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亚与我国新疆之间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和贸易关系。1759年清朝统一新疆后,中亚浩罕政权与新疆南部的商业关系日益频繁。清朝当局为管理来到喀什噶尔经商的外国商人,在喀什噶尔设置了"呼岱达(Hudaida)"。呼岱达和浩罕商人,对喀什噶尔等地对外贸易的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弱,呼岱达的职权范围及作用发生了巨大变化,积极参与了和卓之乱,对喀什噶尔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清代《康熙十六年十月十六日敕安南国王黎维禧攻打吴三桂谕》是一则珍贵的文物诏书,此诏书一方面体现了康熙帝平定三藩的军事战略思想,另一方面展现了清代朝廷同安南国的宗藩关系.  相似文献   

3.
明代是中国出版印刷史上的转折时期。不仅官府刻书甚多,而且私家刻书作坊亦蓬勃兴起,图书逐渐向大众普及。藩王在明王朝宗藩政策的引导下,致力于文化事业。刻书是其文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藩府所刻印的书为"藩府本"或"藩本",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是罕见的。河南是明代藩王居住集中的地区,生活在这里的藩王从洪武到崇祯年间,相继刻书百余种,门类庞杂,刻工精细,印制讲究,独具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孟旭 《兰台世界》2024,(1):157-160
明代自开国以来便在地方上实行“封王建藩”的政策。受封于成都的蜀藩,作为四川地区的唯一宗藩,对四川地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蜀藩宗室所代表的明代宗室群体,其拥有在政治与法律上的双重特权,导致其犯罪行为时有发生,这些犯罪行为涉及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宗室内部等各个层面,对明代四川地方社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喀什噶尔、叶尔羌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镇。后来,海路交通兴起,通过中亚的陆路不再是中西贸易最重要的商路,然而喀什噶尔、叶尔羌作为亚洲腹地最大的贸易城市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万历年间,葡葡牙教士鄂本笃亲眼见到叶尔羌“商贾如鲫,百货交汇”的盛况而叹为观止。①十八世纪中叶清朝统一新疆,天山南路社会经济在战乱后迅速复兴,“内地商民经由驿路及回人村落,彼此相安……沿途水草丰饶,行旅无阻滞”。②喀什噶尔、叶尔羌市场也随之空前繁荣,“中国商贾山陕江浙之人。不辞险远,货贩其地,而外藩之人,如安集廷、退摆特、郭酣、克什米尔等处皆来贸易”。③喀什噶尔、叶尔羌外贸市场成为我国对中亚、西亚、南亚贸易重镇,与北疆伊犁、外蒙古恰克图市场并列为我国西北三大内陆贸易孔道,地位十分重  相似文献   

6.
咸成海 《兰台世界》2017,(10):94-98
察合台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汗国的开创者,其汗国立国于包括我国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四子中,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的《元史》唯独未给次子察合台立传。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察合台的研究亦相当薄弱,国内尚无专门系统研究察合台的论文,通过对察合台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地认知中亚史、新疆史、西北少数民族史、西北地区与祖国内地的关系史。  相似文献   

7.
付伟 《兰台世界》2012,(13):32-33
琉球曾是一个存在于东亚海域世界的独立王国,地域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日本冲绳。从明朝洪武五年起琉球就成为了中华王朝的藩属国,中琉宗藩关系延续了500多年。顺治三年清朝与琉球有了最初的接触,这一年清军大将贝勒攻克福州,携滞留福州的  相似文献   

8.
正如何把新疆置于中国发展的国际大框架和中亚区域框架下,构建基于历史与现实前瞻、在国家概念框架下的新疆-中亚区域现代传播新秩序,是本文探讨的要点。一、建立新疆-中亚区域现代传播新格局的重要性(一)中国面临着新疆-中亚区域传播的复杂局势中亚国家对于我国之重要性,绝不亚于东北亚和东南亚。中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板块的腹地,扼守着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历来是多民族、多文化的汇合地,也是各种文化力量竞相角逐的战略要地。中亚五国均为苏联解体后新独立国家,在建国和转轨的过程中深受各种安全威胁之  相似文献   

