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体现了一定的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以“元小说”形态来模糊现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以文本之间的拼贴和复制取代传统小说的线性叙述,以反讽的形式展示文本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体现出“元小说”、“拼贴”和“反讽”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现代小说中抒情性倾向,是与传统小说区别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为小说的散文化或者诗化。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梳理,找出共同倾向的原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都市流行小说是都市文化的代言人,世纪之交的都市文化注重消费意识,具有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质和后殖民主义的文化心态,这些特征不仅体现在都市流行小说的主题和内容上,也体现在都市流行小说的言说方式上。  相似文献   

4.
小说散文化是对写实小说、情节小说的突破和超越,它体现了现代散文对现代小说的影响和渗透。沈从文散文化小说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没有“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的“散”,体现出散文式的疏散、自如和结构上的跳跃多变;另一方面是人物和事件的“不散”,体现出浓郁的抒情性和人物塑造的写意传神。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当代小说家约翰·契弗小说中的人物虽然没有十九世纪传统小说意义上的典型人物的特征,但却体现了二十世纪现代“尤利西斯”的特征,体现了现代人尴尬的生存状况,体现了契弗对现代人的处境和出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思辨是鲁迅小说的重要因素,是鲁迅小说的重要艺术特征。思辨性体现在鲁迅小说艺术构成的各个层面。往往与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独特的艺术格调密切相关,甚至是作品渊深思想内涵、巨大的精神穿透力和独有意味得以生成的关键,是鲁迅式的艺术思维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明代是我国小说的繁盛时期,数量众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体现了小说观念的跃迁性、审美的艳异性、传播的批评性、读者群体的固定性等四个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对于认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红梅 《文教资料》2011,(30):19-20
池莉是20世纪90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小说视角更多投注到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描写,表现了普通百姓的生存态度。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的世俗认同的作家,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而《烦恼人生》则突出体现了世俗化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9.
丹尼尔迪福是十八世纪英国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是《鲁宾逊漂流记》,是他的第一部个人自传体小说,小说创作之后引起的反响是首次确立了个人和自我在小说中的重要历史地位,突出了小说创作明显的个人主义特征,强调了人们在时代背景下对个人生活独立的一种追求。《鲁滨逊漂流记》具有强烈的私小说特征。文章在阐述私小说内涵的基础上,从《鲁滨逊漂流记》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分析小说中体现的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唐代,已走向成熟,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并体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征助笑谈的娱乐特征、示劝戒的教育特征、见情致的抒情特征和显才情的文人特征。标志着唐传奇不仅有别于六朝小说,而且,远远地超过了六朝小说;也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经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开始从浅直、稚拙走向丰满、成熟。  相似文献   

11.
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是一部运用哥特式手法的经典之作。它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中的地点背景、人物性格、情节事件和主题发展四个方面,歌特式手法的运用更加体现了该小说的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说有自己特殊的文体表达规范和方式,还有各自特殊的文化环境。不同的小说作者,又有各自创作和写作风格,本文以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为例,从门罗的语言特征、叙事手法等角度,对门罗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探究,来印证门罗小说的心理现实主义色彩,哥特式风格,以及其女性主义和美学体现。  相似文献   

13.
韦菊花 《中学文科》2009,(18):12-13
现行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数量虽不太多,涉及面却较广,一共包括15位大家的小说17篇。这些小说可谓风格迥异,色彩纷呈,几乎体现了所有常见的美的形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小说散化是对写实小说、情节小说的突破和超超,它体现了现代散对现代小说的影响和渗透。沈从散化小说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没有“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的散”,体现出散成的疏散、自如和结构上的跳跃多变;另一方面是人物和事件的“不散”,体现出浓郁的抒情性和人物塑造的写意传神。  相似文献   

15.
创造社作家的小说突破旧有小说的范式,力求与散艺术结合,呈现出强烈的散化特征。这种特征主要体现为将小说叙事功能转为抒情功能,将戏剧化结构转为散式结构。这一方面拓宽了小说的表现路子,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不足,即人物形象类型化,作品缺少含蓄美。  相似文献   

16.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19-20世纪西方流浪汉小说的典范之作,这部小说既突出体现了西方传统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又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丰富、深化了流浪汉小说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欧美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远航》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部小说,标志她现代主义创作的开始,其写作中保留现实主义的特征,即情节按照时间顺序发展、人物特征鲜明且相互关联、全知型视角等。此外,小说也体现出现代主义特征,即对人物内心的关注以及新的时间理念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经典之作。本文拟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对小说进行重新解读与分析,揭示了小说体现的复调特征:作品主人公的主体性、小说情节结构与话语的对话性,以及小说人物与作品本身的未完成性。  相似文献   

19.
庐隐早期的小说创作反映了“五四”时代初期的审美特征,体现了好小说创作的审美个性特点,也为她后期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范式。本文认为庐 隐早期小说的创作展示了“五四”初期青年知识分子在情智冲突下的悲郁心态;开创了以情绪为中心选择色调、协调音韵、组织情节的审美形式;同时体现了虚无主义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20.
曹刚 《安康学院学报》2013,25(2):43-45,60
莫言作为中国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文学创作与百年中国文学的写作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对莫言小说的阅读,可以发现在他的小说中鲜明体现出了一种"田野"意识。这种"田野"意识不仅表现在"说书人"立场的确立上,也体现在"田野"的独特空间特征上;莫言小说的另一特征在于向读者展示人性当中的"朦胧"地带。这两方面的努力成为了莫言在世界文坛上获得相应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