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关于密贴球(一)密贴球的种类:门球场上,球与球密贴,不外乎下面五种情况。1、自球进一门后,占据了他球位置,球与球密贴。2、自球撞击他球后,自、他球密贴。3、自球撞击他球后,被撞他球与另一他球密贴。4、闪送的球与他球密贴。5、场内有效移动的球,移动后与他球密贴。以上几种情况,无疑球与球之间事实上已经密贴。余下的  相似文献   

2.
发展和保持柔韧性和核心力量的最好方法之一是使用一种大球进行练习,这种球也通常被叫做稳定球、瑜伽球、瑞士球、健身球、理疗球或平衡球等。  相似文献   

3.
浅议④球     
现今红方多以①、⑤、⑨球或①、⑨球开局布阵。即①球占二门一号位,⑤、⑨球或⑨球门后接应。白方则以④球占三门一号位应对。如果④球占位较好,第二轮①球进二门后打不掉④球,则①、⑤、④球或①、⑨球只有到四角三线区躲避,②球进一门后擦⑩球到二门或三门。然后接应④球,这样④球就有可能擦⑩球或②球打掉①、⑤、⑨球。如果红方是①、⑨球开局,即使④球擦球不太到位,  相似文献   

4.
问:自球撞击他球,他球撞门柱弹回撞击了自球,自球在滚动时又撞击了另一他球,自球是否属于犯规行为?如果不犯规,自球是否是双杆球?答:自球撞击他球后,只要击球动作合法,自、他球的移动都应该属于有效移  相似文献   

5.
地掷球有塑质地掷球、小金属地掷球、金属地掷球、桌掷球、草地掷球和国人发明的指弹球6个分支项目。学校比较适宜开展的是塑质地掷球和小金属地掷球。数年来,我校坚持开展这项运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讲解了果岭边沙坑球基本技术:从球位、站姿、杆面、提倡“V”型挥杆进行了分析。例举了果岭边沙坑球功能性训练方法:1.架球梯(避免翻手腕动作)训练;2.沙坑画线(入沙点精准)训练;3.爆炸式(利用反弹角)训练。针对下坡沙坑球、上坡沙坑球、人高球低沙坑球、人低球高沙坑球、球陷入沙坑(荷包蛋)四种特殊果岭边的沙坑球进行了详细的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7.
送球入袋是一项最基本的实用球技练习方法。研究如何将目标球送入球袋,并如何做好送球入袋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因为台球主要打法都是击打主球,使主球撞击目标球,将其送入球袋而得分和取胜。送球入袋的练习方法基本有:垂直袋口直线球、斜对袋口直线球、非直线球、弧线球、倒顶球、反弹球、金三角和借力球等。1.垂直袋口直线球垂直袋口直线球就是主球、目标球和袋口三者形成一条直线,两且与袋口半圆弧顶点的切线垂直垂直袋口直线球是最基本的送球入袋方法,这种送球方法练习好了,可以为其他角度送球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练习时,将主球、目标球垂直袋口摆成直线,反复进行将目标球送入球袋的练习。练习时目标球与袋口的距离要由近而远,主球与目标球之间的距离要由短而长。  相似文献   

8.
这场球当比赛进入第三轮时,③球在二门打成三杆球, 将⑤球留二门前,⑦、⑨球送过二门。自球过二门后,直奔三门,过三门后,利用剩余两杆,打掉⑩球(就近闪出界), 自球留三门后,④球进场就近靠边。场上态势见图示。⑤球过二门后,撞击⑨球,闪送三门前,撞击⑦球,向送⑧球处, 自球远冲②、④球未成,落位近四角,⑥球自二角远冲过二门成功,落位距⑦球2米处,轻撞⑦球,就近闪出界,撞击⑧球,闪送三门前靠近⑨球,自球至二门前,⑦球就近压边, ⑧球先后打掉⑨、①、③三个球,分别从三线、二角和一角闪出界,自球到二门前,⑨球就近压边,⑩球去三门前,至  相似文献   

9.
有一场球,离终场尚有5分钟,红方虽然比分以7:14 落后,但此时,白方②球在红方①球控制之下,只有⑥球在场内,其余均为界外球。其态势如图,红方占优。①球起杆, 先撞击②球闪带⑥球未成功②球出界;续击撞击③球。此时红方面临两个战术方案:其一是送③球到⑥球处,送⑤球到二门前,自球跟到二门前,②球只能进线;③球撞击⑥球, 闪带②球可双出界,自球也到二门前,④球只好进线;⑤球送①、③球过二门,自球过二门后到三门前。⑦球送①、③、⑨球到三门前,自球也到三门前。红方完全可趁⑨、①、③  相似文献   

