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布鲁纳说:"世界上不存在唯一的最优教学程序,只能从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出发,设计与之相称的理想化程序。"对教学手段,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实施。备《友谊之花》这节课时,我考虑的是:学生是否乐意接受这种方法,这样能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音乐认识的同时是否能感悟到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和一些老师聊及音乐课堂纪律的话题,大家普遍反映音乐课堂上学生比较吵,纪律比较乱。分析原因,虽然存在个别学校对音乐课不够重视,教学设备不足等情况,但我们也要从自身分析原因: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是否有足够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谢谢罗国敏老师为我们做的精彩的研究课。之前,我们都明确了今天研究课的主题是“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体会诗情”,并共同确定这一主题可从三方面来进行讨论:(1)文本当中蕴涵的感情因素有哪些?这节课老师想引导孩子体会的诗情是什么?这种诗情是通过哪些文字来表现的?(2)为了体会诗情,罗老师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有哪些有意识的教学行为?(3)老师的教学活动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常常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便于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音乐课堂因此而变得活泼起来。  相似文献   

5.
教研活动时,耳边会不时听到老师们困惑的声音:“新教材的歌曲作品太多,一学期无法完成所有的歌曲教学!”“歌曲教学不难,难的是不知该如何深入下去?”这些声音引起我对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思考。大家都知道,语文和英语阅读教学都有“精读”和“泛读”课文,那么我们的音乐课是否也可以有“精唱”与“泛唱”歌曲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在本学期,我将自己所任教的第十册教材中所有歌曲进行了“精唱”与“泛唱”分类教学的尝试,发现不但能顺利完成本册的歌曲教学任务,而且在音乐课上歌唱成了我和孩子们莫大的享受。  相似文献   

6.
高中音乐新课程鉴赏教学中,大型音乐作品的鉴赏成了音乐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本人在教研观课中发现,“剪辑”是大型音乐作品鉴赏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大型音乐作品的剪辑,取其精华部分,集聚主题音乐,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设计的优化、视频材料的优化等手段,达成有效鉴赏、有效审美,有效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有效促进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发展。其策略有三:  相似文献   

7.
面对繁多的教学观摩课、公开课,音乐教师都面临同样的困惑:如何才能上好一节有成效,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在音乐课中又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把歌曲教好,使学生学得快、唱得好?一些音乐教学公开课中,很多教师都只注重了课堂教学的表演性、形式化。是否可以让课堂教学多一份真实性,而少一些华而不实的作秀呢?  相似文献   

8.
作业批改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课堂教学相补的另一种教学形式。有人把作业批改称为无声的教学。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学仍袭用传统的“勾叉式”作业批改方式。这种作业批改方式的弊端是:对于数学这类作业量大的学科,教师不可能把每个学生的每一道错题在本子上解答出来,作业批改的结果仅仅让学生知道了题的对错,而做对的题是否规范?解法是否最优?错的题错在何处,该怎样解?学生仍迷惑不知。  相似文献   

9.
教研活动时,耳边会不时听到老师们困惑的声音:"新教材的歌曲作品太多,一学期无法完成所有的歌曲教学!""歌曲教学不难,难的是不知该如何深入下去?"这些声音引起我对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思考。大家都知道,语文和英语阅读教学都有"精读"和"泛读"课文,那么我们的音乐课是否也可以有“精唱”与“泛唱”歌曲呢?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函授专科班的《音乐教学法》课堂上,有位来自某中学的女音乐教师非常认真地给我提了一个问题:“老师,你干脆别讲那么多音乐教学法的理论,直接给我们介绍一种最有用的教学方法,岂不更好吗?”我微微一笑,对她说道:“你这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不过我也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你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哪种教学方法才是最有用的呢?”学员答:“不知道。”这是发生在一年前的事了,可当时的情景却一直历历在目,挥之不去。我老是在想几个问题:为什么总有部分音乐老师不重视教学理论的学习?他们对各种音乐教学方法在音乐整体教学活动中所起的…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师应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以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与高度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同时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力争使自己全面发展,从教学、教态、教法和教材的提炼等各方面入手,上好音乐课。我认为,这是关系到音乐课45分钟课堂教学效率高低之所在。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做到了“情景交融”四个字,是否深掘教材钻研教法,深入人心地感化和引导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从而达到提高欣赏音乐能力之目的,关系到音乐教学的成败。下面就此问题,谈点体会。一、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教师在45分钟的音乐课…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一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喜欢听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二是很多音乐教师把古典音乐捧上天,而大部分学生却喜欢听流行音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该如何运用新的音乐课程理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培养他们音乐学习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化学》教科书中有关滴定原理的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的跳跃性较大。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借助指示剂判断是否会有误差?等等。由此,我对“中和滴定原理”的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旨在使学生真正理解借助于指示剂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全的原理。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状况,我运用“理论探究法”进行教学设计如下: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情境引入1.幻灯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1)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2)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计算表达式如…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乡镇中学听了十几节课,有一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都设计了“小组讨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可一到讨论时,学生常常默默地低头看书,回答时千人一口,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很难出现愉悦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我们的课堂讨论为何“冷场”呢?这令人尴尬的沉默背后隐藏着什么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房诗林 《上海教育》2006,(4B):53-53
情景再现 在程序设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一方面对编程没有兴趣,一方面对一些编程的原理也感到难以理解。在上《程序设计》(地图出版社)中的“交换两个变量”这一知识点时,我发现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交换两个变量的值,需要开设一个新的变量。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提笔在备课笔记上郑重地写下"教学目标"四个字时,是否深入思考过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源于什么?应该怎样准确描述?学生完成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就能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王金良 《考试周刊》2010,(28):85-86
每天的教学工作虽然琐碎、重复.但教师仍要静下心来,慢慢咀嚼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否贴近学生实际?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是最合理?还有什么方式是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细节的处理.是否符合课程改革理念?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为什么会发生,自己处理得是否恰当?个别教学精彩片段.为什么那么精彩.是预先设计好的还是拜赐于突如其来的灵感,这有什么启发?  相似文献   

18.
在不少语文公开课上,你总会看到教学脉络分明,环环相扣,一帆风顺,一马平川。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为什么不出错?教学为什么没有节外生枝?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刻意希望学生出错而幸灾乐祸。我只是觉得,我们平常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出点毛病,怎么到了公开课上就全不见了呢?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音乐教学实施课改,讲究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音响,合作探究配器,欣赏音乐时也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一起来感受音乐。这些都是新课程理念在音乐课上的体现。但是,细细思量,我们似乎把传统音乐教学的一切都抛弃了,比如:发声练习,气息训练,特别是识谱,很多人都弃之一边,难道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不需要识谱的?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20.
教学年、月、日时,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整理、计算,弄清了年、月、目的有关知识。下课了,我正为这节课学生能愉快地自主学习感到高兴时。有学生质疑:通过计算来判断平年还是闰年有道理吗?又有学生问:刚才都是观察年历知道年、月、目的知识的,那么年历又是依据什么制订出来的呢?看来这些问题在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