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希波战争以后,以雅典为首的海上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形成为古希腊的两个敌对阵营.雅典和斯巴达为争夺霸权,从公元前431年至404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史称伯罗奔尼撒战争.关于这次战争的绝大部分史迹,有杰出的历史家修昔底德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传于后世.一修昔底德约生于公元前460年,父亲名叫奥洛罗斯,是雅典公民,他本人也是雅典公民.其家庭在色雷斯沿海地区拥有金矿开采权,大概属于富裕的贵族门第.修昔底德在雅典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受过良好的教育.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使他深受震  相似文献   

2.
成为译码人     
密码的"史前时代" 提起密码,你肯定想起了被最广泛运用的莫尔斯码.别急,密码的历史可能比你想象的要悠久那么一点.公元前1500年,一个古代的陶工用密码隐藏他的上釉秘方,成了首位编码人(至少是人们所知的最早的). 公元前405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战争进入尾声,局面对雅典人很不利,斯巴达人就要成功击败他们了.  相似文献   

3.
西西里战争被史学界认为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重要转折,战争中雅典军事、经济实力受到了沉重打击,而随着战争的继续进行,雅典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寡头派发动暴动;在外部,雅典同盟者不断发生暴动,转投伯罗奔尼撒一方,叙拉古、斯巴达、波斯三大主要力量靠拢,尤其是斯巴达与波斯的联合,使雅典处境日益恶化,最终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4.
在公元前5世纪爆发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实力雄厚的雅典却意外败北。导致雅典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盟国的暴动使雅典同盟四分五裂,切断了雅典的经济命脉;党争削弱了雅典的力量,为斯巴达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民主政体的弊端是导致雅典失败的又一重要因素。除上述内部原因外,导致雅典失败的还有外部因素,如波斯的干涉等。总之,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失败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部因素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5.
客蒙作为公元前五世纪前期雅典政坛一颗璀璨的新星,其一贯坚持的对外政策是亲斯巴达,反波斯,即联合斯巴达对抗波斯并把波斯逐出希腊世界。在雅典政坛活跃的十多年间,客蒙使雅典由一个蕞尔小邦逐渐成长为希腊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邦。客蒙执行的亲斯巴达、反波斯的政策实为一种雅典——斯巴达双重霸权政策。该政策不仅遏制了波斯的入侵,维持了雅典和斯巴达的均势,还促成了雅典的崛起。此外,客蒙这一对外政策也反映了公元前五世纪前期希腊世界一种渐起的趋势——"泛希腊化"。  相似文献   

6.
希腊文化是最能鲜明地反映西方精神的文化,是现今欧洲文化的基石。而作为希腊文化一部分的希腊教育则以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作为代表。在雅典教育中,伯里克利立法时代的教育是最重要的阶段。为与梭伦立法时期的雅典传统教育区分开来,我们把伯里克利立法时代的雅典教育称为新教育,把雅典传统教育称为旧教育。公元前594年,雅典开始了著名的梭伦改革。这次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公元前508年,克里斯提尼又实行了更加彻底的民主改革。这些改革。  相似文献   

7.
波斯在雅典争霸中初期,其遏制的对象主要是雅典,采取的方式是挑拨斯巴达与雅典开战,联合与支持斯巴达,与斯巴达结盟,共同遏制雅典霸权,从而控制希腊.从中渔利。后来随着国际形势和斯巴达对外政策的改变,波斯转向推行两极遏制政策,即挑动希腊争霸双方对峙和战争,并不明显地支持哪一方。从而达到削弱双方和控制希腊的目的。波斯在斯巴达争霸期间,采取轮流遏制政策,既支持反斯巴达同盟以遏制斯巴达霸权,又支持斯巴达霸权以遏制反斯巴达同盟。波斯在底比斯争霸期间则采用轮流遏制政策。致使希腊的几大城邦分崩离析,一蹶不振。波斯的遏制政策影响和制约了希腊历史的发展走向,使得曾经一度高度发达的希腊奴隶制各城邦,竞没有一个能完成统一希腊的大业。这场古代冷战的效果不亚于现代冷战。  相似文献   

8.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希腊城邦间的一场大混战,是古希腊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这场大混战中,雅典与斯巴达采取了相同或相异的军事谋略,斯巴达利用雅典的内外矛盾和投靠波斯,最终获胜.  相似文献   

9.
杜平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3):106-108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希腊城邦间的一场大混战,是古希腊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这场大混战中,雅典与斯巴达采取了相同或相并的军事谋略,斯巴达利用雅典的内外矛盾和投靠波斯,最终获胜。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10,(3):22-22
在古希腊,雅典与斯巴达是数以百计的城邦中最为强大的。雅典以经济文化教育发达著称,斯巴达则以罕见的尚武精神称雄。  相似文献   

