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视剧《走向共和》正在热播,和以往一样,一部历史剧必然会在观众和历史学家中引起热烈的争论。电视剧表现的是历史真实吗?它会误导人们理解历史吗?它有阐释历史的义务吗?  相似文献   

2.
邓雅妮 《大观周刊》2012,(36):68-68
侠文化代表了民族文化的一支,侠所体现的遵守信诺、重义轻生等都代表了美好的民族性格。历史的步伐进入唐代,尤其是出现了一代“诗侠”李白,侠文化、侠文学的发展达到了高度繁荣,通过分析李白的诗歌,我们充分的体会一下“侠”文化在诗歌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范龙  周文渊  刘洁 《中国记者》2013,(10):26-28
"局部真实"与"全局真实""当下真实"与"历史真实""表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这三对概念的辩证关系说明,要在新闻实践中贯彻真实性原则,新闻工作者必须致力于妥善处理这六种"真实"的内在矛盾,以实现它们的整体协调、有机统一。要做到这一点,新闻工作者对于"建设者"角色的自我确认不可或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建设者"这一命题的提出,是新闻工作者坚持新闻报道真实性原则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4.
正"距离产生美"这一美学命题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审美论断。神奇的是,在纪录片领域,距离不但产生美,还产生真实感。在人们的日常观念中,"贴近"才是"真实"的同胞兄弟,所以讲究真实的纪录片,往往强调零距离的观照,要求题材真实、人物真实、场景真实、时空真实和体验真实。但是,当原生态的素材近距离地堆砌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迷失在真实的谎言中。现实的紊乱,时空的单一,片段的局限,事件  相似文献   

5.
"键盘侠"实际上是一种异化的传播实践的活动。本文区分"职业黑"与"无脑黑"为代表的两种网络"键盘侠"行为,管窥两者背后逻辑与选择行为差异中折射出的特征,剖析"键盘侠"现象产生的动因,发现"职业黑"实质是符号消费驱动内容生产行为,"无脑黑"则是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媒介素养缺失,并从法律法规、社会责任、媒介素养等三个层面展开讨论,以期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网络环境治理与网络法规制定进行合理校正与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潜伏>的热播,让抗战时期那些活跃在地下的中共特工们高调重回到人们的视野.本刊记者试着在历史的档案中找寻真实的"余则成",并有幸采访到原山东省委党史办主任、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山东抗战史料的曲琦老先生.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电视"红色经典"的重构现象日渐成风。通常而言,"红色经典"中的人物形象都在某种程度上被"脸谱化",但某些改编后的电视剧人物形象成功实现了从"脸谱化"到"人性化"的转变,而这不仅是其吸引受众的原因所在,也意味着今天的我们在启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重构历史。同时,这种对于历史的重新思考和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还原历史真实。但是,过分强调"人性化"有时也会导致作品的"庸俗化",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历史本身的不可复原性和对历史原貌不可能完全客观的认识,决定了人们对历史解释见仁见智的多元性。因此,诸多史观异彩纷呈:唯物史观、唯心史观,英雄史观、文明史观等等,不一而足。而对于威权国家来说,历史又是构筑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寻找历史的现实意义远远高于寻找已经逝去的历史真实的学术价值。当构筑意识形态的意义超越探究客观历史的意义时,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21,(8)
"新闻真实"是一个应该被当下数字新闻研究高度重视的"古老的新问题"。尽管新闻学已对此做出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仍偏向于把"新闻真实"理解为对传统新闻媒体及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要求,从新闻业自身发展与演化规律出发,尤其是针对数字传播语境的新挑战,阐释"新闻真实"观念的研究仍然较少。有鉴于此,本文回应了对新闻真实的一些常见怀疑观点、分析了新闻真实对新闻专业化和数字新闻再专业化的意义,设想了我们如何可能在数字新闻学研究中继续关注和重新思考新闻真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新闻真实"的新定义。本文呼吁学界应对"新闻真实"这个规范性理念进行更进一步的阐释和研究,以便在数字新闻再专业化的关键历史时刻为新闻实践创新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引言同档案一样 ,法律也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古老产物和必然要素。从人们第一次将部落或城邦的管理权郑重地交由他们所信任的人执掌的那一天起 ,便决定了档案和法律与人类社会如影随形般的伴生关系 ,因而也注定了档案和法律必将与人类文明史荣辱与共的命运。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创造了无数的辉煌 ,档案和法律自然也位列其中。然而 ,历史的辉煌中往往包含着历史的悲哀 :作为自身历史的真实记录和一种社会资源 ,长期以来 ,档案并不为广大民众所熟悉、所拥有乃至所充分的利用 ;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人们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法律却往往容忍少数特权超…  相似文献   