10.
有一场比赛,时间还有12分钟,比分6∶6,场上形势如图所示,轮及⑩球起杆。⑩球进三门后,远射二门前红球,竟侥幸地撞上③球。⑩球分别撞击③、⑤、⑦、⑨诸球并闪出界。这时⑩球应当如何落位呢?按一般的设想,自然让⑩球守住二门,以确保②、④、⑥、⑧球顺利通过二门,但白方教练没有走老套路,却指令⑩球靠近终点柱。①球顺理成章的到三门一号位,②球直奔三门方向接⑩球,③球到三门后为①球搭桥,④球再向三门接球。红方教练似乎有所察觉,令⑤球就地压线,⑥、⑧球再向三门接球,⑦、⑨球只得压线进场。⑩球撞②球送二门前,再撞④、⑥、⑧球送二门后…  相似文献   

11.
陈支越 《体育科技》2004,25(4):22-24
目前体育系田径教材中仅列出几种易犯错误动作.在推铅球教学过程中学生易犯错误动作远比现有教材和文献资料中提出的数量多、范围广.为便于教学和训练,对易犯错误动作进行更全面的研究,试图找出各阶段错误动作.请有关技术专家对找出的错误动作进行评定.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可靠性检验分析.其中22种错误动作被列为易犯错误动作.以补充教材中的不足,以供各同仁教学和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近景动态立体摄影法和三维运动学分析法,对参加2000年6月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的3名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髋与躯干动作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最后用力阶段髋轴在水平面内逆时针加速转动是提高重心速度的一项重要因素;最后用力阶段,髋轴与躯干在水平面和矢状面内转动角速度最大值分别密切相关;最后用力阶段,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均采用了蹬转用力的右腿工作方式,本研究表明,这是一种合理的右腿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远程教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方向的趋势下,作者在网络环境下研制了铅球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以此课件为辅助工具进行了一个完整的教学周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证明了这种体育实践课教学方法对学生技能的掌握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选定进入201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苏州站)女子铅球决赛前8名的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员有右肘关节提前用力的不合理现象,右下肢蹬伸不够充分;铅球出手瞬间,左髋伸展不充分,左踝角和左膝角的蹬伸幅度不够充分;最后用力距离短,铅球出手高度、速度与优秀运动员相比,有较大差距。通过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与分析,找出差异,促进我国女子铅球运动不断提高,早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5.
网球专项教学中调整击球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网球运动员不断取得优异成绩的背景下,网球运动热正席卷而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其选为专项来学习。在网球运动中,击球点是击球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良好的击球点是高质量击球的重要保证。通过对目前网球专项学生的击球点调整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并为今后的网球专项教学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铅球单一与组合内容训练课能量代谢变化特征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2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血乳酸、血尿素氮、尿肌酐为研究指标,通过自身对比试验,对铅球训练课两种不同方式训练内容安排进行能量代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方式训练课对能量的平衡稳态打破的程度大,恢复速度快;蛋白质消耗相对较少,机体适应能力强,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通过走访训练学方向的教授、优秀铅球教练员,阅读大量关于铅球训练方法与手段的相关文献。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优化出26种训练手段作为提高铅球运动员技术和力量的最佳手段,并按一定的比例合理的分配到各训练中。实验结果表明优化以后的训练手段能更有效地提高铅球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为更好更科学的运用训练手段,提高铅球运动员运动成绩提供科学的量化指标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模糊C均值聚类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学分组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教学分组方法。结论认为:该方法通过采用模糊划分,考虑了教学分组中的模糊现象;通过提取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即50m跑、1000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和铅球作为聚类的特征量,从而实现了按照学生身体素质的相似程度来进行合理的教学分组,以适应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并且运用Matlab6.5编制出教学分组的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具有语言简单、运行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推铅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整理与归纳,并对未来推铅球运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体育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针对目前铅球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但又往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及头部动作对滑步推铅球完整技术的影响进行细致的分析。得出结论:细小环节在整体动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头部动作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快捷合理地掌握正确的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