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一、为学生创造“自读感悟”的机会 阅读是一项来自心灵的活动。作为教师不应以成人化的、大众化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应该支持他们个性化的阅读方式,为学生创造“自读感悟”的机会。如教《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时,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放声读,也可以与人合读等等,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发现,去体味,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反复阅读、反复感悟、最终内化的过程。我们知道,通过初步阅读,可以发现新问题,产生新知识;通过深入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而且能陶冶他们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深度。一、以阅读为推手,促学生感悟,在感悟中丰富情感新课标一贯强调要求,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因而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读,通过各种方式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感悟,  相似文献   

3.
一、自读 ,在阅读中学会发现“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阅读教学 ,读是关键 ,是“问”和“悟”的基础 ,因此读一定要落到实处。一篇文章 ,必须让学生先反复地阅读 ,读通 ,读懂 ,读熟。读出重点 ,读出情感 ,才能发现问题 ,有所感悟。1 展示课题引导读。学生接触课题后 ,说出自己想到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有什么要问的。激发学生读的兴趣。2 根据兴趣自由读。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 ,尽情诵读。可独自读 ,也可约伴读 ,还可邀老师一起读。在读法上可以自由选择 ,感情朗读、角色朗读、边演边读等。读…  相似文献   

4.
李文 《青海教育》2009,(11):24-24
朗读训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新课标明确指出了“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可以运用多种朗读方法,如:范读,引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阅读教学的根本宗旨和语文课堂改革新理念出发,构建一种以朗读感悟为主线的阅读模式,引导学生在读中释疑,读中悟出感情,读中自悟自得,与文本作者共振、共鸣,让文本"活"于"心中",感受到朗读感悟的乐趣,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要靠学生去读去悟。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课堂上要给学生多读的机会。(一)要把朗读贯穿于阅读的始终。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教师要把熟读每篇课文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读得…  相似文献   

7.
一、朗读的目标要明确、具体朗读不是乱读或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式,每堂课都让学生读,却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只是泛泛而读,注重内容理解,忽视朗读习惯与方法的培养。甚至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朗读”。我认为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扫清阅读的基本障碍。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材可读性强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文质兼美的范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分析,自行理解和感悟,我在教读一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以“读”为主,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取相应的阅读方式,针对不同的阅读方式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从“读”入手,以读带思,把“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目标中提出了对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思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朗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将成为孩子们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读”是人类活动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习语文的一个窗口。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读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尝试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读书的能力。那么,怎样能让学生真正读进去,在读中感悟呢?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注重初读,整体感知“读”是“感”的前提,“感”必须以“读”为基础。初读也“大有文章可做”。初读是朗读教学的第一站,是朗读的“蓄情”阶段。初读感悟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在课上进行,学生根据明确…  相似文献   

11.
宋人朱熹说:“观书先须读书,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深思,使其意旨皆若出于吾心。”可见,朗读与理解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认真朗读,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调动所有的感官,沟通读者与作者的情感,才能理解作品的精神实质。反过来,只有理解了也才能更好地读。教师上课应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字斟句酌,琢磨一个标点符号的用法,揣摩一个句子的语气,让学生通过读去有所“发现”,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立意谋篇之匠心,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内蕴。《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重在朗读训练。我认为,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  相似文献   

12.
国学经典因为语言表达模式与当下有着巨大差异,其教学过程应该定位于诵读,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原生态的诵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经典、品味经典,从而内化经典。 一、朗读积累式 低年级学生语言积累还不够丰厚,对于国学经典中的内容尚不能完全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这个年龄段记忆力强的特点,采用朗读背诵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过程中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从国学经典的内容出发,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真实情景,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接着教师可采用示范朗读的方式将经典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形成初步体验,形成感性认知;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自读,促进学生对经典的感悟,直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修改后的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语文朗读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通过对运用“四多”的尝试,即多给学生尝试参与的机会,多创设情境,多变化朗读形式,多创设朗读评价机会等,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做到敢读、愿读、乐读、会读。 一、创造更多的朗读机会,使学生敢读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通常是老师讲的时间多,学生朗读的机会少。长期以往,最终造成了课堂成为老师的一言堂,学生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总得‘读’,对于那些感情充沛的课文或片段,一定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种情感是随着阅读的深入而逐步产生的,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入情。这种情感的共鸣,是阅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体现。感情朗读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感知、感悟,又能反映学生阅读深入的情况。在阅读教学中感情朗读得到了教师们的重视,但是,在当前一些课堂中,教师对感情朗读的指导还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简单化。我们可以看一些教师朗读指…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普遍、最重要的阅读方法,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常用或主要手段,可以简化教学头绪,精简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它也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能力,进行语言积累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却出现了偏差,究其原因,归纳如下:“重方式、轻目的;重形式、轻过程;重技巧、轻感悟……”那么,我们将如何打造有效的朗读课堂呢?精讲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创设情境,体验角色;以情促读,以读促解;巧妙引导,加强朗读感悟;画龙点睛,评价有方。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课文解读的“催化剂”,朗读是学生感悟文本的“桥梁”,朗读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朗读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朗读加强操作层面的指导,使学生能有滋有味地读,使学生能恰如其分地读,从而提高朗读的实效性,让读“爬坡”。  相似文献   

17.
“对话”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中的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的精神对话与沟通。根据“互动—合作”的理念,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模式来构建“对话体”的课堂教学。一、感悟式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达到以读悟义、以读悟情、以读悟理。凡是学生自主读书能够体会的,教师重在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复述、默读以及精读、略读与浏览。如学习《皇帝的新装》时,可设…  相似文献   

18.
张熙 《广西教育》2013,(29):26-27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朗读,学生能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朗读,学生能把课文读懂读明,读出自己的阅读感悟;通过朗读,学生能把课文读好,表达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是否能听到“琅琅的书声”往往成了一堂课好坏的判断标准,学生通过朗读表情达意,教师通过听学生朗读来检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席亚仑 《青海教育》2004,(12):24-24
一、自主学习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来表现。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人。加强朗读指导,组织不同层面朗读(理解的读———积累的读———运用的读)训练,使学生通读、熟读、有感情地读课文,以朗读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  相似文献   

20.
林春凤 《新课程研究》2009,(7):105-105,108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其实“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让学生心领神会。朗读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想象与联想是其重要的辅佐。通过朗读,可以复活艺术形象、再造艺术形象、升华艺术形象。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