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续上篇)四劳动价值论与平均利润率规律: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理论马克思的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理论——亦即所谓"价值转形"理论——果真解决了劳动价值论与平均利润率规律的矛盾吗?围绕这个问题,自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问世,经济学家们争论了百年有余,至今未已。那么,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究竟是怎样的?该理论究竟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2.
谢富胜 《教学与研究》2000,25(10):19-26
西方学者围绕马克思的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理论展开了近百年的争论,争论经历了三个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关于<资本论>第一卷与第三卷是否矛盾问题的争论;20世纪上半叶至80年代,关于马克思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理论的数字说明是否完善的争论即狭义转形问题;20世纪60年代起,又提出马克思的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理论是否必要的问题即广义转形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转形,理论,即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运用规律的研究,形成《资本论》三卷,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资本论》三卷,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是建立在同一个基础上,即建立在商品价值的基础上,研究资本价值的生产和资本价值的运动。所以,这两个阶段是直接统一的,是同一层次本质的两个方  相似文献   

4.
<正>马克思《资本论》的问世,“无疑是向资产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资产阶级及其学者在“沉默抵制”失败之后,转而对《资本论》采用恶毒攻击、公开诽谤的手法。一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抓住《资本论》中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问题(即所谓“转化问题”或“转形问题”)大作文章,妄图以此为突破口,否定马克思的劳  相似文献   

5.
虽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没有明确提出“物流”的概念,但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中,马克思分析了物商分流理论、流通费用理论、第三方利润理论,其闪烁着的物流思想不仅在时间上比现代西方物流思想领先,而且在理论的系统性和深刻性方面也远远超越了现代西方物流思想水平;它对于我们今天研究物流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我们认识和研究人类社会交易行为、开展物流活动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共四大卷,《剩余价值理论》是它的第四卷。马克思把前三卷称为“理论部分”,后一卷称为“历史文献部分”。《资本论》的总体就是由这两部分构成的。理论部分考察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而历史文献部分考察的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篇作者期页8 16 2431O口一勺O自1人QUt了八jA性一勺内匕八匕丹了健正林严 政治、经济马克思主义万古长青正确认识和处理现阶段我国阶级斗争问题,“—学习十二大文件的体会从《资本论》的创作学习马克思的治学精神认真学习和正确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五十年代手稿中的个人消费理论 —读<<经济学手稿(1857一1858年)>>札记机器人动摇不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结论西方学术界围绕《资本论》中“转形问题”的一场论争对《资本论》中逻辑必须与历史一致的新解《资本论》阐述…  相似文献   

8.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范畴。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这一范畴作过全面的多次的阐述。可是,由于过去对《资本论》的宣传和研究较侧重第一卷,忽视第二卷和第三卷,致使人们长期以来只研究第一卷中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表述,而忽略了马克思在第三卷和《剩余价值理论》中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更为重要更为丰富的论述。因此,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的不朽巨著。马克思为了写这部书,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开始,一直到他逝世,花了整整四十年的时间。可以说,《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精力的研究成果。虽然如此,在他生前只出版了第一卷,第二、三卷,是他逝世后由恩格斯编辑、出版的。至于第四卷,起初是由考茨基根据马克思的遗稿,于1905-1910年,以《剩余价值学说史》的书名单独出版的;后来,1954-1961年,又重新按照马克思的手稿次序,编辑出版了《剩余价值理论》的俄文新版本。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的三卷本,就是根据这个新版本翻译的,成为《资本论》第四卷。恩格斯谈到这部著作的伟大意义时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象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马克思自己也说:《资本论》的出版,“是向资产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  相似文献   

10.
一《资本论》中关于必要劳动内涵的五种规定马克思说过:“用同一术语表示不同的意思是容易发生误会的,但这种现象在任何科学中都不能完全避免。”(《资本论》第一卷,第243页)在《资本论》中,关于必要劳动的不同内涵,就属这种情况。为了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必要劳动理论的全面论述和对必要劳动进行深入研究,有必要将《资本论》中关于必要劳动的论述及其不同涵义,作一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十一章“协作”中谈到劳动协作可以创造一种全新的生产力时说:“这种生产力是由协作本身产生的。劳动者在有计划地同别人共同工作中,摆脱了他的个人局限,并发挥出他的种属能力。”(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366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种属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绝对地租的理论,去掉资本主义性质,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现阶段征收绝对地租费用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结果之一是……它一方面使土地所有权从统治和从属的关系下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又使作为劳动条件下的土地同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所有者完全分离……。”(《资本论》第三卷,第693页)因此,“土地的资本主义耕种”是以“执行职能的资本和土地所有权的分离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所运用的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学习其立场、观点、方法。《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充满了活生生的辩证法。只有弄懂马克思的方法论,对该篇的内容才会有准确的理解,学习也才能深入。具体地说,对于《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的学习,我们特别要注意下述具体的方法。首先是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是辩证法的核心。全部《资本论》,都运用了矛盾分析法,第二卷第三篇所  相似文献   

14.
早在1957年,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教授(P·Samuelson,1905—)就撰文利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问题来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1970年他发表了《从马克思的“价值”到竞争“价格”的转化:一个抛弃和替换的过程》,1971年又发表了《马克思剥削概念的理解问题——马克思的价值和竞争价格的所谓“转形问题”的概括》。在这两篇论文里,他大肄歪曲马克思的转化理论,企图从转化问题上寻找否定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52页)而在《资本论》第三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则有了进一步的规定:“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16.
在1885年5月5日(马克思的生日),思格斯为《资本论》第二卷写了序言。除了叙述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经过、以及恩格斯编辑《资本论》第二卷所根据的稿本和有关编辑情况外,在序言中,着重揭穿了所谓洛贝尔图斯首创剩余价值理论的谎言,深刻论述了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新贡献。这个序言特别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正确地、系统地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的地租论与我国现阶段的土地制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地租的论述非常丰富,但是,就其最基本的精神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基本观点: 1.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土地所有权是一切地租形成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说:“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以下马克思言论均见此卷,此段话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等主要著作中曾经预言,社会主义社会是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关系的社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并且预计“这个联合体的生产品是社会的产品。……在那里,人们同他们的劳动和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无论在生产上还是分配上,都是简单明了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5—96页)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在一个集体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中通过批判自由主义民粹派的唯心史观和主观唯心主义方法,捍卫并系统阐发了马克思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列宁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资本论》第1卷第1版序言这两篇概述了唯物史观的重要《序言》结合在一起,阐明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并用“两个归结”概括和阐明了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方法.列宁论述了马克思从19世纪40年代提出唯物史观到通过写作《资本论》验证唯物史观的过程,阐明了“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证明了的原理”.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理论界以及流行的财经类教材中,长期以来,把信用资金运动总公式表述为:G—G′(G+⊿g),或其展开式:这样表述主要依据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21章中所提到的生息资本运动就是:“G—G—W—G′—G′”和第24章提到的“这个公式已归结为两极G—G′(G′=G+⊿G)”,以及《资本论》第2卷中关于货币资本循环公式的论述。我认为,把马克思对生息资本或借贷资本运动及其公式的论述,表述为信用资金运动的总公式极其不妥,这种表述至少存在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