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上海集邮》2008,(6):47-48
4月12—13日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春季拍卖会精品巡展在浦东金茂君悦大酒店举行,展出的邮品中有“蓝军邮”和《一片红》等珍品。  相似文献   

2.
本文反映《天柱山》风光的邮品并不是极限明信片,而是笔者按照极限片的制作方法,用自己拍摄的照片贴上同图邮票,再盖原地邮戳而制成的趣味邮品,人称"极限邮照"。  相似文献   

3.
江兴文 《中国集邮》2000,(11):14-15
“中银错片”俗称“片蓝”,发行于1990年5月17日.至今已经十年了。“片蓝”,是“蓝军邮”、“一片红”后的又一枚被确认的新中国比较贵重的邮品,也是文革后20多年里惟一的一枚。  相似文献   

4.
藏界资讯     
《收藏界》2007,(2)
贺岁生肖邮品巨作《生肖中国福》在京举行全国首发式83岁高龄的“猴票宗师”黄永玉、“奥运福娃之父”韩美林、2008年申奥标志设计者陈绍华以及呼振源、李印清、阎炳武、张国藩、杨文清、姜伟杰、邹建军、雷汉林、任宇等首轮生肖邮票创作师等12位中国邮界的设计巨星,首度联手,每人创作一幅生肖图,联袂打造中国邮政2007年生肖贺岁巨作——《生肖中国福》,促成了十二生肖邮界设计巨星历史大团圆。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我真正迷上集邮后,已深知“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的道理。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抽出钱订阅《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中国集邮》等,并广交各地邮友,获得大量民间邮刊,既丰富了藏品,又积累了邮识。在收集邮政附加费邮品中深深体会到,是邮识在关键时刻使我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6.
以汉、藏、蒙古、朝鲜、维吾尔、俄、英、德、法、日等21种文字刊印,行销全世界的《人民画报》,在1980年第3期(总381期)上,用4整页(p30-p33)的版面报道了湖南大学法语教师姜治方的业余集藏活动——《姜治方集邮六十年》。大容量、多版面专门介绍个人集邮,这在《人民画报》创刊以来还是头一回(1957年,《人民画报》也曾刊登过姜治方与北京25中学地理教师崔显堂等邮友交流邮识的照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集邮活动正处于复兴之  相似文献   

7.
李梅茹 《中国集邮》2000,(12):27-27
对今年发行的“短腿”邮品为什么大多数邮人会有不满情绪,笔认为主要是邮政部门的态度不够明朗,以致造成“短腿”邮品在面值和发行量两方面都走向极端,不是面值过高,就是发行量太少。邮政部门应尽快调整“短腿”邮品发行政策,明确发行目的,真正让利于集邮。  相似文献   

8.
江西抚州市集邮协会编辑的《抚州集邮志》日前出版。该书为16开本,316页,21万字,插图1000余幅;分为邮事篇、邮品篇、邮戳篇、邮刊篇、邮谊篇、邮文篇、邮人篇、大事记、附录等共十大章。全书采用“略古详今”、“一纵一横一突出一中心”的编纂方法,对抚州集邮  相似文献   

9.
资讯     
《集邮博览》2013,(2):92-93
《癸巳年》生肖邮票北京首发 本刊讯1月5日,北京市邮票公司举办《癸巳年》邮票首发式。 本次活动共三天,分“首发活动日”、“亲子体验日”、“鉴宝拍卖日”三个主题展开,主要有《癸巳年》邮票首发式、生肖邮品设计师签售、生肖主题邮品展卖、珍邮鉴赏拍卖和传统手工艺展示等多个单元。  相似文献   

10.
大家议论     
对异常邮品报道要把关 近年来,各种邮报、邮刊对邮资票品的印刷质量揭短比较多,反映了我国邮资票品的印刷和发行上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有那么一些人专事伪造所谓的“错、变体”,扰乱邮品市场。目前,由于我国的集邮报刊对实物邮品的报道和介绍大多不接收原件,只需要文字稿附加复印件便可。由此带来的弊端是给某些人以可乘之机。以致在揭示的邮品印刷质量问题上真假难分。 据一邮刊报道:有一位作者将《宜兴紫砂》20分邮票作日光晒处  相似文献   

11.
韩海麟 《上海集邮》2000,(11):17-18
参观中瑞邮展最令我回味的,一是李曙光《中国军邮史》展品中那件带边纸的横双连“蓝军邮”,二是那把加盖瑞士纪念邮戳的戳具。  相似文献   