11.
色诺芬(Xenophon),古代雅典人,生于埃尔希亚(Erchia)村社的一个富豪之家,父亲名叫格吕卢斯(Gryllus)。色诺芬的生卒年代现无确切记载,约生于公元前430年,卒于公元前350年。他受过多方面的良好教育,熟悉军事和骑术,曾经是苏格拉底的得意门生。公元前401年至前400年,他参加了《长征记》中所记述的“长征”。公元前399年离开这支希腊雇佣兵队伍,去斯巴达。后由于他与斯巴达有密切关系,雅典公民大会就宣布对他终身放逐。公元前396年斯巴达王阿格西劳率领军队到小亚细亚与波斯作战,色诺芬投身于阿格西劳麾下。公元前394年他随阿格  相似文献   

12.
即《雅典斯巴达战争史》.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著.共八卷.记述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一前404)的起因和经过;止于公元前411年(中断). 修昔底德是这次战争的目击者,书中试图探求某些历史事件的真相.取材丰富,叙事条贯,为继希罗多德《历史》(《希腊波  相似文献   

13.
《集宁师专学报》2020,(1):76-81
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斯巴达在同盟国的煽动下,被迫出海抑制雅典的海外扩张。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后期,斯巴达当政者在与雅典的多次海上博弈中,已从军事战略的角度认识到海洋对城邦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主动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提升自身海上势力的举措。如力争与海上强国结盟、加强对海港的保护以及建立舰队等。最终斯巴达在羊河口海战中一举挫败了在海上称霸几十年的雅典,建立了短暂的海上帝国。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是人类文明重要发详地之一.在荷马时代,原始社会已趋解体,私有财产和阶级分化开始出现,到公元前八至六世纪,在希腊半岛上已经出现了一百多个以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的乡镇所构成的奴隶制城邦,其中以雅典和斯巴达最为强盛.然而、由于经济、政治方面的矛盾日趋激化,这两大城邦集团之间,竟然爆发了一场持续二十多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最后还是以雅典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不仅加速了古希腊奴隶制的危机与衰落,而且还暴露了雅典奴隶民主制的严重弊端.在这种复杂动荡的历史条下,古希腊先后产生了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思想家.其中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尤以唯心主义哲学家和贵族派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5.
在古希腊,雅典与斯巴达是数以百计的城邦中最为强大的。雅典以经济文化教育发达著称,斯巴达则以罕见的尚武精神称雄。斯巴达的男性公民从小就受到尚武的教育,接受不近人情的体育和军事训练,过严格的军事生活。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378/377年第二雅典海上同盟建立,是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雅典国力复苏的一个重要标志。雅典以保障入盟者独立和自由,承诺不侵占盟邦的土地和财产为前提,建立起一个以共同防御为宗旨的海上同盟。同盟成立后,在恢复雅典在爱琴海及黑海地区的海上霸权,维护本地区的海上交通和贸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当底比斯的崛起和扩张,接连击败斯巴达并已威胁到雅典的安全时,财政拮据的雅典向盟邦课征贡金,派遣驻军和军事移民,导致同盟内部矛盾激化,波斯借机干预,遂发生"同盟战争",战后同盟名存实亡。第二雅典同盟实际上是雅典在国力稍有恢复的基础上,欲重振昔日霸业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雅典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虽然并未使同盟整体上发生质变,但不能因此而否认雅典违背建盟誓约,剥削、奴役盟邦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7.
伊索克拉底《泛希腊集会演说辞》中的泛希腊主义提倡城邦和睦,而非希腊统一民族的形成,其包含着与"雅典中心主义"情结的互异与交融。当两者被调和,并以共同为反波斯战争和雅典—斯巴达联合领导权加以宣传时,泛希腊主义经常被强调;"雅典中心主义"在呼吁雅典领导权的论述策略中对伊索克拉底而言更具实际意义。他既利用"雅典中心主义"对抗斯巴达人,从而为雅典在前4世纪重新恢复其帝国旧有领导地位的诉求提供动力,又利用泛希腊主义作为证明雅典领导权合法性的道德、舆论和历史支撑。  相似文献   

18.
(八)古希腊科技的辐射 当古希腊雅典的民主和科学都处于巅峰的时候,一场内战——伯罗奔尼撒战争使雅典败于斯巴达。战争中,一场瘟疫使雅典雪上加霜,从此一蹶不振。内战也没给斯  相似文献   

19.
斯巴达是古代希腊与雅典齐名的奴隶制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在政治、经济、化、军事诸方面各树一帜,成为古代希腊两种主要城邦类型的典型代表。雅典工商业发达,化教育繁荣昌盛,实行进步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斯巴达则以农立国,化相对落后,实行保守的贵族寡头政治。  相似文献   

20.
在两大城邦斯巴达和雅典中,只有雅典才能代表当时的希腊文明。(一)斯巴达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在希腊是个例外;(二)斯巴达的希洛特制度,是希腊文明引为特色的古典奴隶制的另类,雅典则是古典奴隶制的典范;(三)莱库古立法通过对原始共产主义制度的人为复原,使斯巴达成为希腊历史的“活化石”;雅典作为希腊世界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之都,却成为希腊文明的缩影;(四)斯巴达所体现的“城邦原则”其实只见于原始农民公社的阶段,真正的城邦原则是由雅典体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