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串句子,一个故事——概述中学表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板书:木笛)读一遍。(生读)同学们课前把课文读了几遍?  相似文献   

2.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手术台就是阵地》。据我了解,课前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课文.学习了生字.下面王老师来检查一下。(出示一组词语:继续连续陆续)谁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3.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课题是—— 生:(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相似文献   

4.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非常美的小诗。一起来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在课文里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根据上面的拼音填一填这些生字。  相似文献   

5.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金子》一课。课文都预习了吗?(生:预习了)课文生字新词都会写了吗?(生:会了)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我们来听默几个词语。注意每个词语老师只读两遍:蜂拥而至、扫兴离去、不甘落空、实现梦想。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3课《丰碑》。(板书课题,读课题)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内容?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在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板书:“军需处长”)生:红军队伍的任务很艰巨,行军条件很恶劣。生:我补充,课文写了将军开始为军需处长生气、发火,可是知道军需处长被冻死以后,对军需处长表示了深深的敬意。(板书:“将军”)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师:同学们课前预习得很好。请再说说你有哪些不明白…  相似文献   

7.
【课堂现象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初读课文前)师:请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遇到你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研读课文中)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完成学习目标。(交流汇报时)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一起读课题。(师板书课题,生读。)  相似文献   

9.
胡天虹 《成才之路》2011,(28):59-59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月光有关的文章《月光曲》。(板书课题)师:看到题目你最大的期待是什么?【"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以此开始,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了很自然的铺垫。】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实录 上节课我们利用光盘跟电视机里的老师和同学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大家学得很认真。这节课,我们继续和电视机里的老师和同学学习。师:同学们好!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好!生:大家好!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生:(齐)灰雀。师:先请大家读读这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也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1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伸出手跟老师写课题: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生书空,齐读课题)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文章.大家会发现课文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积累的词语.比如这几个词语——  相似文献   

12.
水到才能渠成刘克《粜米》(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纪实及评析纪实者:孙素华评析者:李玉学(第二课时)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粜米》。(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划分了段...  相似文献   

13.
(内容: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环节一 整体导入,感知《月光曲》的来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生:(齐读)《月光曲》。师:我想先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请10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14.
整体感知,引发思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早》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先回忆一下课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一、课文说读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下面请按要求读课文,说感受。 【屏显】读_________,我感受到亲情中有__________。 (生读课文) 师:老师来示范一下:(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我感受到亲情中有(温馨)。请同学们说一说。  相似文献   

16.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看老师写课题。(板书:姥姥的剪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位日本著名作家创作的童话。(生齐读题目:去年的树)课文说的是一对好朋友之间的故事.这对好朋友是——(生齐:一只鸟儿和一棵树)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我想请大家来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是否需要再练习练习?  相似文献   

18.
姚玉 《四川教育》2008,(5):39-39
一、读。涟接语”,明确学习任务。师: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简介作者)。清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将如何学习本文。 生:默凑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9.
《山东教育》2008,(10):29-32
一、板书课题,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落”字故意写得比“花生”大),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一、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天鹅的什么故事呢?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