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语修养是文化修养的重要显现,联系学习主体的文化背景实施母语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学语文教师肩负着守护民族语言情感的重任。他们有必要在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中渗透强烈的文化意识,以此展示母语的文化内涵和表达习惯,从而维护汉语的健康纯正和中国文化的独立品格。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是基于中学语文的提高性的母语高等教育,是以人文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核心课程,是督导大学生提高语用能力和人文修养的基础课程。当前,应倡导"言语语用"和"人文语文"的大语文教育观,积极进行对话式的研究性教学改革。即通过文化专题研讨,使学生拓宽视野,升华精神;指导经典文本研读,引导学生体悟先贤哲思,启迪心灵智慧;督导学生参与语用实践,使之深思笃悟,在语境历练中提高母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育是以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土壤和血脉的母语教育,中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民族母语的习得和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是一种民族诗意的拯救、民族情感的激荡以及民族精神的厚植”。然而,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深受社会环境和时代思潮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偏离了这个方向,而滑向了技术主义、工具理性的深渊。在语文教育这条路上,我们失去了太多美好的元素。  相似文献   

4.
杨爱红 《成才之路》2013,(14):83-83
“中学语文在中学教学中是最重要的文化传承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现行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现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感受传统文化资源的相关内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学生生命的巨大浸润作用表现在内在修养和外在气质上,其重大贡献就是奠基生命发展和传统文化发展。但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实际教学不容乐观,前景堪忧。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承文化知识的过程,更要兼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尤其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把人类精华文化传承下去的任务重大。鉴于上述情况,应深入研究和挖掘整合语文在中学教学中所需的文化资源,同时倡导教师改进当前落后教学方式,设法弥补文化缺失的应对策略,以求持续不断地提升语文课堂的人文格调,使语文教学更具母语味。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语言修养是教师的职业需要,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师更应具备的。探讨了提高中学语文教师语言修养的途径和措施:能讲标准的普通话,字音正确、吐字清楚;掌握并善于运用教学组织语言和思想教育语言的技巧;注重态势语的运用;提高自身知识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6.
对母语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是文化能力的基本素质要求。在对浙江某高职院校200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高职学生由于缺乏关于中国文化的词汇及知识积累,无法用英语恰当地表达母语文化,从而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因此,高职外语教学应采取树立平等文化观、更新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材中母语文化的内容、增强教师母语文化修养等策略对母语文化进行渗透,使高职学生理解母语文化,鉴赏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李颖 《现代教学》2009,(9):12-13
一、中学语文学科课程统整的必要性 (一)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提高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效益的需要 中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已有十多年母语的熏陶,逐渐形成个体特性的认识和情感体验的青少年;中学语文教学,是教师借助语文课程、语文教材,引导这些青少年按照明确目的,循序渐进地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党和国家就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政策上做了重大部署,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大使命,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提高文化修养,才能在文化强国的潮流中完成好自己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更能帮助语文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本文提出传统文化内化于中学语文教学目标中、营造浓厚课堂氛围、建立完善的传统文化学习评价机制、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以及创设丰富活动的形式来促进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更能帮助语文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本文提出传统文化内化于中学语文教学目标中、营造浓厚课堂氛围、建立完善的传统文化学习评价机制、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以及创设丰富活动的形式来促进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材精选的文言文根植于我国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蕴涵了古代先贤的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是国家几千年文化精髓的体现。这无疑给我们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世事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对教师的学科业务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为了落实中学语文新标准的要求,教好中学语文新教材,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专业基础的修养,逐步提高教学能力。语文教师的素养包括文化、文学修养;良好的语文修养,良好的专业基础;对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的重要问题的正确认识;具有本学段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能力和教学艺术;具有改革意识和创新能力、辩证的思想和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13.
王堃 《文教资料》2010,(28):47-49
诗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已然成为母语学习的天然宝藏和精神栖居的优美家园。本文对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学科,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又要让学生具备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功能繁多,语文学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语文”这一概念,就争论了几十年。究竟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难成定论。由于这个概念本身的不确定性,也就给语文学科的内容和范围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必要复归中学语文教育的本义——语言教育也就是母语教育。或者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母语。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状况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是农村语文教师知识面狭窄,能力单一,责任心淡薄.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何在?大致说来,一要加强自身文化修养,二要提高道德水平,三要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课本是专家们经过精挑细选为我们未来的花朵们指定的学习母语的蓝本。课本才是我们学习母语的唯一准绳,本文论述了中学语文课本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2008,(4):64-64
北京大学附中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程翔在《中国教育报》2007年11月16日刊发了《母语教育:构建和谐的文化人格》一文。文章指出,母语教育肩负着神圣的文化使命。其一,要让母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首先表现在对汉字的认读和书写上。传统语文教育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19.
古诗文阅读是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文化修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将结合中学语文文本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自主的古诗文阅读、朗诵和鉴赏活动,丰富学生语文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学习文言文,学生能够接触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提升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探讨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采取的具体策略,以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鉴赏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