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围绕 <源氏物语》第一卷——《桐壶》卷中的“やすからず” ,比较林文月和丰子恺对这一短语的翻译 ,总结二者翻译的不同 ,并试从译者、女性心理的角度 ,结合日本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中、日两国各自的社会特点分析二者翻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通观《源氏物语》,这样一个问题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全书上下,男主人公只有一个(前四十回为光源氏,后十回为董君),而随着男主人公罗曼史的展开,在每个自成一体的恋情故事中充当女主人公的女性角色,却在不断更迭转换,层出不穷.但是,我们却可以这样说,《源氏物语》的人物画廊正是因为拥有这些千姣百媚,各具特色的女子群像才如此熠熠生辉,而《源氏物语》的情节,主题,也正是因为凝聚了一代群芳血泪,写出了这些“颜色如花命如叶”①的可怜女子共同的悲剧命运才如此动人心魂.在《源氏物语》众多的妇女形象中,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堪称典型人物的不下二十多个.但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藤壶和紫姬了.虽然作者紫式部花费在后者身上的笔墨远远多于前者.但我们仍有理由认为,二者在这部巨著中所占地位不相上下,紫姬与源氏的关系,构成了一条几乎贯穿全书的明线,而这条明线却是另一条暗中关系外化与延伸.这就是说,真正左右情节发展的,是藤壶与源氏的秘密恋情.藤壶“容貌姣妇,出身高贵”.因长得酷似地过世的桐壶更衣,十三岁被推入宫中,成了桐壶帝之妃.桐壶帝把她“当女儿看待”,同时又把她做桐壶更衣的现世影象加以恩宠,藤壶在皇帝身边,从未得过真正的爱.在这种需填补的情感空白中,她与比自己小五岁的继子源氏的亲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比较文学接受学的视角出发,考察由《长恨歌》到《源氏物语》之《桐壶》一帖的变异。在唐风文化盛行的日本平安朝,紫式部熟读《长恨歌》,并通过日本传统文学价值观的过滤性吸收,最终创作出《桐壶》。《桐壶》一帖甚至整个《源氏物语》体现了日本文学的远离政治的传统。这种文学审美与《长恨歌》的讽喻,乃至中国的"经世"文学都相去甚远,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4.
源氏是日本古典文学名著。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的主人公,生活在日本平安王朝(794——1185)贵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他是桐壶天皇同更衣所生的小皇子,像貌出众,才智超群,虽然由于当时贵族内部的斗争,未能登上皇位,但也曾官至掌握皇室实权的太政大臣。看过《源氏物语》,许多人对源氏的第一印象是他的好色。源氏十七岁到二十七岁之间,同许多个女人发生过关系,其中既包括地方官僚的夫人  相似文献   

5.
桐壶更衣、藤壶中宫、紫姬这三个相貌相似的女人是作者紫式部对理想型女性的寄托。她们都相貌出众、品性高雅、善良仁慈,但她们的命运都凄惨感人,无不令人惋惜。该文试从三人的不同故事中找出惊人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分析如此塑造人物的原由,以探寻作者要表达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6.
《史记》诸表的问题很多,有的文字脱、衍、错格,有的纪年舛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史记》、《汉书》诸表年数差异及本身歧义的地方提出粗浅的看法,在考订《史记》诸表的同时,对相应的《汉书》诸表也多有补正,不妥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7.
北宋的泡桐专家陈翥,著有《桐谱》一书,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但他的生平事迹资料较少,而新发现的《五松陈氏宗谱》有关记载,可疑之处甚多.予以辩证。  相似文献   

8.
《解老》与《喻老》是《韩非子》当中两篇可称为"解释体"的文章,尽管其思想内容、文章风格有一定的差异,但其整体上却有着一致性,从性质来说,都是对《老子》的解释之作。《解老》当是韩非求学于荀卿时所作,并非专题性论文,而更像是读《老子》的注解,亦有读书笔记的性质。《喻老》当为韩非后期重读《老子》所作的解说之文。正是这种创作时期的不同,使得二者甚至在文本上也有了一定的差异。这类文章的文体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经说体"的继承与发展上。  相似文献   

9.
“深得金瓶壶奥”——《红楼梦》借鉴《金瓶梅》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砚斋说《红楼梦》“深得金瓶壶奥”。《红搂梦》正是在继承和借鉴《金瓶梅》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融合贯通,革新创造,从而走向成熟,达到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高峰。  相似文献   

