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有人分析当今学生的作文心理,归纳为"三乏"状态,即学生词语积累贫乏、生活体验贫乏、思想情感贫乏.  相似文献   

2.
翻阅学生习作,你会感到,学生作文中描述的生活形态与生活的原生态之间相去甚远,学生从生活积累的贫乏滑向了精神贫乏,从习作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这与习作教学的基本宗旨显然是背道而驰的.生活每天都在进行着,并且有着不同的精彩.生活中的精彩也是易逝的,需要有心人不断地记录和积累.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提出了"开放感官,为生活而作文"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有人分析当今学生的作文心理,归纳为"三乏"状态,即:学生词语积累贫乏、生活体验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于此种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并不奇怪,但孩子终归是孩子,正因为有不足才需要教师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当前一些学生的表达能力差.其原因之一是输入的书面语言太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更少.因此不少学生在作文时或在正规场合说话时经常出现词不达意、词汇贫乏等"语言痛苦"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每次一提到写作文,不少学生便会发出痛苦的"呻吟",抱怨没有东西可写;只要动笔写作,就会出现不少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理可议的"三无"作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少学生生活经历、创作素材贫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6.
据调查,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常常处于"被写作"的状态之中,为写而写,空话、套话、内容贫乏、千题一试、千人一面、缺乏童趣……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脱节,是作文教学难以摆脱困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更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因此,学生首先是会生活,然后才是会作文,即作文教学要立足"生活"才是根本,努力让"生活"扎根学生心灵,开掘源头,积累丰厚的素材,就不难做到"言之有物".  相似文献   

7.
李琳 《现代语文》2009,(5):144-145
对于作文教学之难,有人归纳了学生作文的“三乏说”,即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蓄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思想情感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有人归纳了当今中学生作文的三大问题:即学生知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知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知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蓄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思想情感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  相似文献   

9.
用生活激活作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华 《师道》2008,(2):49-52
说到作文教学之难,有人归纳出当今中学生作文的“三乏说”,即学生的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蓄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走着一条投入多、产出少的老路子.老师辛辛苦苦地批来改去,学生搜肠刮肚地写去写来,可到头来学生的作文依然是内容干瘪、感情贫乏、思想肤浅.为什么呢?--"无米下炊"就是一个重要原因.教师一直在抱怨学生不会积累、素材太少,却从未从自身找原因?是不是我们没有积极给学生创设一种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心境?是不是我们没有有意识地激起学生思考生活、表达生活的激情?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有米下炊",教师得起个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说到作文教学之难,有人归纳了当今学生作文的“三乏说”,即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们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蓄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升学生生活的宝库呢?思想情感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因此,老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找准作文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说到作文,大多学生“谈虎色变”,畏惧作文。有人概括当今学生作文“三贫乏”,即学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累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  相似文献   

13.
李湘红 《辅导员》2012,(3):18-19
据调查,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常常处于"被写作"的状态之中,为写而写,空话、套话、内容贫乏、千题一试、千人一面、缺乏童趣……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脱节,是作文教学难以摆脱困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更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因此,学生首先是会生活,然后才是会作文,即作文教学要立足"生活"才是根本,努力让"生活"扎根学生  相似文献   

14.
说到作,大多学生“谈虎色变”,畏惧作。有人概括当今学生作“三贫乏”,即学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累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  相似文献   

15.
有人分析当今学生的作文心理,归纳为“三乏”状态。即学生词语积累贫乏、生活体验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于这种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并不奇怪,孩子终归是孩子.正因为有不足才需要老师的指导。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词语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  相似文献   

16.
说到作文,大多学生谈之色变,有的苦恼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有人概括当今学生作文“三乏”,即学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累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17.
石爱华 《教师》2016,(6):32
记得在一次省小语骨干教师的培训中,一位老师就如何指导学生提取生活素材提高习作水平发问:"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各种资源比较贫乏,学生的阅读面也不够广,习作常常内容空洞,无话可说,要怎么办?"导师答曰:"此言差矣,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教学资源,如林间翠竹、门前鲜花、乡风民俗、特色小吃等皆为资源,都可以成为学生的习作素材,何来贫乏之说?"一语点醒梦中人。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引学生心泉自在流淌,说真话、吐真情,  相似文献   

18.
精神生活在高职生的成长、价值观的形成以及高职院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当前高职生精神生活的贫乏及其在某种程度上扭曲的现状,阻碍着提升、发展高职生精神生活的质量,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精神生活贫乏的原因及危害,并从个人、学校、高职教育体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作文批改难"是让所有语文教师困惑的问题。对于作文难改,很多语文老师和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作文差,而造成学生作文差的原因是生活积蓄贫乏、思想贫乏、缺乏成功快感、作文教学成人化等。实际上,造成学生作文水平差,作文难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批改的积极性,没有培养起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界普遍认为“生活贫乏”是造成学生作文困难的重要原因。对一个人来说。生活包含外在生活和内心生活。从本质上来说,学生贫乏的不是外在生活,而是内心生活。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只有从外在生活深入到学生的内心生活。才能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