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钢琴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平民家庭,从中央和各地音协举办的钢琴考级活动和钢琴比赛活动中,能充分证明这一点。这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精神生活需求的体现。钢琴的社会音乐教育蓬勃兴起。然而,限于钢琴自身的特点,钢琴音乐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地位,钢琴教育在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诸多琴童家长的认识,使表面蓬勃的钢琴教育下面,存在一些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兰 《湘南学院学报》2004,25(1):92-94,102
当今世界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日渐频繁,多元音乐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音乐教育也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在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中,多元音乐文化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我们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电脑音乐的发展及其教学模式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电脑音乐几乎渗透到了音乐的创作、演奏、教育、网络以及商业音乐的各个层面.电脑音乐技术无论是在硬件系统的配置、软件的开发利用以及网络的传输等各个方面都日渐成熟,也越来越贴近和改善着甚至创造着我们的音乐文化生活,这势必影响到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因此,将电脑音乐教学及时地纳入现行音乐教育体系,成为眼下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非洲人对音乐的观念,即音乐是自发的,应该融入生活的音乐生活观来反观中国音乐教育,指出现今主导中国音乐教育的音乐观念是学科知识观,并分析在这一观念引导下国内音乐教育方式和内容存在的不足和隐惠,希冀借鉴非洲音乐观来改善我国音乐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艺术作为人们生活交际的一种时尚潮流,特别是西方人对古典音乐的痴迷,将音乐教育中的哲学思想发挥的淋淋尽致并得以张扬。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孕育着不同的音乐传统,音乐作为文化的一种延伸,是在学习文化中孕育而来的结晶和精华,而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和角度,站在哲学思想和人文的高度与角度,思考西方音乐的声音和哲学教育论,随着现代化精神文明世界的不断提升,使得西方音乐带来新的精神与活力。本文将通过西方音乐的哲学思想、音乐教育以及音乐心理学这三个领域进行阐述,分析当前西方音乐教育学的发展现状,并从哲学高度看西方音乐教育的重大意蕴,深化和研究现代西方音乐教育哲学论对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音乐教育的变革进程中,我们要研究当前社会音乐文化,将一切有利于音乐教育的社会音乐文化内容都纳入到音乐教学当中,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音乐教育在社会音乐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实现音乐教育的自身价值。只有将音乐教育置于社会音乐文化的大背景中,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才能使音乐教育的其他功能在社会音乐文化深厚底蕴的有力支持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音乐人类学的发展,其主要理念现已渗透到国际音乐教育中,但在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中,人们对音乐人类学这一学科还比较陌生。音乐人类学主张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它既研究音乐的“声音、概念、行为”(梅里亚姆),也研究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其对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启示是:树立音乐价值平等观,注重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发展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全社会部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仍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可以说,音乐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也应该发生某些变化呢?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们针对弊病作何改进?作为一位战斗在第一线的老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音乐可以帮我们陶冶情操,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们沟通的另一种形式,音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在不断全方位探讨音乐教育价值以进一步提高音乐教育地位的时候,我们总是把创造性价值作为音乐教育的独特价值置于显要地位加以强调,为此,本文将主要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试图诠释和论证音乐教育的创造性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凤鑫 《成才之路》2014,(31):I0011-I0011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这不得不让人反思:音乐到底有多么大的艺术魅力呢?它对早期幼儿的教育有什么帮助呢?如何让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呢?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幼儿园教师,要从音乐入手,让音乐教育展现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于音乐课程的性质,其实很多人思考过这个问题,也给出了多种说法。目前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论及这一问题时,总结出了三个课程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这也算是目前最为公允的说法了,但在一些研究者看来,仍然是“共性大于个性”,或者说“正确性大于准确性”(廖家骅,中国音乐教育,2012.3)。什么是音乐的本质属性呢,就是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音乐性,旋律、节奏、和声、织体,这些只有音乐才有的东西,代表着音乐学科的属性,也承载着音乐课程的性质。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说:音乐性是音乐课程的性质呢?这样虽然看上去像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如果反过来问,音乐课程如果不是音乐性的话,难道还能是非音乐性?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幼儿园的音乐教材旨在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幼儿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处于21世纪的基础音乐教育教师们正在面对当代纷繁、多元的音乐文化生活和蓬勃发展的基础音乐教育,在我们讲授高雅的18、19世纪西方古典音乐的同时,应时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从古典音乐一路走来的西方专业音乐到了20世纪,为何出现了千奇百怪、令人瞠目结舌的刺耳的现代音乐?我们无法回避这些,却造成对过去一百年多的西方专业音乐发展的认识空白。  相似文献   

14.
培养青少年对音乐化的了解,主要应从音乐审美能力开始,因而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加强审美修养。本从音乐教师对音乐现实美的了解、理解和把握,音乐教师主体精神美的修养以及对音乐形式的把握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使音乐教师具备完美品格,更好地实施音乐教育,达到音乐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蒋立平  赵薇 《文教资料》2013,(10):183-185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精神需求的一种,亦是构建高校人文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但是,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一直得不到巩固。这是由于人们对音乐的功能不甚了解,以及我国教育的功利化造成的。笔者试图通过探索音乐的功能,说明音乐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一环,进而还原音乐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张祎 《青海教育》2013,(7):59-59
小学音乐教育的宗旨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质,能够使学生喜欢音乐、鉴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那么,怎样才能吸引学生音乐课学习兴趣呢?这就需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音乐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音乐教育学界的重‘视。那么,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呢?现在有以下几种表述:“作为美育目的和手段之一的学校音乐教育,对德、智、体诸方面有巨大的渗透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是培养少年儿童具有感知、理解、感受、体验、评价、鉴别和创造音乐艺术美的教育,我们可以称之为“音乐审美教育”。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8.
司雯雯  邵帅  王延松 《中国教师》2014,(Z1):180-181
通过对音乐的认识,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感知音乐,这个过程就是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艺术的音乐在于求美,学术的音乐在于求真,今天,我们的生活不仅需要音乐艺术,同样需要音乐知识。东西方古代教育都非常重视广义的"乐",从而把音乐当作是地位最高的科目以及教育的基础去认识和从事,这既是针对个人,也着眼于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篇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泰斗蔡元培将音乐教育视为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他的领导和支持下,北京大学的一个学生社团组织-音乐团(1916年)。几经演变发展成为我国最早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音乐传习所(1922年),本文通过探讨北大早期音乐教育的演变过程,确立它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音乐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北大的早期音乐教育,创立了我国最早的管弦乐队,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专业音乐刊物,开创了我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事业。为培养近代音乐专业人才、引进和传播西洋音乐、继承和改良民族音乐、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为近代专业和普及音乐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文化事业在我国开始呈现明显的开放性特征,不少高校音乐教育开始引入西方多元化音乐艺术形式,而作为传统音乐的教学体系开始呈现边缘化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在西方世界我国的传统音乐艺术也得到广泛传播,这也给我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发展提出变革的要求。本文将针对上述内容展开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