11.
牛奔 《陕西档案》2009,(5):49-49
当今的收藏已经是无所不藏。上至官器国宝,下到生活杂物,老照片当属其中。老照片是记载历史和瞬间的镜头,是历史影像的真实记录,是人们感情的一种寄托,是对过去事情的一种怀旧,它真实直观地记录了我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历程、百姓生活、人事风云、山川城乡风貌。它穿越时空隧道,解读历史事件,结识历史人物,领略百年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2.
侠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心理构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古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日常生活行为,都无法绕开侠与侠文化。侠的精神已经成为民族历史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侠这一概念和形象的出现对于既有秩序构成了双重冲击与震撼,不仅是对侠的秩序的冲击,也是对于传统文人形象的叛离。本文尝试追问侠这一概念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历程,从而为更深层次地展开关于侠的讨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档案"泛化"是一种历史产物,是档案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档案"泛化"有其清晰的发展脉络,充分了解其产生、发展的思想渊源和现实土壤对认识和掌握档案"泛化"规律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是视觉艺术中的精神之巅,本文基于哲思性最强的历史档案形态的纪录片进行研究。基于近年来热播多部纪录片和节目,国内的《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大明宫》、北京卫视的《档案》等,探讨其"口述历史"、"现代技术还原历史段落"、"演员再现历史情境"等具代表性的叙事手法如何再现"真实"。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荧屏前津津有味地"消费历史"的时候,又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荧屏历史"所"消费",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过去的看法,甚至还影响着人们对今天和明天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信息传播在其言说的过程中作为一种实践的行动和联系,帮助人们交流关于现实的观念,也推动着社会交往活动的发展。因此信息传播的伦理问题从不只是一个专业领域内的命题,人们所追求的"真实"也绝不仅仅是依靠技术的发展便能够得到的。将关于它的探讨与时间和空间串联起来,将有助于人们跨出认识的"模具",合理地判断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7.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纪录片又是一种艺术,她并不仅是对真实生活的一种朴实、简单的再现,而需要一种技巧性的创作——一种"无痕迹"的技巧、一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李尚智 《新闻记者》2012,(3):43-46,2
广播电视真实地记录了一座城市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化,视听影像资料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还具有文化价值和新闻价值。上海是中国广播电视的发祥地。为此,本文建议,在筹建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同时,也有必要建设一座上海广播电视博物馆,让人们在"有声有色"中了解历史、体验文化、感受教育。作者介绍了国外广播电视博物馆的概况,对建设上海广播电视博物馆的方案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下历史人文纪录片中越来越普遍的纪实创作手法,"真实再现"推动了历史人文纪录片的发展创新,让历史人物和事件更易被如今的观众所接受和感知。《船政学堂》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完整地记录船政学堂发展脉络的纪录片,在尊重真实性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的"真实再现"表现手法让这段历史以更具视觉性、故事性、趣味性和情感性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创作手法,"真实再现"由于能有效地弥补视频缺失带来的遗憾,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但同其他技术手段一样,作为一种虚构策略,"真实再现"是一把双刃剑。在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要尊重事实,切忌虚假纪录片中所展现的"现实"是源自生活的,事物的流程和场景切合生活的原貌,叙事结构也严格遵循生活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