10.
新、旧《唐书》对柳宗元评价有很大差异,主要集中在对其政治活动的看法和对其文学成就的侧重点两方面。对二者评价差异进行剖析,可对柳宗元在唐末五代和北宋的接受状况有更为客观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的《大雅》与《小雅》,既是当时广为传诵的文学作品,又是可以被之管弦的乐歌。从音乐和文学的角度来看,《大雅》与《小雅》都有各自的实用功能。《大雅》用于大飨,是周王举行一些仪式时使用的各种乐歌,同时作为乐教范本,被较多地征引;《小雅》主要是贵族举行仪式时使用的乐歌.不但被广泛地征引,同时也在各种场合被人们赋诵。  相似文献   

12.
《才调集》所录元稹艳诗,学界多以其为元稹早日恋人而作,此论与元生平经历多有矛盾之处,不可一概而论。依据周相录《元稹年谱新编》所考元稹与莺莺、韦丛等女子交往之事迹,认为在《才调集》中所录元稹艳诗中《春别》、《离思》(五首)、《桐花落》、《梦昔时》、《暮秋》、《樱桃花》、《桃花》、《白衣裳》(二首)、《蔷薇架》、《忆事》等共十五首皆应为韦丛而作。  相似文献   

13.
沈既济的《枕中记》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立意相同,是唐传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篇章.但是,这两篇小说在具体的创作手法上仍存在一些差异,可以说,《南柯太守传》是对《枕中记》的演进与发展.从小说的艺术创作角度来看,《南柯太守传》要比《枕中记》更胜一筹,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情节更为曲折,结构安排和叙事手法更为巧妙,更具成熟小说的特点,这也体现唐人在小说创作上所作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撰《史记》,记录春秋一段历史,其史料的基本来源是《春秋》、《左传》,《国语》,《世本》及谱谍等先秦典籍。《史记·五帝本纪》说:“予观《春秋》、《国语》。”《汉书·司马迁传赞》:“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当然,先秦的各种史料对司马迁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所起的作用大小也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和《水浒传》中虽然都塑造了武松这一形象,但二者具有很大差异。武松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致力于刻画他高大光辉的英雄。但在《金瓶梅》中武松不再是主角,作者无意凸显其好汉形象,在情节安排上亦对其英雄事迹做了大量删减。《金瓶梅》对《水浒传》中武松形象的重写,是立于创作主旨和时代精神的不同,顺应了小说表达主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1988年末上映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欢乐英雄》及其续集《阴阳界》,由第五代著名导演吴子牛执导,改编自司马文森1964年出版的革命小说《风雨桐江》。在这一改编中,电影继承并发展了小说的传奇色彩和越轨笔触,改写并发扬小说中关于人性的探讨、多方势力斗争的描述以及闽南地方文化的书写,从而以一种有别于传统革命叙事的视角进入并重构《风雨桐江》所叙述的20世纪30年代中期闽南地区的革命历史,是一次从文化层面重述与演绎历史的新尝试。从这一改编中可以窥见,中国20世纪80年代末对过往意识形态话语的反思和对“如何理解与书写历史文化”这一议题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诗》之《周南》、《召南》与《易》之关系探究,分从两方面进行把握,结构上,《诗》有二《南》犹《易》有《乾》、《坤》;内容上,诗有二《南》犹《易》有《成》、《观》。  相似文献   

18.
《新唐书》、《旧唐书》对李商隐评价歧异之处,主要表现为政治态度和创作成就两方面。对二者评价差异的原因进行剖析,可对李商隐在唐末五代和北宋的接受状况有更为客观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关秀娟 《甘肃教育》2014,(14):96-96
正"小时种梧桐,桐叶小于艾。簪头刻小诗,字瘦皮不坏。霎那三五年,桐大字亦大。桐字已如许,人大复何怪!还将感叹词,刻向前诗外。新字日相催,旧字不相待。顾此新旧痕,而为悠忽戒!"这是清初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李渔(1611—1679)十五岁时写的一首《续刻梧桐诗》(简称《刻桐》),收人他成年时的小品文《梧桐》中。文中写道:"予垂髻种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源氏物语》首卷《桐壶》和《长恨歌》中人物的外貌描写,可以发现有别于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来寄予作者批判现实、抒发志向的中国文学,紫式部并不关注对现实的批判,而是意在“物哀”、抒情,同时又考虑到读者的接受,因此对外貌描写着墨不多,着重刻画的是人物在恋爱中的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