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一位教师在教学《船长》(苏教版)一课时.有以下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2.
袁领弟 《广西教育》2006,(7A):71-71
[教学片段]记者:船长,如果你的儿子不跳水,你会真的开枪吗? 船长:会的。 记者:那不是把你的儿子打死吗?(全班同学大笑) 船长:不会。如果他真的不跳水,我就会马上往天上开枪。他听到枪声,一定很害怕,就自然会跳水。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船长》一课中写了“诺曼底”号遇险时,船上的人群疯了般逃窜,场面一片混乱。这时,船长和大副有一段简短的对话,对话快结束时船长说:“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语文课上到这儿,我班有个思维活跃的男生提了个问题:“假如真有男人走在了女人前面,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打死他?”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何体现其人文性,基点在于情感.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船长》一文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当我教完《船长》一文,深深地感到:在我们平时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5.
教学《船长》一课,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船长一生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伟大灵魂?这是教学木文的重点和难点。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6.
[片段] (映现对话内容) 师:这是船长与谁和谁之间的对话? 生:这是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大副的对话。 师:你能分一分吗?  相似文献   

7.
黄百严 《湖南教育》2006,(9):33-33,45
案例一:“是不是病句?”——品味妙处《船长》(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一册)一课,最后几节描写了哈尔威船长与轮船一同沉入大海的悲壮一幕:  相似文献   

8.
《船长》一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随着客轮一起沉入大海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我执教《船长》一课时,紧扣哈尔威船长所下达的命令,着力引导学生品味人物的语言,感悟船长的内在精神品质,使学生心目中的哈尔威船长的形象逐渐丰满高大。  相似文献   

9.
师:现在就让我们再去回味一下哈尔威船长牺牲前与轮船一起徐徐下沉的一瞬间吧!读读课文,然后结合插图想一想:为什么把哈尔威船长比作“一尊黑色的雕像”?  相似文献   

10.
银勺子船长是一个身材矮胖的船长,他双颊绯红,黑色的大胡子脏兮兮的,还有一双蓝色的大眼睛。他总是穿着一身黑中有蓝、蓝中有黑的船长服,戴着一顶大大的红色船长帽。当然,像大多数经历过狂风暴雨的船长一样,银勺子船长受过很重的伤,他被大海夺去了一条腿,因此,他有一条木头假腿,走起路来常常东摇西摆。银勺子船长有两把银茶匙,他把它们挂在耳朵上,就像戴的耳环一样,他的绰号“银勺子船长”就是这么得来的。  相似文献   

11.
曾经观摩一次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竞赛,其中一位教师执教《船长》一文,整堂课一气呵成,教师、学生的发挥都很出色,堪称一堂好课。但听完课后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和几位同行的老师一交流,再听专家点评之后,方知:听课时我们都产生的一个疑问——"船长为什么不逃生,而要与船共存亡?"怎么没有一个学生质疑呢?看  相似文献   

12.
强红权老师执教的这堂《船长》课,曾荣获“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这节课充满了“语文味儿”。说其具有“语文味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节课的教学结构符合文体特征。《船长》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而情节、环境、人物是此类课文需要解读的三大元素,而人物又处于三大元素的核心地位。老师的这节课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指导学生理清故事发展顺序,整体感知故事情节,这是展现船长性格的基础;第二部分,师生在情节发展过程的具体语境中感悟船长形象,这是本课的主体;第三部分,演示沉船场景,完成船长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武凤霞教学片段: 师:哪些镜头让你体会很深呢? 生: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让我难忘。我感受到了船长的威严。  相似文献   

14.
《船长》是根据维克多·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改编的。小说中“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在遭遇撞船之险时,挺身而出,果断指挥,使船上的乘客全部脱险,自己却与轮船一起沉人了大海。小说塑造了一个忠于职守、处变不惊、恪守做人之道的船长形象,昭示了人类在面临灭顶之灾时如何选择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曾经观摩一次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竞赛,其中一位教师执教《船长》一文,整堂课一气呵成,教师、学生的发挥都很出色,堪称一堂好课。但听完课后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和几位同行的老师一交流,再听专家点评之后,方知:听课时我们都产生的一个疑问——“船长为什么不逃生,而要与船共存亡?”怎么没有一个学生质疑呢?看似精彩的一节课,其实很不正常,...  相似文献   

16.
教材精析 《船长》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说。作品语言生动、情节感人,通过诺曼底号轮船遇险过程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工作最后以身殉职的故事,表现了他临危不惧、沉着果敢、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全文犹如一曲生命的赞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船长》(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选自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  相似文献   

18.
片段(映现对话内容) 师:这是船长与谁和谁之间的对话? 生:这是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大副的对话. 师:你能分一分吗? 生:从第一句到"停了",是船长与洛克机械师的对话:从"船长喊了一声"到最后一句是船长和奥克勒大副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自学课文生字词,在阅读过程中检查、复习。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敢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4.了解课文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灾难的可怕。领会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沉着果敢、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和伟大人格。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描述导入,初读课文(一)今天我们一起…  相似文献   

20.
走失的白熊     
有人将这样一道问题夹杂在数学题中对学生进行测试:远航的海轮里有80头牛,35只羊,请问船上的船长几岁?这道题目,教育家首先拿来考法国学生,结果4%的法国学生回答说:80-35=45,船长为45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