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941年的上高会战,是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对日军进行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围歼作战。本文试对我军在会战中,未能全歼被围日军的原因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2.
<正>淞沪会战"七七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寻找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以及陆续调集的6个集团军70余万人奋起抵抗。随后,日军加强上海派遣军力量,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伤亡惨重。10月26日晚,中国军队第88师400  相似文献   

3.
1937年8月13日,中国军队对进犯上海的日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淞沪会战开始了.在中国军队的统帅部里,一些德国军官参加了指挥,为首的便是--法肯豪森.  相似文献   

4.
宋书强 《兰台世界》2016,(20):119-122
日军策动常德作战的主要目的是摧毁第六战区的战力。国军制订了第一线兵团利用有利地形逐次抵抗,然后将日军吸引至常德周围,并包围和击破之的计划。常德城作为战术诱饵,是整个会战的关键所在。开罗会议的召开,加速了会战的进程。常德会战不仅在抗战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拉开帷幕,中国军队在虹口、杨树浦一带与日军海军陆战队激战,日军决定全力增援上海,国民政府也决心大战一场,调动全国军队向上海进发,由此在上海市区之北沿江一带爆发了登陆与反登陆之战,打得最惨烈的是罗店争夺战,被后人称为"血肉磨坊"。首当其冲1937年8月23日晨,日军陆军上将、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率领第3、第11师团,1个航空  相似文献   

6.
张谞 《湖北档案》2006,(3):37-37
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是继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一次重大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中国投入了包括第五战区、第九战区的三十多万精锐部队,日本投入了侵华日军的主力第十一军的十余万部队,在荆楚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反复拉锯血战,来回厮杀.虽然日军最后攻陷了宜昌,但是中国军队也给予了日本侵略军沉重的打击.就在这次战役中,著名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成为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军衔最高、职位最高的中国军人,也是"二战"期间反法西斯阵营中战死疆场的最高军队将领.  相似文献   

7.
1938年3月下旬,北路日军与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外围展开激烈的战斗。这时,守卫津浦线地区的是以李宗仁为司令长官的国民党第五战区的军队,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奉命去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  相似文献   

8.
《航空档案》2005,(11):58
空降兵,是二战前诞生的一个全新的兵种,在二战中,德军和盟军的几次空降作战对战局发展曾造成重大影响。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军队在二战末期也组建了一支空降部队,这支新生的部队初登战场便三战三捷,出其不意地将日军打昏了头。  相似文献   

9.
<正>1940年的中国和世界,发生了什么?抗战进入胶着状态。这一年的5月2日,枣宜会战开打,日军获胜。八天后,德军在荷兰海岸对马奇诺防线展开全面进攻。又过了两天,日军发动一零一号作战计划,由陆、海军同时对中国的战时陪都重庆展开大规模轰炸,8月19日这天的轰炸尤其惨烈,两千多户重庆民居顿成废墟。  相似文献   

10.
抗战八年,中国军队牺牲了两位集团军上将总司令:一位是1940年5月16日战死于枣宜会战的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另一位则是1944年5月21日血染秦家坡的国民党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  相似文献   

11.
《兰台内外》2014,(5):20-21
正世界上有着偷袭"传统"的军队,日军算得上是"第一号"。纵观历史,不乏日军偷袭战例。1894年,日军突然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挑起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前两天,日本海军突然袭击了驻仁川和旅顺港的俄军舰队;1931年"9·18"事件爆发前,日军先"偷袭"了东北军驻地;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日军先对中国军队进行偷袭;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拉开太平洋战争的序幕。从其军事思想上看,日军崇拜《孙子兵法》中"出其不意"思想,认为一场成功的"偷袭"能直接将对手置于"死地",决定战争胜负,为以  相似文献   

