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时,做为老师,你怎么做?不少人是只一句:"你错了,再想想。"就敷衍了事,在公开课上更是怕问,怕影响进度。在教学中,也常常在学生还没有出错时,就把会怎么错告诉学生,自认这样做,能让学生学习走捷径,然而在实际  相似文献   

2.
有人问学者,什么是教学?学者答道:"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很显然,学者的话昭示了这样一种思想: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视错为虎,避之惟恐不及,他们追求的是"一帆风顺","标准答案",学生稍有闪失或"出格",便惊慌失措,乱了阵脚,远谈不上去开发、挖掘、探讨"错误"了.这一切不禁让人疑惑:错误真的那么可怕吗?  相似文献   

3.
正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生硬的知识灌输,大量的作业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喜欢上我们,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呢?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只要是发自内心的,都会给学生增添无穷的学习动力。孩子让我检查数学作业,有一道类似的题期中考试刚考过,现在她还错了,还耽误了这么长时间,我不由地发起火来:"你真不长脑子,期中考试不是考这个题了吗?上次错这次还错"孩子满脸的委屈,小声说:"我不是急着做其他的吗?你怎么不表扬我那些呢?光知道批评我。"我轻蔑地说:"哼哼,连做过的题你都做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论述中指出:"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他告诉我们:当学生不知道你在教育他时,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对此,本人在30年教育教学经历中  相似文献   

5.
黄小腰 《大学生》2013,(21):72-72
正艺术家赵青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们说生活,生命在活着,你要找到活着的感觉,你要真实地触碰到它。重要不是对或错,伟大或平凡,而是对你而言非常重要的,每个人要找到令自己舒服、自在、恰当的方式。但是大部分人偷懒,总问‘麻烦你告诉我吧’,其实这是人唯一不能走捷径的地方。"我一度像赵青说的那样,常常向人请求:"麻烦你告诉我吧!"大学刚毕业那几年,总是很希望听到朋友或师长  相似文献   

6.
《海南教育》2013,(5):55-55
<正>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其实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对学生中产生的错误巧加利用,让学生能够在"错"中学。寻找小学生学习英语出错的原因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工作,因为这样的一个寻找过程就是探析小学生英语学习机制的过程,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许多不易表现出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来到崇义县横水中学,当你问学生每个教室与其他学校有什么不同,他肯定会自豪地告诉你:"我们每个班都有个图书角。"当你问学生最喜欢上什么课,她肯定会得意地告诉你:"阅读课。"当你问学生觉得学校的什么事最使自己快乐,他们肯定会开心地告诉你:  相似文献   

8.
低年级写字教学中,我们都会有许多共同的体会:学生姿势错了,你帮他纠正了,可他难以维持长久.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说,今天的学生品德教育还是板着脸孔进行的,那你错了。如果你说, 今天的学校品德教育还局限于特定的课堂,那你也错了。如果你说,今天的学校品德教育只是告诉同学们“什么允许做,什么禁止做”,那你更错了。那么,今天的上海中学生受到的品德教育是什么样子的呢? 每门课,我们都能感受民族精神伟大的河流是伟大民族文化的发祥地。那么小河小溪应是一方风水。我们  相似文献   

10.
<正>经常听到老师与家长的对话:"你的孩子太粗心了,计算题错得那么多。"也经常听到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对话:"我们班这次没考好,主要是学生计算能力太差。"还听到不同班级的学生对话:"我们班老师说,谁计算题错一题,罚做5题。"难到学生计算的失误单单是粗心  相似文献   

11.
宝姐信箱     
宝姐姐地址变了:来信请寄北京建国门内大街15号839室。宝姐姐收邮编:100730宝姐:你不知道我们班里的那些好学生有多险恶,他们总是防着你,特别怕你超过他们,就是你虚心问他们问题,他们不是说不知道,就是故意告诉你错的。我真不知道他们好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情感理论告诉我们:情感与认知是相互影响的。数学教学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意志的活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位教师要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要学生热爱你的学科,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丰富的情感。教师有  相似文献   

13.
"错"中求"美"     
"错"--一个大家都不怎么喜欢的字,但它却随时跟在我们的身边.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错都是存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在课堂中,笔者认为学生的"错"是一种美,也是一种教学美.  相似文献   

14.
高兴利 《山东教育》2011,(12):20-21
前不久,我在网上读到一篇题为《这样的语文标准答案很荒谬》的文章。文中谈到有位教师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文章时,问学生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什么。答案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为什么是这一句?因为这是标准答案。也许你有不同看法,但对不起,你别的回答都错了。看到这里,  相似文献   

15.
在大型公开教学活动现场,面对学生差错,你会怎么做?是选择回避,还是直接面对?请看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过程中,是如何直面学生差错的。师:有错的同学请站起来。(有七八个学生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师:有错不要紧,弄清楚错在哪儿、为什么错就行了。谁来说说  相似文献   

16.
《同学少年》2012,(5):33
你说你要走了,去那个《白兰花》盛开的地方。《我愿意》相信这只是《梦》一场。但是我错了。"《敢问路在何方》?"我问。你说不知道,只告诉我那里有你想要的天空。送行的晚会上,你只是《有点舍不得》吗?我们  相似文献   

17.
朱国平  王希 《人民教育》2012,(Z1):72-74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充分挖掘错例中的教学价值,两年来,我们以"错例分析"为主题开展课题研究,利用错例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正>一、让亲情不再干瘪高三模拟考试作文题目从"对视"到"告诉你",从"免费"到"习惯之后",每一次我们都会说同一个问题:写作素材匮乏。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只能和母亲对视?为什么总是母亲告诉你?为什么很多学生写有一个"免费的母亲"?为什么很多学生写习惯了母爱?为什么他们总是写不出又跳不出亲情这个圈子?写不出是因为只是将亲情当作僵硬固化的浮雕,而不是一片包容万物的汪洋。打开记忆的闸门,我们可  相似文献   

19.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种现象:一个问题刚提出后,学生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嘴里不停地喊着:"Me","Me","Let me try"。甚至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时,他们也无心倾听别人的发言,嘴里还是不停地在喊着"错了,错了,应该是……"整个教室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注意  相似文献   

20.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殊不知,这种看似正确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运用"故错"艺术,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故错",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就是利用"差异的刺激"来唤醒人的注意.课堂教学中的"故错",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特征,效仿学生心理,有意地把学生容易错的、理解偏颇或不全面的,不露痕迹地呈现出来,启发学生想象,促进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