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教学要求之一,就是要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在这一点上,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到位了。初参加工作的郑薇老师执教该课,难能可贵的是在她的引导下一年级的孩子还有更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2.
鞠僖格 《广西教育》2013,(41):55-56
《莫高窟》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致、条理清晰,大量运用了四字词语和排比句,用词精妙、句式整齐,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执教《莫高窟》这篇课文时,笔者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以表达运用为重点,通过体验、熏陶、理解、感悟,将内容感悟与语言训练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学语言、用语言,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1、课堂教学扩读课堂教学扩读主要是根据课内教学课文,补充、配合教科书而使用的课外文章。是为了增加语文阅读的容量,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寻找的相关课外内容。是从读本中选取对教学课文有直接显示作用的课外美文,课文赏析性材料等。所以要求学生对读本中所选文章内容要进行研究阅读,去搜集信息,扩展相关知识。这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将这些方法用于研读、比较分析课文、理解主题、丰富教学内容,会有一种特别的收获。例如学习《咬文嚼字》一文,可让学生读《语文读本》中《不求甚解》一文,思考其观点并让学生对比形成自己…  相似文献   

4.
一、以学故事的方式轻松进入课文 我们小学的语文课文中几乎都有故事。有些课文本身就是故事,像《草船借箭》、《三借芭蕉扇》、《负荆请罪》等都是故事类课文。学生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理解应该不成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读这样的课文,感受故事的精彩.激起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虚假的课文     
我先要具体地分析一篇小学课文。诗体课文《信》,载于上海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本上册,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没有署作者名字,据教材末页编者后记,应为编写者自创。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介绍自然常识的,如《太阳》、《海底世界》等;一类是介绍科学知识的,如《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等。常识性课文语言平实。写法上多以说明为主。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把这类课文上成常识课。以语言文字教学为核心,进行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学科的特性与任务,常识性课文也应体现这一学科要求。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常识性课文如何根据语文课的特性抓训练点。  相似文献   

7.
韦月初 《广西教育》2014,(29):67-68
正防城港市上思县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互动合作"实践研究课题组召开了一次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探讨研究语文S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课文《萧山杨梅》的教学方案,执教者是防城港市上思县思阳镇中心小学李佩芳老师。李佩芳老师教学这一课时的设计理念是通过读、议、说、写等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读思结合、读述结合、读评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促进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教学。一、图文结合,概括内容  相似文献   

8.
倡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教学设计,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  相似文献   

9.
评析:《军神》是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刘伯承在不实施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眼部手术的事迹,体现了刘伯承同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朱丹老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精读、略读、浏览结合,突出重点;以问题引导探究;体验阅读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并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从中体会“军神”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  相似文献   

10.
案例评析     
孟老师和余老师关于《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有这样几点共同之处:一是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的理解感受人物的英雄形象。如,对关键词“废墟震撼感动诠释”的理解,对人物最后姿势描写的句子的理解和感悟。二是注意体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闫龙 《山东教育》2007,(6):23-23
《翠鸟》是一篇经典传统的老课文。老课文如何上出新意?甘肃省的李芳老师以她朴素的教学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一堂富有浓厚语文味的阅读课。教师通过让学生品读、赏读,使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的《背影》不仅在汉授语文教科书中被选为重点课文,同时在蒙古族语文及汉语文教学中也被选入为重点课文。本文以学习《背影》这篇课文的汉授初中八年级的学生与蒙授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具体对两种教学的本课教学目标、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异的同时,对汉授初中生和蒙授高中生学习《背影》的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提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不仅要传承中华优良文化传统,也应注重本民族文化传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倡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特点,通过有目的、分层次的阅读,使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理解、领悟和内化。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的《背影》不仅在汉授语文教科书中被选为重点课文,同时在蒙古族语文及汉语文教学中也被选入为重点课文。本文以学习《背影》这篇课文的汉授初中八年级的学生与蒙授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具体对两种教学的本课教学目标、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异的同时,对汉授初中生和蒙授高中生学习《背影》的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提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不仅要传承中华优良文化传统,也应注重本民族文化传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2013年春季开学前,备八年级第二单元写人的《台阶》《老王》和《信客》等课文,我突发奇想,学生都喜欢颁奖词,在上这单元课时,能不能选几篇让学生为其中的人物写上几句类似颁奖词的评语呢?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和要求。同时,《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了学生自主、合  相似文献   

17.
刘雁 《山东教育》2000,(13):26-28
【教学目标】一、语文训练方面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想像句子描绘的景象,从而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感受大自然的美。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3.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出现的生词,理解“漫山遍野、险峻、矗立”等词语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四自然段。5.体会运用比喻句的好处。二、思想教育方面通过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三、方法、习惯方面1.使学生自觉地按要求预习课文,逐步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2.继续引导学生自觉地…  相似文献   

18.
《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虽有删减,但仍是高一语文教材中一篇时间跨度长、牵扯人物多、故事情节复杂的文章。课文注释中有一些历史背景没有交代清楚,同学们在学习时产生一些理解偏差。因此,在教学中要把下列知识扩展给学生,以帮助他们理解这篇难懂的先秦历史散文。  相似文献   

19.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将语文学习文本——课文所隐含的语文核心价值凸现出来,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把语文教学从关注文本内容转到重视文本形式上来,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与文本表达的统一”。郑桂华老师的这种理念,在她的《安塞腰鼓》教学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20.
批改五年级语文试卷的时候,其中有这样一道题:“学习完本单元课文后,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它让我明白了。”这道题是开放性的,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程度,答案并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很多学生填的是课文《推敲》,原因大多是:“它让我明白了,在写作中,要具有如‘推敲’这样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