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科技信息》2014,(2):23-24
正她是教育部化学领域第一位女性长江特聘教授,她是迄今为止国家基金委化学部唯一一位女性创新群体带头人,她是首位获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的华人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谢毅,这位在固体化学领域一直"高速运转"的女科学家,在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再一次刷新了她给人们带来的惊喜。细数她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被称为"低调的奢华"  相似文献   

2.
张履谦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雷达与电子技术专家。中小学时期在战乱中度过的他,饱尝苦难生活,他在少年时便树立了富国强兵的思想。这个思想贯穿了他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的一生。张履谦刚从清华毕业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功,领导研制我国第一代防空导弹制导雷达、我国第一套通信卫星地面测控设备,高瞻远瞩地提出"投资在天、受益在地"等理念,他是我国电子对抗事业的先行者,也是一生献给我国国防事业的爱国者。本文基于史料,尝试对张履谦院士几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做一个梳理,展现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勇于攻关的科学家精神。  相似文献   

3.
第三世界科学院(简称TWAS)第二次大会1987年9月14至9月1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50多个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科学院正、副院长、政府代表及联合国和国际组织代表、部分国家驻华使节等中外人士300多人参加了大会。第三世界科学院于1983年11月在意大利成立,是一非政治、非政府、非营利的,由第三世界国家的科学家建立的科学组织,它的成立旨在加强第三世界科学家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扩大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科学界的影响,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发展。TWAS的成员由创始院士、准创始院士、院士、准院士、通讯院士、准通讯院士组成。目前各类院士近百人,有14名院士是我国科学家。  相似文献   

4.
院士是我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科学家们也以得到这个荣誉为荣。2001年12月9日和12月13日,对于中国科学家来说,不啻是两个重要的日子,两年一度的增补院士工作宣告结束,新院士名单正式向社会公布。中国科学院增选了56名新院士,中国工程院增选了81名新院士,至此,我国2001年所有新院士的评选工作已尘埃落定。虽然今年两院院士的评选工作已经尘埃落定,但是我们从两  相似文献   

5.
谢毅     
<正>谢毅教授主要从事无机固体化学研究,她是我国化学研究领域领军科学家之一,在纳米固体化学研究领域方面完成了多项开拓性工作,在国内外形成重要影响。谢毅院士为人师表、工作勤奋、关心青年人成长,她善于组织团队攻克重大科学难题;其做人低调、作风朴实,她作为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堪称科技女性中的精英。  相似文献   

6.
科技快递     
谁是最早的美洲人巴西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最早的美洲人可能来自亚洲东南部,和现代澳大利亚人拥有共同的祖先,而不是来自先前认为的亚洲东北部。巴西科学家对巴西东南部圣湖镇发现的81个史前人类头骨进行了分析。这些头骨距今有7500至8500年的历史,其中两个还可以追溯到1.15万年前。形态学分析表明,这些头盖骨的面部狭长、向前突出,与现代澳大利亚人具有相似特征。女性减肥不要刻意瘦腿为了预防心脏病,女性即使减肥也不要减腿部脂肪,因为腿部的脂肪可以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与腹部的脂肪不同。这是日本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科学家以实施减肥…  相似文献   

7.
正吴天一院士是医学科学家,也是我国高原医学的领军人。他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高原医学领域,既攻克了许多高原医学难题,又护佑了各族人民的生命健康,还助推了我国高原医学走向世界,特别是他以深厚的理论功力,扎实的实践探索,撰写出了代表高原医学最高水平的专著,为丰富祖国医学宝库作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钱学森     
《中国青年科技》2003,(10):35-35
共和国的航天事业,同样也是在一批大师级的科学家的指导和参与下开展的。更为可贵的是,这些科学家都放弃了名利,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默默奉献。他们是撑起中国航天事业的脊梁。钱学森院士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9.
杨柳春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18(6):452-454,478
“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ForWomeninScience)”于1999年设立,是世界上惟一一项在全球范围内奖励和资助从事生物、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女科学家奖项,至今全球共有26人获奖。2003年2月27日,李方华以其对科学事业的卓越贡献在巴黎受奖,成为中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女性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院的骄傲。担任该奖本次评委的教育部副部长韦珏院士对李方华这样评价:她是该领域亚洲最好的科学家。李方华是我国单晶体电子衍射结构分析的开创者,她发展了显微像的衬度理论,建立并…  相似文献   

10.
赵九章小传     
《今日科苑》2017,(4):39-40
赵九章是我国著名的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他先后创立了不少地球科学研究机构,并开辟了许多新研究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为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5):396-396
李灿院士荣获国际催化奖国际催化协会于7月16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13届国际催化大会上授予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国际催化奖,以表彰他为发展催化科学做出的重要贡献。由国际催化协会设立的“国际催化奖”主要奖励在国际催化领域取得杰出科学成就的45岁以下的科学家。李灿院士获此殊荣是我国催化领域科学家迄今在国际催化领域获得的最高奖励,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第一次获得此项奖励,表明我国催化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成就已开始受到国际催化界的认可和重视。2004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3位中国科学家获生物科学奖“2004全球…  相似文献   

