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利 《声屏世界》2000,(3):24-24
英国名戏剧家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性格即命运”。人物的性格主要通过他的思想和行为来表现的,这两种个性决定着他的生存状态。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是通过访谈的形式试图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魅力,而《生活空间》则是用纪实的手段记录人的行为来塑造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2.
武瑾 《今传媒》2014,(4):78-79
2012年公映的电影《白鹿原》在上映之前,它的宣传团队就打出了《白鹿原》是"最难拍的中国电影"的口号。作家陈忠实的史诗巨著《白鹿原》通过描写陕西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的情感纷争,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北方农民的群像,具有强烈的民族内涵。其中人物众多,性格各有千秋,关系复杂,要将其改编为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难度的确不容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影《白鹿原》在对原著小说改编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来探析长篇小说改编电影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武瑾 《报刊之友》2014,(4):78-79
2012年公映的电影《白鹿原》在上映之前,它的宣传团队就打出了《白鹿原》是“最难拍的中国电影”的口号。作家陈忠实的史诗巨著《白鹿原》通过描写陕西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的情感纷争,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北方农民的群像,具有强烈的民族内涵。其中人物众多,性格各有千秋,关系复杂,要将其改编为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难度的确不容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影《白鹿原》在对原著小说改编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来探析长篇小说改编电影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著的《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阅读《史记》的人物传记,使人宛如置身于光彩夺目的画廊,看到了数以百计性格迥异、各具神态,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演出过威武雄壮的活剧的著名人物。这些人物塑造得如此成功,是和司马迁长于运用典型事例和细节把人物性格写得鲜明突  相似文献   

5.
《伪装者》是2015年8月在湖南卫视上映的抗日谍战剧,它的人物性格丰富完整,冲突设置递进有序,剧情内容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强化女性角色的人物塑造,是电视剧创作的优秀作品。女性人物的觉醒一直是我国电视剧研究的重要角度,剧中程锦云、明镜、于曼丽、汪曼春四位女性人物立场鲜明,性格各异,将女性人物的自主精神和生命价值充分展现出来,文章从人物性格和冲突设置的角度对于剧中女性人物进行艺术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嫣 《视听》2018,(11):60-61
在视听艺术中,语言艺术是最为奇光异彩的一抹,它的存在使得影视剧更加吸引观众目光。在热播电视剧《延禧攻略》中,人物语言的运用成功塑造了人物性格、推动了叙事的发展、深化了剧集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刘萱  张静璐 《采.写.编》2021,(11):107-108
《中国青年报》在国学版块塑造了多种类型的古代女性人物,并以全新的视角和叙事模式对她们的形象进行了解读.通过分析《中国青年报》对于古代女性人物的内容报道,总结出其建构的女性形象,并以此分析《中国青年报》在建构古代女性形象时呈现出的特点,以期为其他媒体在报道相关内容时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村上春树是一位立足于日本社会,认真思索日本与东亚国家关系的作家,他在长篇小说《且听风吟》(1979)、《1973年的弹子球》(1980)、《寻羊冒险记》(1982)这一青春三部曲中塑造了中国人"杰",在《天黑之后》(2004)塑造了中国妓女郭冬莉和中国人黑社会组织中的一名男子.村上塑造中国人形象的目的何在?通过这些描述又体现出怎样的意识形态的变迁呢?  相似文献   

9.
《霸王别姬》上映至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多个年头,现如今当我们再去回味这部经典力作时仍能为影片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而动容。这部充满人文主义色彩的影片是陈凯歌导演根据李碧华同名小说改编,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影片之所以能够大胆的涉足同性感情题材并获得成功,除了剧本精妙以外,片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是影片成功的保障,这其中对于人物性格的渲染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丽敏 《新闻界》2013,(11):41-42
富含丰富文化底蕴的民间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是动漫人物原型的重要来源。本文从人物性格和人物类型两个方面探讨民间文学中的人物角色对动漫角色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铁凝在长篇小说《玫瑰门》中以其独特的智慧与才情讲述了自己同类的故事,塑造了司猗纹这样一位新时期中国文学画廊中富有奇特光彩的新人。这是一个复杂的、富有厚度的多面人物,是一株在压抑中艰难生存的"罂粟"。  相似文献   

