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精神灿烂     
正凡清代画家石涛看得上眼的书画,定然符合他给出的一个标准,那就是——精神灿烂"。自打这个词语植入我的心壤,我发现自己几乎依赖上了这种表达。看到一株树生得蓬勃,便夸它"精神灿烂";看到一枝花开得忘情,也赞它"精神灿烂";在厨房的角落,惊喜发现一棵被遗忘的葱居然自顾自地挺出了一个娇嫩花苞,也慨然颂之"精神灿烂"。  相似文献   

2.
    
编者推荐:多侧面彰显"慢"——一是"她还执意帮我拎书包";二是"我望着不远处的一棵大杨树,何时才能走到你的身旁呢"——在矛盾冲突中凸显祖孙情。此文可用于"亲情"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3.
12月11日晴前几天,妈妈买来两盆花,放在阳台上。其中一棵长得高高的,长长的叶子绿油油的,金灿灿的花瓣像太阳一样,我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太阳花";另一颗个子矮矮的,细小的叶子呈墨绿色,紫色的花瓣密密麻麻簇成一团,像满天的星星一样,我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星星花"。  相似文献   

4.
精神灿烂     
正凡清代画家石涛看得上眼的书画,定然符合他给出的一个标准,那就是——"精神灿烂"。自打这个词语植入我的心壤,我发现自己几乎依赖上了这种表达。看到一株树生得蓬勃,便夸它"精神灿烂";看到一枝花开得忘情,也赞它"精神灿烂"。在厨房的角落,惊喜发现一棵被遗忘的葱居然自顾自地挺出了一个娇嫩花苞,也慨然颂之"精神灿烂"。学校的走廊里挂着一些老照片,尤喜其中一幅,青年学生在文艺会演中夺了奖,带着夸张的妆容,在  相似文献   

5.
家乡的荔枝     
我的家乡在东莞市黄江镇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群山环绕,果树成林,是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的好地方。我的家乡有"荔枝之乡"的美誉。一眼望去,高山上、田野上到处种满了一棵棵高大粗壮的荔枝树。春天,细雨如丝,一棵棵荔枝树正大口大口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荔枝树的叶子长  相似文献   

6.
单翼的天使     
竹之青 《中华家教》2011,(11):46-47
有一天,我无意中听见儿子"篡改"一节课文。小学一年级的语文书里,有一段"先朗读,再背诵"的课文:"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儿子念到这里,很快做了如下更正:"我家只有一棵大树,那就是妈妈,我是一只不快乐的小鸟,只能在一棵树上跳来跳去。"  相似文献   

7.
买“鹦鹉”     
晚上,我跟着爸爸来到超市。超市里面的东西可真多呀,我看看这个,摸摸那个,真想全部买下来。一到玩具区,我就被眼前一个可爱的玩具吸引住了。它看起来像个花坛,花坛上有一棵大竹子,"鹦鹉"就停留在这棵竹子上。我轻轻一按按钮,"鹦鹉"就唱起了欢乐的歌曲,  相似文献   

8.
《海外英语》2008,(3):36-37
苹果仿佛是种神奇的东西。一个苹果掉了下来,世间便有了"万有引力";当我们与一棵苹果树进行对话时,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相似文献   

9.
有一天,我无意中听见儿子"篡改"一节课文,小学一年级的语文书里,有一段"先朗读,再背诵"的课文:"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我儿子念到这里,出现一个停顿,很快做了如下更正:  相似文献   

10.
邻家的男孩     
邻家有个男孩,长得虎头虎脑,名叫佳佳.佳佳是我看着长大的,刚会说话时叫我"阿姨";读小学时叫我"阿姨老师";今年,他上初中了,分在我的班里,他叫我"老师"了.  相似文献   

