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后期,我在大众日报社专职干新闻美术工作整整40年.若加上50年代前期我自上中学以来应聘做(<新少年报>、<金华大众报>的通讯员,坚持业余创作投稿数年,专职与业余新闻美术工作总共干了有46年之久.  相似文献   

2.
章庭 《青年记者》2009,(15):47-49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后期,我在大众日报社专职干新闻美术工作整整40年。若加上50年代前期我自上中学以来应聘做《新少年报》、《金华大众报》的通讯员,坚持业余创作投稿数年,专职与业余新闻美术工作总共干了有46年之久。这么漫长的新闻路,我是怎么起步的?有哪些难以忘怀、值得回忆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3.
1972年,从小喜爱美术和摄影的张桐胜参军来到国防科工委驻陕西某部。连队营地驻扎在刘邦征战过的陈仓古道边,陡峭的地形,古老的渭水和火热的军营生活,更激发了他业余搞创作的热情,不管军事训练、施工多么劳累,他都坚持每天挤出两个小时睡眠时间自学美术和摄影。他躲在那半间篱笆墙的仓库里读文学作品,学美术和摄影知识,在小本本上写啊画啊。后来,他被调到机关宣传部门,画幻灯,拍摄连队生活照片,洗印图像资料,从而为他以后从事摄影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到北京工作10多年来,他作为国防科工委摄影干事和军旅摄影家,每年平均有半…  相似文献   

4.
忻州行署秘书文卫科副科长邓九高,曾当过兵,上过大学,教过书,现在从事文字秘书工作。在常变化的工作岗位上,他坚持业余写稿信念不变,手中笔不停,执著地攀登着笔耕之路。他的心血没有白费 一串不寻常的数字,凝聚着他辛勤耕耘的汗滴 从1989年开始,他一直坚持业余写稿不间断,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他从画速写、漫画、搞美术创作、写诗歌、消息、言论、通讯到写诗歌、故事、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哪一步都饱醮着他的心血和热忱。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文化文艺事业。1949年初,中共北京市委建立了文化工作委员会。领导全市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主张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以繁荣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北京市委宣传部在五十年代末提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已有所改善,应将文艺普及、创作工作提到议事日程。 1958年11月17日,中共北京市委向全市发出了《关于开展群众文艺创作运动的指示》,要求以典型带动一般,苦战一秋一冬,从根本上改变首都文化工作的面貌,使北京市的文化建设工作,站在全国文化工作的最前列。全市产生了以建国10周年献礼为标志的文化高潮,北京地区许多专业团体到各区县开展辅导工作,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区办了4所“业余艺术学校”和13所“工农红色业余艺术学校”,由各区文化馆负责组织派人教课。学员半脱离工作、生产岗位参加学习或业余学习,设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班次。在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大规模的群众文化艺术工作逐渐沉寂下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营口市老边区图书馆近年为美术摄影人员提供专业资料近300册次,举办业余创作读者座谈会15次,并协同文教局组织读者3次自费外出创作活动,共30多人。所创作的300余幅图画、摄影作品曾在全国、省、市报刊创作比赛中分别获奖。为充分发挥这些艺术作品的宣传教育作用,图书馆于今年4至7月举  相似文献   

7.
李荣升 《记者摇篮》2005,(11):31-31
因为职业和工作的需要,做为美术记者的我有机会较多的采访.报道全国、省、市的美术创作、展览和专访著名画家等活动。  相似文献   