12.
<正>中条山战役,也称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由国民党军队在山西正面战场对日军作战的一场大规模战役。在此战役中,国军以损失8名将领(第3军军长唐淮源上将,第3军12师师长寸性奇少将,第3军军械处处长金述之少将,第80军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中将,第80军新编第27师副师长梁希贤少将,第80军新编第27师参谋长陈文杞少将,河北民军参谋长刘克信少将,第15军高级参谋万金声少将),  相似文献   

13.
据盟军规定,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为中国战区接受日军投降区域之一。文章梳理了相关资料、当事人及后世史著的记录,对奉派进入该地区中国军队的单位、日军投降的单位、日军投降的人数、参加受降典礼的日军投降代表等问题进行了辨析与订正。  相似文献   

14.
抗战八年,中国军队柄牲了两位集团军上将总司令:一位是1940年5月16日战死于枣宜会战的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另一位则是1944年5月21日血染秦家坡的国民党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  相似文献   

15.
桂南会战期间,为断绝日军后勤补给,第三届广西学生军组织民众破坏日军交通线,袭击日军驻地和交通,使得日军前线部队难以利用交通线补给和获得增援,其驻地的后勤也出现严重问题。学生军的行动,成为导致日军从桂南撤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马丽 《兰台世界》2020,(5):127-129
1944年4月30日拂晓,日军按"1号作战计划"攻打许昌,许昌保卫战开始。5月1日,奉命守卫许昌的新编二十九师撤离,许昌保卫战以中国军队的失败而告终。此役虽对豫中会战后期有一定的影响,但二十九师师长吕公良在战前的宣传鼓动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情,他们自发地投入保卫许昌的战斗中,和二十九师官兵一起奋起还击,使日军进攻一再受阻。在战斗过程中,二十九师全体官兵宁死不屈,无一人投敌叛国,彰显了中国军人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7.
刘学雄 《湖南档案》2002,(11):20-22
1941年9月21日,湘鄂大地出现罕见的日蚀,这给打着太阳旗向长沙疯狂扑进的侵华日军当头一记棒喝——难道这是苍天不容日军的暴行而伸出的正义之手么?这天,恰是日军正式发起长沙作战后的第4天,指挥本次作战的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维几中将,曾特意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一天象:“21日是少见的日食,由13时15分(东京时间一笔注)开始,太阳形成下弦的月牙形,周围一带有如黄昏的微暗。”  相似文献   

18.
翻开60年前中国抗日战争的档案史册,中日军队正面战场较大的战役有12次,其中6次都在湖南境内。这就是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的三次长沙会战,1943年11月至12月的常德会战,1944年5月至8月的长衡会战以及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战役这6次会战持续时间长达5年零9个月,日军投入兵力60万余人,中国参战部队200多万人。每次会战,敌我双方投入兵力合计都在数十万以上其作战时间之长,双方用兵之众,战争规模之大,我军歼敌之多,是其他战场所不曾有过的。  相似文献   

19.
王俊国 《兰台世界》2006,(19):65-67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折。西方希特勒法西斯侵略势力处在灭亡的前夕;东方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失利,呈现捉襟见肘之势。日军为了建立一条贯通中国大陆到印度支那的交通线,保证南洋日军的补给;消灭从中国机场起飞的美国第14航空大队对其在中国各据点及其本土的威胁;同时为了打击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摧毁中国军队继续抗战的意志,迫使国民政府投降,遂在1944年4月发动了“一号作战”,即豫湘桂战役。战役第一阶段在平汉线郑州至信阳间展开,因战场均在河南,所以当时报刊均称为“中原战役”。此次中原战役,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1911—1997)是《新华日报》记者、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简称"青记",诞生于1938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背景下,实际是由中共主导的进步新闻工作者统一战线,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新闻宣传作用)发起人之一。石牌,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南岸,是长江三峡最险要的关口。1943年5月,侵华日军发动20万人进行鄂西会战,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夺取石牌要塞,围攻重庆。中国军队在此据险死守抵抗,经过极其惨烈的攻防战,最终彻底挫败日军。此文翔实记述了采访石牌保卫战的前后,系作者遗稿,对我们了解那段历史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