12.
金问涛 《上海集邮》2011,(11):36-41
一、研究现状 1915年7月起,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小说界》月刊开辟《邮乘·邮票考略》副刊专栏(图1),这是中国最早的集邮专栏,比迄今尚未见踪影的《邮志界》还早两年。《邮票考略》对邮品的介绍,相对于1880年上海清心印书馆《花图新报》第三卷所刊《各国信馆之印图》(图2)而言,远为详实,但并未超脱美国斯科特目录范围。  相似文献   

13.
风景戳协会     
1987年冬,笔者与各地邮友商议关于筹建“风景戳实寄网”事宜,得到同好的赞同和支持,随后在《集邮》杂志上刊发广告。后经邮友建议,改称为“风景戳协会”,并于1988年5月1日在苏州成立。会刊《风景戳》也于同日创刊,刊头由朱贵荣先生题写。首批接纳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名会员。苏州会务组由三人组成:笔者负责联络工作;陶安强负责会刊编发工作;唐建文负责财务及代寄风景日戳邮品工作。风景戳协会的宗旨是:联络同好,互通信息,增强邮谊,增长邮识,丰富邮品。  相似文献   

14.
顾膑 《上海集邮》2005,(9):12-12
今年是“复旦百年”,曾是复旦学子的我与母校同喜,更因《复旦大学建校100周年》邮票(2005-I)发行而欢欣。首发日,我与邮友同去跑戳.在邮票纪念对象所在地既重温当年窗读岁月,更以自己喜好的集邮方式,在邮品上融入此生永系的“复旦情结”。  相似文献   

15.
叶季戎 《收藏》2001,(9):59-60
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1996年9月28日~30日举行的秋季拍卖预展中,我有幸得识邮品业务负责人左京华小姐。承她惠赠《’96秋季拍卖会邮品目录》,此后并经常寄赠。我因此能浏览珍稀华邮图照,增加见闻,不胜感激。  相似文献   

16.
我是50年代学习机械制造的大学生,喜欢集邮,因而与圆规、三角板和集邮相伴了几十年。因邮识浅薄。以致写的邮也很“机械”,有如机械运动轨迹那样——“简单而重复”,让人读起来干瘪而乏味。然而,退休儿年来却喜欢上了“爬格子”,原先是想以此打发日子,使生活不致太单调,后来写邮时,通过查资料、读邮书邮刊等,学到了不少东西,增长了邮识,使得“爬格子”比买邮品更有兴趣,也就很自然地和(《上海集邮》结了缘,并且圆了邮上(《上海集邮》之梦,去年还“儿度夕阳红”。  相似文献   

17.
《实用集邮辞典》对“侨批局”的界定是“专门办理海外侨胞通信和汇兑业的民信局”。“侨批局”由于是早期的国际通信汇兑系统,信、汇结合、亦商亦邮,其邮品印记较多:中西合璧,红黄蓝,繁花似锦,更重要的是邮品蕴藏着丰富的侨史信息、和民族历史信息,因此我们可用邮品诠释“侨批”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邮友信 箱》是无锡崇安 区工人俱乐部 集邮小组的一 份邮刊。1959年 8月创刊。 《邮友信箱》起初是《集邮通讯》的副刊,每月随《集 邮通讯》订户附赠。此刊实际上是集邮小组组员的交流 平台,主要刊登组员的征让信息,在联络邮人、促进邮 友交流、邮品流通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尤其是自1960 年3月后,《集邮通讯》停刊,《邮友信箱》逐渐由副刊  相似文献   

19.
《中国集邮》2001,20(7):14-14
4月,邮市在量少邮品的带动下全面升温。5月,由于部分量少邮品涨幅过猛,加之各地公司向北京、上海邮市集中放货,使4月份那些超涨邮品的市价跌去了一半.有的甚至跌去2/3。5月20日以后,止跌企稳。6月初,邮市反弹,人气又开始聚集。在此情况下,《中国集邮》编辑部组织了一次集邮茶座,就今年邮市歇夏还是不歇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图书简介     
由著名邮市评论家宝木先生撰写的《邮品投资实战技巧》一书近日由世纪出版集团、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编辑出版。自集邮市场出现以来,邮品已成为一种投资品种。既然是投资,就是一门学问,就应当去学习,去研究。《邮品投资实战技巧》一书在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