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宝海 《青年记者》2009,(23):11-12
前不久,我结识了曾任英国广播电视工会东南亚区负责人的贺云飞,在她那里,我了解到原来还有另外一种电视经营模式。贺云飞介绍,英国广播电视工会是一个很大规模的制作公司,在新闻制作方面仅次于CNN,属于新闻内容提供商,它在世界各地都派驻记者,采访到新闻后,在总部的网站上进行交易,买家可以看到新闻片断,决定购买后就汇款购买。这样,一条新闻就可以卖给多个播出机构。  相似文献   

2.
应英国广播公司的邀请,我于1988年2月至8月赴英考察该国的广播电视业,着重了解英国两大广播公司制作广播电视新闻和时事节目情况。我认为这些情况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新闻改革或许能起到一点促进作用,至少可以帮助大家开阔眼界。于是,我把在英国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连缀成篇,以飨读者。一、概况及我所看到的新闻和时事节目英国的广播电视业目前分为两大系统。一是英国广播公司(BBC),这家老牌公司为公营机构,成立于20年代,经费来源除对外广播由政府拨款外,其余的对内两套电视节目、四套广播节目、以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我作为中国广播电视考察组的一员访问了英国。在考察中,我们着重了解英国在广播电视管理方面的经验。考察中除了实地到各广播电视机构去访问外,我每天早晚都尽可能多看看英国的电视。我发现这里的电视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播出时间长,一天二十四小时内都能看到电视节目,早晨一起床便能看到两个频道的电视新闻节目,一是BBC电视台的《早餐电视》新闻,一是独立电视公司(简称“ITV”)的《早晨电视》新闻。英国广播公司(简称“BBC”)有两座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发展和广播电视的日益普及,广播电视新闻已愈来愈成为人们捕捉各类新闻信息主渠道之一.近些年来,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质量大有提高,但由于某些标题制作粗糙、平淡乃至南辕北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新闻质量和传播效果.此种状况已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担忧.本文试图在此方面略作探讨,供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对现实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制作出新闻节目满足受众了解信息、利用信息的要求,广播电视编辑的主观意识在新闻中也有所体现,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除了直接通过自己的声音或图像来主持新闻节目播出之外,还要参与某些重大或连续性新闻的前期采访以及后期的编辑、制作活动.这就不光要求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具有记者的新闻敏感,而且要求他拥有编辑的胸怀,即拙作《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断想》所谓的逻辑素养,包括编辑的心机和条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并在各个行业获得了广泛运用,尤其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传媒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给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这个情况下,科学合理地优化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显得至关重要,这样一来就可以促进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全方面发展.本文主要以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技巧...  相似文献   

8.
陈红宾 《东南传播》2018,(7):147-148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下,随着社会进步和传播行业多元化的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应分析现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新广播采编技巧,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的制作水平,进而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国各地从事广播电视史学研究的同志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可是,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新闻改革的不断推进,向广播电视史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广播电视史学研究工作的现状,在理论上、方法上和研究领域方面,都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在新闻改革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中,史学研究应该和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我就广播电视史学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这种媒体的出现对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要想在各种新媒体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需要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独特的方式,在宣传方面注重典型宣传,打造出具有创新性的新闻品牌,使广播电视新闻更具专业性。下面就来阐释一下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的整体竞争力。一、加强宣传,特别是典型宣传好的宣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打造新闻栏目的品牌。事实的典型性、特殊性,加上时代特色,会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机构的新闻专业人才是指专门从事广播电视新闻采集、制作并获得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他们的素质构成情况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大量资料表明,国外广播电视机构非常重视其专业人员的素质构成,总是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方面去提高和完善它。本文想结合国内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实际,谈谈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途径问题。一、关于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语旨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记者在写作广播电视新闻稿时要有对象感.从语旨角度看,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写作者——编辑记者在写作新闻稿必须要面对两种不同的新闻稿件的使用者,一是新闻稿件的传播者——主播,二是新闻稿件的终极接受对象——受众.因此编辑记者在写作时就应该结合广播电视的媒介特点来写作.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新闻自诞生以来,一直承担着向广大受众传播信息、引导受众形成正确观念的作用,但是进入融媒体时代后,受众逐渐倾向于通过各类新媒体获取信息,广播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因此不断下降。面对传媒领域整体形势的变化,广播电视新闻需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地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学习新媒体的运营理念,简化生产流程,不断提高新闻内容质量,才能显著地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增强自身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本文首先分析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的特点,然后探讨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所面临的困境,最后结合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生产实践,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希望为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新媒体逐渐成为主流,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背景下,任何个体都可以参与信息的生产、制作与发布,这种新的形势也给广播电视新闻传播造成极大冲击。如何才能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增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效力,已经成为很多媒体从业者关注与讨论的话题。本文首先分析新媒体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然后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存在的不足,最后结合广播电视新闻发展的需求,分析如何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当中合理地运用新媒体,希望为广电媒体增强自身传播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最近读了美国出版的台德·怀特、埃德里安·默本和史蒂夫·杨格三人合著的《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的译稿。这虽是一本主要讲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和制作基本知识的书,但它在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导论》和第二章《新闻判断力》中所谈到的问题、所提的要求,对我国一些年轻广播电视工作者,是颇有借鉴意义的,其中有些见解可能还有点针对性,因为我们也正在思考类似的或同样的问题。有些见解看来并不新鲜,但也可以使我们了解到:美国同行们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同我们是想到了一起的。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与新闻和其他节目一样,都是围绕新闻宣传这个中心制作播出的。因此,对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应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一,加强对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导向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高旭 《记者摇篮》2012,(8):24-25
在报纸、广播、电视三个媒体中,报纸是白纸黑字,读者看一遍不懂,可以反复看,直到看懂为止。而广播电视新闻是靠声音传播的(电视虽然有画面,但观众也要靠耳朵去感知新闻的内容),而声音一听而过,转瞬即逝,容不得听众观众去琢磨,去思考,所以广播电视的记者要想让听众观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就必须用一听就懂的语言写新闻。可是,广播电视的记者常常忽视广播电视"听"的这个特点,不讲究口语化,不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新闻,有些话白纸黑字写出来也不见得看  相似文献   

18.
一、对传统定义的否定什么是广播电视的基本属性?结论似乎早已有了。1985年版《新闻手册》就曾给广播电视下过这样的定义:广播—“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进行宣传的新闻舆论工具的总称”。电视—“通过光电变换系统……利用上述技术手段制作一系列的电视节目,并把它传送给广大观众,以达到宣传、教育目的新闻舆论工具”。至今尚无人对上述定  相似文献   

19.
编辑日记     
元月15日 星期四 阴 走近广播电视编辑 虽说广播电视新闻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广播电视编辑却被“冷落”一旁。有些研究编辑工作的刊物似乎仅限于出版界,新闻业务刊物虽也有涉及广播电视编辑的,分量却很轻。人们认识广播电视编辑,更多地是通过他们制作的节目,对“编辑”的署名却甚少留意。这为他们的工作增添了一分神秘感,也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好奇。于是趁寒假“赋闲”在家之际,来到本市新闻中心实习,走进这支被“冷落”的编辑队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2009,(3):69-69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近日,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就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发展情况答记者问时说,“在我国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业氖用户数量预计会超过1.5亿,按照每个终端1000元计算,1.5亿用户购买终端可带来1500亿元的直接消费市场。”据悉,目前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作为广播电视一种新的传播形态,不仅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而且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电子消费市场一股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