9.
简晴晴  周丽 《今传媒》2016,(5):156-157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家在对外传播中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已成为国家间愈发重视的对外传播目标.中亚地处亚欧大陆板块腹地,是多种文化的连接带.加强与中亚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动我国西部边疆省份和中亚国家的共同发展,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也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新疆广播电台对外节目《中国之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解读其在面向中亚的传播中对国家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0.
明代宗藩藏书丰富,著作如林,雕椠兴盛,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论文从背景、数量、质量和特征四个方面阐述了明代藩府刻书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邓涛 《历史档案》2022,(4):88-93
明清鼎革之后,清朝君臣经常将辽东镇和太原镇以外的原明九边地区视为特殊区域,这一区域在地理位置上的共同点为靠近边墙且位于长城以南沿边地区(以下称沿边)。清前期,沿边地区八旗驻防体系的形成同藩部局势联系密切。京畿以北长城关口驻防八旗级别的提升,反映了清朝对长城关口慎防的重视。右卫八旗的设立是为了应对噶尔丹的东侵;宁夏八旗的设置,同雍正帝经略西北边疆密切相关;凉州、庄浪八旗的设置,也是源于乾隆帝对西北边疆经略的重视。沿边八旗是清朝出兵统一藩部、稳定藩部的重要依托,体现了清朝的“大一统”离不开直省地区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1882年清朝与朝鲜签订了《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1883年朝鲜在天津开设朝鲜公馆,两国间互开航线。在两国关系发生剧变的同时,也存在着传统体制"持续的部分"。直到1894年,朝鲜仍然继续通过传统的贡路向清朝派遣赴京使臣。而由于甲午战争的发生,1894年最后的朝鲜赴京使团经历了与以往使团不同的过程。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赴京使团返回朝鲜,标志着两国宗藩关系的终结。  相似文献   

13.
如今国际上越来越重视软实力,软实力方面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广播影视等传媒业的发展已然不再是区域性的概念,尤其是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传媒业。本文主要研究新疆对中亚地区的传播策略,通过对新疆电视台、电台的三档对外传播节目——《新疆新闻联播》《今日中国》《中国之声》的分析,得到更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影视对中亚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一、避暑山庄的历史背景清朝初年,边疆局势日益紧张,国内的形势也动荡不安。康熙十二年爆发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平定三藩之后,清朝才真正在关内完成了统一大业,稳定了统治权。然而就在局势刚刚稳定之后,在我国北方,沙俄的侵扰越来越猖狂,引起了清政  相似文献   

15.
论道光朝河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河为清代荦荦大政。康熙帝曾将河务、漕运与三藩列为三大事,书于宫中柱上,足见其对治河之关注。但治河为人治,其利弊与社会政治的兴衰隆替息息相关。康熙以降,清朝统治盛极而衰,清代河政也迅速敝坏。迨道光一朝,百弊丛生,黄河更濒临历史上另一次大改道的边缘。 道光朝河政颓坏,既是清朝统治衰朽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反转来加速了此种衰朽的过程。它侵帑、病河、殃民,严重地消耗了清廷的财力,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从根本上削弱了清朝统治的根基。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初,东西文明冲突和东亚国际秩序变动之际,中国传统华夷体系面临条约体系的严峻挑战。明治维新不久,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岛条约》,企图不承认中朝宗藩关系,以便解除称霸亚洲的绊脚石。朝鲜“壬午兵变”后,日本迫使朝鲜签订《济物浦条约》,巩固其经济垄断地位。清政府为了应对日本挑衅,同朝鲜签订《中朝水路通商章程》,并明文规定其“属邦”地位。然而,日本巧妙利用“甲申政变”,先后与朝、清签订《汉城条约》和《天津条约》,对朝鲜问题上获取与清朝同等地位。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逼迫清政府终止中朝藩属关系。本文以上述几个主要条约为线索,阐明了清末中朝宗藩关系演进和嬗变。  相似文献   

17.
新疆对外传播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与区位的独特性决定了新疆对外传播的区域特点,即传播区域的国际方位;传播关系的多向度;传播的一般资源富集与核心资源稀缺;全球传播中的焦点地位与对外传播力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8.
付伟 《北京档案》2012,(5):46-47
正琉球曾是一个存在于东亚海域世界的独立王国,地域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日本冲绳。从明朝洪武五年起琉球就成为了中华王朝的藩属国,中琉宗藩关系延续了500多年。顺治三年,清朝与琉球有了最初的接触,这一年清军大将贝勒攻克福州,携滞留福州的琉球使节到北京投诚。康熙二年,兵科副理事官张学礼、行人司人王垓  相似文献   

19.
新疆具有发展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是我国西北开放的窗口,也是我国开展与中亚区域合作的窗口。本文就是通过对新疆的战略地位的研究,就我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些现状和问题,并以此来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来推进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罗彬 《新闻爱好者》2012,(10):19-20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新闻媒介对中亚的报道越来越多,有关对中亚传播的研究也日成规模。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关于新疆对中亚传播研究的相关成果及主要观点,从媒介环境、传播路径和文化符号的选择、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与策略等方面概括了新疆对中亚传播研究的现状,探讨新疆新闻媒介对中亚传播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指出今后新疆对中亚传播应当重点关注跨文化视阈下传播内容的挖掘、传播技巧的提升、传播受众的细分以及新媒体领域的拓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