8.
李旗 《传媒》2007,(5):63-64
艺术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特别是反映在美术创作领域,在现代传播媒介的参与下,美术创作从观念到形态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和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美术作品,但与此同时,它对美术创作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驾驭能力,才能发挥现代传播媒介的促进作用,克服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何谓报纸版面编辑的美学创作?笔者认为:用美学的创意和表现方法对报纸版面进行时尚的包装,让报纸的版面更符合读者的感官需求,强化报纸的焦点引力,提升报纸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报纸的美术编辑工作的美学创作。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广播编辑。深感要办好广播节目、稿件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稿件的数量多与质量高又依赖于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专业记者队伍和业余通讯员队伍。就县级广播台站来说,建立和培养一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业余通讯员队伍是办好广播节目十分重要的一环。在建立和培养业余通讯员的工作中。广播编辑有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发掘和培养业余通讯员工作中可以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业余通讯员队伍是不稳定的。工作调动、职务变化、情绪涨落等都可能使一名经常写稿的通讯员停下手中的笔,而另一方面又不断有新人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1.
美术工作是电视节目创作和制作的重要方面。从艺术的角度讲,美术工作应该加强是毫无疑意的。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美术工作搞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及电视节目的竞争能力。日本NHK电视台十分重视美术工作,他们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经验值得借鉴。 NHK注重加强美术工作,首先从管理体制抓起。他们认为,不把管理体制抓起来,美术工作与其他工作,美术设计与制作的关系就无法理顺,加强美术工作就无从实现。他们把美术工作分为两个部分,即“美术部”与“美术中心”这样两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部门。美术部的任务是完成全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美术事业的推进,关于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探索也初步展开。中国国家博物馆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是以1951年3月筹备"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纪念展览"为缘起,大约持续到1958年8月,是新中国美术史上此类题材美术创作在起步阶段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这次美术创作以党史题材为核心,由于陈列内容的不断修改,美术作品的征集和创作也一直在延续。中国国家博物馆组织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不仅在创作方法和组织模式方面累积了经验,而且丰富了博物馆的艺术收藏,同时对20世纪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产生的一批优秀美术作品,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美术事业的推进,关于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探索也初步展开。中国国家博物馆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是以1951年3月筹备"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纪念展览"为缘起,大约持续到1958年8月,是新中国美术史上此类题材美术创作在起步阶段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这次美术创作以党史题材为核心,由于陈列内容的不断修改,美术作品的征集和创作也一直在延续。中国国家博物馆组织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不仅在创作方法和组织模式方面累积了经验,而且丰富了博物馆的艺术收藏,同时对20世纪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产生的一批优秀美术作品,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相似文献   

14.
巴山绘画艺术巴山,湖北人,1936年生现为中华名人协会理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他毕业于工科大学,长期从事技术工作,自幼酷爱书画,业余刻苦钻研齐白石绘画艺术和风格,博采众长,自学成才巴山名字被录人《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中外名人录》、《中国...  相似文献   

15.
郑珺 《大观周刊》2011,(36):104-104
新时期的美术教学有必要加强创作课的设计与研究,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创作课不仅是“命题创作”、“记忆画创作”和“想象画创作”,还有很多种创作课型。  相似文献   

16.
1950年,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为迎接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创办了《人民美术》杂志,刊发了一系列文章借以引导全国美术界的发展.作为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的机关刊物,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人民美术》编委会忠实履行以美术工作服务新中国建设的崇高使命,开创了新中国美术工作的新局面.《人民美术》杂志注重重要理论问题的探讨、注重鼓励开展群众性美术活动等的特点,对于今天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期刊编辑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承德日报主任编辑姜雨,从事报纸美术工作30多年,默默奉献,甘为人梯。多年来在各种报刊发表的大量美术作品和出版的几套连环画册是他从事黑白画创作的结晶;近年来在河北省好新闻美术作品评选中连年获奖是对他新闻美术工作的肯定。他在美院学习时专修油画,  相似文献   

18.
张源(原),我国著名书画家,奇石收藏家,1932年4月生于通州宋庄镇双埠头村。青少年时期在私塾受到严格的习字教育,并接受儒、道文化。五、六十年代开始业余书画创作,作品先后在各大报刊发表。1958年参与设计国庆10周年仪式中的葵花队形,1960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师承古元、李桦、王琦、黄永玉等艺术大家,毕业后从事专业美术创作,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同时也被海内外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各界人士收藏。作为著名的书画家,他特别擅长水墨写意,无论是花卉、山水或金鱼,都能力求新意而别具一格。他的书法则取众家之长,既重视书法形式的自然美,又努力去创造那种意境深邃的气质和神韵。正是他深厚的书画功底,开拓了他的藏石之路。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内惟一的美术专业报,<美术报>版式的视觉语言,概括起来为四句话、40个字:"美术要闻版式,冲击力强;专业美术版式,学术味浓;业余美术版式,亲和力足;美术副刊版式,趣味性多".  相似文献   

20.
提起嘉兴日报的袁克露老师,秀洲区的业余学作队伍中几乎可说是谁人不知无人不晓。凡是区里召开学创作会议、笔会、故事演讲赛和乡镇举办化艺术节,我们常能见到一位气质儒雅精神矍烁戴一副秀琅架眼镜身材颀长的花甲长,他就是袁克露,跟我们许多业余作结下了忘年之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