12.
正申泮文院士是著名的无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翻译家。他是我国当代无机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他是一位可敬的百岁老人,也是一位永远充满激情的教师,近百岁高龄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躬耕于教育。他"永不落伍",80岁开始学电脑,90岁起开博客。今天读他的传记《我的教育人生:申泮文百岁自述》(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有很多体会,也为申泮文一直献身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深表敬佩。现摘录一些他的事迹和朋友们分享。  相似文献   

13.
将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教学是实现高校化学、材料类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化、生动化的重要契机。本文分析了科学家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精神与化学、材料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契合性及对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以北京理工大学的教学实践为例讨论了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化学、材料类课程教学的途径和效果,进而提出了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此类课程,提升思政教学效果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世界著名学术机构英国皇家学会最近公布新当选会员名单,中科院院长、纳米科技研究专家白春礼当选为其外籍会员。英国皇家学会发表公报说,"白春礼是纳米科学领域的先驱之一",在相关领域做出突出贡献。2012年,白春礼成功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长,这是30多年来中国籍科学家首次担任这一重要国际科技组织的领导人。白春礼目前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丹麦皇家文理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日本化学会荣誉会士,澳大利亚科学院、德国工程院院士,印度科学院荣誉院士等10个国家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同时担任若干化学和纳米科技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的共同主编或国际顾问编委职务。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分子物理的一代宗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前所长钱人元先生于2003年12月6日因患胰腺癌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86岁。钱人元先生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是我国高分子物理、有机固体的奠基人之一。从1956年起,钱先生就一直在化学研究所工作,12月16日,化学研究所将新建成的分子大楼的一间会议室开辟为钱先生缅怀室,悼念这位在化学研究所工作了47年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国人》2011,(23):5-5
欧阳自远,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35年生于江西吉安,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床学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他积极参与并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具体设计国内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和第二、三期月球探测的方案与科学目标,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谢毅,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3月获得2015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她是第四位获得这一殊荣的中国女科学家。该奖项由欧莱雅企业基金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颁发,有"女性诺贝尔科学奖"之称。现年48岁的谢毅,是中国两院最年轻的女院士,她凭借利用纳米固体化学原理应用于寻找新型能源材料,发现二维超薄半导体在提高光电、热电转换效率的潜力而获奖。她  相似文献   

18.
国际劳动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或"联合国女权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又称"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在女性权利日益被关注的今天,女性工作者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展露才能,以毫不逊色于男性的卓越成就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一直以来,科学研究是一个公认的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域。然而,这并不能阻挡女性科学家在该领域占得一席之地。特别是,随着中国科研环境不断改善和提高,从事科学研究的女性越发活跃。尽管女性相对男性来说容易精力分散,但关注细节也是女性科研人员的一大优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就曾表示:"我们正生活在不断创新的科技时代,解决面临的问题要依靠人类共同的智慧,需要女性科学家的才能和创造力。"她同时强调,目前科研领域的女性比例仍然较低,性别平等不仅需要集体意识和建立规章制度,更需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显然,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科学领域的性别比例失衡是长期存在的。"在我国科技创新的伟大征程中,3600多万女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技术重大、前沿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同时,当前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还存在‘高位缺席’现象,在高层次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中,越往象牙塔的顶端,女性越少。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800名院士中女性仅占6%,中国工程院877名院士中女性仅占5.1%,这表明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蕴藏着巨大的科研潜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表示。同样最新的国际调查报告指出,尽管多个国家的女性大学生和研究生数量皆高于男性,但女性教授却相对较少,且雇佣、薪资、资助、满意度和专利等方面都存在着性别不平等。对于此,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信息与计算学院的助理教授CassidyR.Sugimoto和同事开展了一项全球化且跨学科的文献计量分析,其内容包括:性别与研究产出之间的关系、合作程度,以及从2008年到2012年期间发表且可以在汤森路透科学数据库网站索引到的所有文章的科学影响。分析发现,在研究产出最多的国家,所有主要作者为女性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要低于男性为主要作者的文章,而且与男性相比,女性作者的文章更多发表在国内,从而由国际合作所产生的额外引用量更少。数据还表明,由于合作是科研产出和科学影响的主要动力之一,推进女性研究人员参与国际合作的项目某种程度上可以促使科学界的性别比例更加公平。女性的权益不容被剥夺,女性的智慧也不容被忽视。多年来,女性科学家不再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她们凭借自身的卓越才能和努力,在各科学领域成为佼佼者,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芒。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哪些投身科学的女性,以非凡的毅力、创造力和智慧撑起了科技发展的一片天?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院士评选开始于1955年,在正常情况下每两年评选一次。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评选出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合称“两院”院士。“两院”院士评审是科技界最引人瞩目的事件,对激励科技人员拼博向上、促进科技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一直以来,院士评审距离普通人都十分遥远,但是大家对此都十分关心。今年(2007年)又是一个院士评选年,相信大家都想知道最终产生的院士会是哪些优秀的科学家。这些候选院士,都在各自从事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他们身上都闪现着中国科学家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本期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是2007年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侯立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13(4):262-264
严格按照程序,在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选举产生了第三批外籍院士8名。这些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和声望,并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知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将对我国扩大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现将中国科学院第三批外籍院士简介如下。伯奇费尔(B.C.Burchfiel)【美国】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国际著名的地质学家。在大陆地质、构造地质等专业方面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在国际地学界享有盛誉。自60年代以来,对世界上重要的非碰撞造山带和碰撞造山带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