11.
正"喳、喳、喳……"一阵喜鹊声打破了教室里的宁静。教室对面有几棵大槐树,其中一棵槐树的枝丫上筑有一个鸟窝,两只喜鹊站在鸟窝上正朝着教室门口叫嚷着,估计是一对夫妻。我捡起一块大石块朝喜鹊扔去,喜鹊飞走了。我重回教  相似文献   

12.
怪枇杷先生     
我老家宅子是一个庭院,紧挨着我们庭院住的,是一个性格有些怪异的老爷爷。老爷爷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两棵枇杷树,于是我叫他枇杷爷爷。"枇杷爷爷,您更喜欢哪一棵枇杷树呢?"年仅5岁的我曾这样问。"我不叫他们树,我叫他们先生。"枇杷爷爷用他那像枯叶一般沙哑的声音说:"左边这棵叫枇杷先生,右边这棵模样比较奇特,我叫他怪枇杷先生。你更喜欢哪一棵呀?""当然是枇杷先生。爷爷您呢?"我凑近看了看说。  相似文献   

13.
赵蕾 《中国教师》2008,(8):39-41
<正>那是一个"多事"的春天,先是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没收了几本言情小说,拿来向我这个班主任"告状";接着我又亲自发现了两起"早恋事件";还有我那几位挺有才情的"得意门生",忽然一下子迷上了《红楼梦》和  相似文献   

14.
<正>掐指算来,我在三尺讲台上已经耕耘了三十余年,但我却不敢妄测过往的学生们背后对我作何评价,我也不可能贸然的给自己戴个"高帽"。日常生活中,我横竖都觉得自己是个比较无趣的人——我没有兴致在八小时之外,和其他同事一样扛上一根长杆,然后坐到水塘边静静的等候"愿者上钩";虽然我也希望有机会来一次"大快朵颐",但我却没有操刀掌厨的天份,无法让家人不出家门就能享受"舌尖上的中国";我更不可能手持一把喷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者角色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在多向度上发展其角色:在角色意识上,要用"解放"弥补"规训";在角色关系上,要用"我与你"弥补"我与它";在角色方法上,要用"传道"弥补"说教";在角色空间上,要用"虚拟"弥补"现实"。  相似文献   

16.
小苗的启示     
我种过五棵小苗,一棵因"掉队",早早地归了西天,剩余四棵都已成长起来。在这四棵中,三棵紧挨在一起的是绝对的"密友",剩下一棵则"独自一苗"霸占了半边,宽敞的环境为它提供了足够的生长条件。过了几天,四棵苗有了明显的差别:独霸一方的小苗因为没有竞争,长得既结实又高大,与一般的小苗比起来粗壮多了。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何况是"三虎"  相似文献   

17.
嫁接是植物学名词,是指将一棵植株的组织融合到另一棵植株上的技术。嫁接可以创造出植物新个体甚至新品种。我将"嫁接"引进语文教学领域,也创生出更加精彩纷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在我家的窗外住着一位好邻居,它就是一棵高大、挺拔的大樟树。它陪伴着我们快乐生活每一天。我的这位樟树邻居,真算得上是棵参天大树了,得有二个大人才可合抱。据说因为樟树木材上有许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作为树名。在我看来,它还真是大有文章可写,下面我就给大家简要地说一说吧。  相似文献   

19.
正《三棵银杏树》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作者用儿童化的语言描写了自己家屋后空地上三棵银杏树的年龄,然后按照四季的顺序,描写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以及银杏树在不同季节带给"我"的快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银杏树的喜爱。张学青老师执教的《三棵银杏树》一课,洋溢的浓浓的语文味,让我们获益匪浅,但其中儿童味的缺失,也触发了我的思考。一、处处凸显"语文味"什么是语文味?我想,所谓语文味,就是  相似文献   

20.
一只知更鸟问一只野鸽:"你知道一片雪花的重量吗?" 野鸽回答:"微不足道。" "那么让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的树枝上,这时下雪了,小瓣小瓣的雪花缓缓降落。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那些飘落在我栖息的树枝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