12.
张锐颖 《今传媒》2014,(7):103-104
电影作为一门语言,通过运用具有约定性的一种符号系统,塑造人物、讲述故事。本文将运用符号学的观点,结合再现、互文等媒介研究理论,对电影《芙蓉镇》进行分析,主要针对其人物塑造、语言对话、画面色彩等方面,解析《芙蓉镇》是如何成功地展现情节、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电视荧屏上涌现出一批贴合社会现实又广受女性观众喜爱的影视作品,通过对时下热播电视剧的观察发现,都市爱情剧在人物形象上存在以下特征:人物性格对比性设置、人物造型时尚化设计、人物身份高度雷同化。笔者认为,对都市爱情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利于把握观众的审美走向,了解当前都市爱情剧人物形象塑造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4.
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决定着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成功与失败。在这方面,春风文艺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移祚兵枭——朱温》(毕宝魁著、一书处理得比较好。 本书作者注意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及内在原因。人物生活在特定的时代里,符合历史真实。如传主朱温的父亲朱诚是个落魄书生,以教书为业,付出心血很多而所得甚少,竟至中年早亡。这对少年朱  相似文献   

15.
朱媛君 《新闻世界》2012,(8):301-302
本文以莫里哀《伪君子》小说为分析案例,从小说中的答尔丢夫的人物塑造来看莫里哀对文艺复兴丈学的继承与发展。其小说以古典主义为创作方法来揭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社会意义,新颖独特,从个性的人物性格行为特点来分析那一时代的人性特色和社会概貌。  相似文献   

16.
尽管田虎、王庆故事成为《水浒》系列故事是比较晚的事情;但在增入《水浒》之前,田、王故事各自均有较久远的独立流传的历史;这由其文字、人物、套路之古拙可见一斑.即使在增入《水浒传》之后,田虎和王庆故事之间,以及田、王故事与《水浒》其他部分之间,都还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插增本”王庆故事中存在的人物性格不鲜明甚至前后不一、情节始末交代不完整等问题,实际上是早期白话小说的通病;由此也反映了“插增本”王庆故事之古拙.  相似文献   

17.
细节决定人物电视纪录片的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华强 《新闻爱好者》2011,(20):133-134
"细节",《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在人物电视纪录片中,细节是指作品中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构成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描述社会情境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变化的展示。任何一部成功的人物电视纪录片,一定离不开细节的大量运用。事实上,观众看完一部人物电视纪录片,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定是几个  相似文献   

18.
"凝视"与"倾听"是宋代雅趣绘画中人物的两种知觉形式,代表了当朝文人与自然之间不同的相处方法。感官知觉在审美实践与观念旨趣上的分别,带来了雅趣图像中人物神情与姿态、主客体关系、画面结构等多方面的差异。同时,面对声像兼有的观照对象,以及受"六根互用"观念的影响,"凝视"与"倾听"融合的文人形象亦在宋代雅趣绘画中得以塑造。以"凝视"与"倾听"为例,对人物知觉形象的分析与比较,冀能拓展宋代雅趣绘画的研究视角与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近期《安徽日报》新闻图片中"底层影像"的梳理,指出该报对底层人物媒介形象的建构已经从"关注底层"转向"致敬底层"。通过对近期底层人物作为"主角"的影像故事的分析,指出这一叙事方法的转向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本文认为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底层影像"可以更有效的"突围"。  相似文献   

20.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播映了。当我们作为观众坐在梁山泊好汉们的面前,与其说是与历史人物觌面。倒不如说是我们用历经沧桑、久经考验的眼睛,去重温、去鉴别、去评价、去验证该片制作人的宏愿:拍出中国最好的古装戏。也许曾经沧海难为水,当我们面对电视剧《水浒传》时,竟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在心头荡漾。毫无疑问,《水浒传》是大陆电视剧,但武戏的导演是香港导演袁和平、袁祥仁兄弟,这使得电视剧的定性变得混乱起来,呈现出一种割裂的二难境界。电视剧的文戏一如大陆古装戏那般,镜头有气无力地缓慢摇动,人物对话半文不白,哼哼哈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