要建构一种新型的生活化的口语交际课堂,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让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他们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  相似文献   

13.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生活化”,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在教学中,应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演绎生活现象、参加生活实践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4.
吴媛媛 《成才之路》2011,(30):14-15
“感悟”强调的是在教学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自感自悟中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人文素养的内化。感悟型教学建立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以感悟论为理论基础,以“以学生为本,以读为主,联系生活,整体感悟”为核心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本文根据感悟教学的重要性,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悟教学的具体实施,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完美学生人格。  相似文献   

15.
站在学生的角度教语文,实际上就是对学习生命体主体地位的重新确认,就是对语文与生活的本源关系的重新确认。语文原本就是从生活中形成、提炼和分离出来的,其源头在生活那里,离开了生活就不是语文。站在学生的角度教语文,就是要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起点。以生活的情景为教学情景,以生活的过程为教学过程,以生活的角色去理解和安排教...  相似文献   

16.
袁丹 《成才之路》2014,(32):92-93
正高中语文学习是学生在大学乃至今后走上社会语文综合能力的基础,因此,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综合型人才而努力。朗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不同的是,朗读教学需要学生通过发音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高中语文着重培养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感悟能力,在理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语文教学逐步走出讲解分析的误区 ,而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鉴赏为主。已在全国推广的新高中语文教材特别“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 ,致力于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学以老师讲解分析为主 ,学生接受的是老师感悟后转述过来的“第二文本” ,学生没有真正进入阅读状态 ,也就很难说感悟了“第一文本”之旨。阅读教学中 ,学生是真正的审美主体 ,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对作品有所感悟 ,因此阅读教学中的感悟成了人们谈论较多的话题。本文拟从审美心理与思维活动结合的角度对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8.
感悟教学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悟是有所感触而领悟。新大纲要求语文教学 :“重视感悟、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 ,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版中学《语文》也对感悟教学提出了特别的要求。它要求教学立足整体 ,通过学生的活动 ,整体感知 ,获得感悟。近年来的中、高考也都加强了对感悟能力的考查。然而 ,长时间以来 ,感悟教学却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其操作也缺乏科学性。为此 ,我们有必要对其意义及教师在感悟教学中的作用作些探讨。一、感悟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一 )感悟教学是一种创新教育。“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感悟是学后之思 ,思而有得。…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的能力、并发展其想象力和审美力,努力提高学生对古诗文语言的感悟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对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刘海涛 《考试周刊》2012,(81):23-23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语文教育必须在生活的依托下方能表达其旨意。生活又不得脱离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让孩子们在探索生活的道路上走进语文课堂,让老师们在语文教学的课程中感悟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核心,通过教室集体或个体授课为方式,把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体验融为一体,最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