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感受,良好的语感是学习语文的核心能力,积累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积累的效率,教师必须把握记忆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感受,良好的语感是学习语文的核心能力,积累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积累的效率,教师必须把握记忆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感受能力,强烈、敏锐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因此可以说语感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语文教学实践的深入,语文素养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而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在其前言“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  相似文献   

6.
周圆 《考试周刊》2015,(41):45-46
<正>《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语感指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  相似文献   

7.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理解能力,是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新课程标准(试验稿)》在课程目标中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8.
李红 《中学教育》2005,(9):37-37
语感是人对语言字直觉整体的感.受,或是由语言字引起的复杂心理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感性积累基础上,能直接快速把握语言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言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字。”吕叔湘先生也曾主张:“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语课程标准》也高度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这体现了对语学习本质规律的尊重。怎样在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语感"是当下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关键词汇,语文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就课堂教学来讲,语文素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离不开阅读教学。词语是文本的基本组成,词语教学应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方丽芬 《广西教育》2013,(37):52-52,55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语感浸润语文课堂呢?笔者以《乡下人家》为例,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吴华 《教育艺术》2007,(7):24-2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感受,良好的语感是学习语文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学习是重要的母语训练,母语的掌握既有工具性作用,又有人文思想的传承作用。良好的语感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力,积累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当把握记忆的心理规律,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科学地指导。适合小学生的记忆策略必须简单可行,尽量有趣味。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何谓语感顾名思义是人对语言这一对象直觉的整体的感受。它是由语言文学而引起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它是语言能力系统中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语感的培养就是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深入理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应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训,是提高学生语言素质的必要途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论述,通过加强诵读、归纳比较、想象探索、品味揣摩、体验生活、积累运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