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曾一度被人们当作废纸丢弃的旧年画又重新受到了市场的青睐,这些购买年画的人并非只是为了给节日增添一点喜庆气氛,而是用来进行收藏和投资。哪些年画才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呢?  相似文献   

2.
战友从山东潍坊出差回来。送我一套色彩十分艳丽的杨家埠年画.观之赏之,愉悦之情不禁从心底涌出。年画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这种在欢庆年节时用来美化、装饰居住环境的绘画,早在秦汉时期就萌始了,并随着人们庆贺年节风俗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着。热情洋溢的喜庆欢乐内容、无处不在的强烈浪漫主义色彩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红火活泼形式,构成了年画的基本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尚朝阳 《收藏》2007,(4):190-191
木刻年画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木刻年画大多先用手工刻版,然后手工套色刷印,具有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色彩鲜艳的艺术特点。传统木刻年画盛行于明清时期,其中以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和四川绵竹的年画最为有名。  相似文献   

4.
张伟 《收藏》2001,(6):24-25
在漫长的岁月里,年画是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形成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观念和神灵信仰观念。宋元时代,张贴年画已普及于城镇居民之中,及至明清,年画艺术有了更大的发展,几个最重要的创作基地,如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等已俨然成市,有了很大规模。由于各地年画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  相似文献   

5.
张莹  王怡威 《收藏界》2015,(2):76-87
年画,也叫年节画、年例画,即专门为年节时令所作的画。其内容或描述年节时令中的风俗活动,表现人们的年节生活;或描绘与年节有关的景物,或反映人们对未来的良好愿望,其目的均为庆祝年节,迎祥祈吉。古时,年画普遍流行于民间、贵族官宦乃至帝王之家,每逢春节亦用年画渲染气氛,表达节日的喜庆。  相似文献   

6.
李润 《集邮博览》2018,(3):106-107
春节贴年画是我国传统的民俗。因张贴于室内一年一换而得名的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唐宋时期演变为木版年画,明清开始盛行于全国各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过去常贴在室内墙上的年画逐渐被挂历等各类墙画取代。金梅生、顾炳鑫、华三川、刘旦宅、张令涛、胡若佛、刘王斌等我国现当代著名画家,都曾创作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或戏曲故事,  相似文献   

7.
陆克勤 《收藏》2006,(1):122-123
沿袭千余年的年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优美动人的形象,艳丽明快的色彩而愉悦着历代百姓,寄托着人们的希望和向往,成为家家永永迎接新岁必备的民间艺术品。  相似文献   

8.
吉祥年画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贴年画以求幸福、平安、吉祥,是新春佳节五彩缤纷的点缀,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台湾地区年画印制始于道光年间,大陆东南沿海广东、福建将年画(版画)制作传入岛内,盛行一时。  相似文献   

9.
陆克勤 《收藏界》2010,(2):100-102
年画是中国老百姓最喜爱的富有教育意义和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以生动有趣的内容、优美而真实的形象,以及精细的构图艳丽的色彩,愉悦着百姓,并寄托着人们的希望和向往,成为喜迎新岁、节日必备的民间艺术品。  相似文献   

10.
过春节贴年画的民间风俗,是我国春节文化传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古以来,人们便有春节贴门神的风俗,以此表达趋邪避害、祈求门户安定的愿望,点缀和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当时并无"年画"的称呼。最早出现"年画"这个词儿,是在清代后期。据记载,道光  相似文献   

11.
杨福春 《收藏》2007,(3):88-89
我国年画历史悠外。至迟在汉,每逢年节,人们便用桃木板(六寸宽,一尺二长)画上神荼,郁垒两位神将的像,悬于大门或寝室门两侧,用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这也是中国年画的第一对门神,  相似文献   

12.
年画     
年画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是为适应传统的年节庆贺风俗活动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由于它在春节前张贴于千家万户,对人们的思想情操和审美情趣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作用。年画也是由当时的桃符、门神演变来的。大约在秦汉时期,当时的人们就有了除夕在门户上画神荼、郁垒及虎以驱鬼魅等不祥之物的习俗。到宋代,在汴京(今开封)、临安(今杭州)的岁末市场上已有预先画好的门  相似文献   

13.
《集邮博览》2012,(5):23
在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西安为起点,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的一条交易通道,后来,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把这条以丝绸贸易为主的通道称为"丝绸之路"。说到丝绸之路,人们脑海里浮现的是塞外的大漠戈壁,踏着月色星辉  相似文献   

14.
年画历史悠久,历经千年,以其喜闻乐见的内容、优美动人的形象、艳丽明快的色彩而愉悦着历代百姓,成为辞旧迎新、喜庆吉祥的节日必备的传统民间艺术品。年画本身就是对节日的一种注  相似文献   

15.
挂历由皇历、日历、年画逐步演变而来,既是老百姓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也是历书与年画相结合的艺术品。精品挂历,不仅是逝去的似水华年,也是流动的风景和凝固的历史,更是翰墨飘  相似文献   

16.
上下五千年,我们的古代先人都曾努力寻求着养护生命的最佳方法,都试图在身体活动的游戏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朝代的更迭、历史的演变,百姓们也不断变换着是生存还是享受的主题,第一运动也不断地应时而生。战国·马术北方游牧民族古来便是中原汉人的大患,骠骑横奔,弯刀闪寒,汉人与之交战,十不胜一。赵武灵王赵雍很郁闷,眼看着强秦兵力曰盛,赵国还要分神面对游牧民族的袭扰,以步兵之躯抵挡骑兵洪流,不被打得满地找牙才怪。被打急了赵雍有了离经叛道的主张,"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相似文献   

17.
年画     
“牛牛要年画,妞妞爱年画;丈夫买年画,妻子贴年画;爷爷看年画,奶奶笑年画……”这是二十年前苏北地区流行的一则民谣。我们将迎来21世纪的又一个新年,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年画和昔日熙熙攘攘的年画市场……  相似文献   

18.
感悟年画     
从2003年起,中国邮政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这一天,都连续发行4枚一套民间木版年画邮票。七年来,已发行《杨柳青木版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绵竹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和《漳州木版年画》,共7套28枚邮票。把木版年画这种艺术形式成功地搬上邮票,形成我国民俗文化艺术题材中又一大系列邮票。  相似文献   

19.
吴本新 《收藏》2007,(1):82-84
年画最早起源于门神画,自汉朝以前就已经有了。晋代的《荆楚岁时记》记载:“贴画猫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与此相关的还有神茶,郁垒缚鬼等传说。唐代以后,门神画普遍被秦叔宝、尉迟敬德的形象所取代。  相似文献   

20.
汉斯 《集邮博览》2009,(3):72-73
旧时中国民间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的习俗,年画是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过年前,家家户户在室内贴年画,门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因为一年更换所以称作"年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