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柠檬酸改性对活性炭吸附氨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Bothem法及动态吸附法测定柠檬酸溶液浸渍处理活性炭前后表面酸性官能团数量及吸附氨气效果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柠檬酸浓度为40%时,改性后活性炭对氨气的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常被用于有机物、色素以及金属离子的吸附处理,但在某些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却很低。我们针对活性炭吸附机理主题进行文献综述,以解释活性炭针对不同种类颜色吸附效果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设施的安装形式、活性炭吸附效率、活性炭的脱附效率和催化燃烧效率四个方面讨论对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设施的整体处理效率影响。催化燃烧废气接入活性炭吸附床排放式相较于催化燃烧废气直接排放式具有更好的综合处理效率,提高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设施综合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活性炭床的吸附效率,活性炭床的脱附效率和催化燃烧效率对整体设施的综合效率影响不大,在催化燃烧废气直接排放式条件下,催化燃烧效率对于设施的综合治理效率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是以含碳为主的物质作原料,如煤,木材,骨头,硬果壳,石油残渣等,经高温炭化和活化而成。由于其内部具有十分发达的孔隙以及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它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很大的吸附容量,可用于通过吸附方法处理污水。为了给用吸附法处理工业废水提供基础的实验依据,本文采用活性炭吸附甲基橙使之脱色,对吸附条件通过实验进行了优化,并对其吸附脱色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研究活性炭对有色溶液脱色的最佳条件,以活性炭为脱色剂,对甲基橙有色反应液进行脱色,并对活性炭的选择以及影响脱色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相似文献   

5.
采用浓HNO3对煤基活性炭进行表面官能团的改性处理,利用Boehm滴定法测定表面官能团对活性炭进行物化表征,并结合PH-pzc及Boehm等表征结果。对吸附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建立了双酚A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以颗粒活性炭为催化剂,考察了废水初始浓度,活性炭用量,吸附平衡时间,吸附最佳pH值等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0mL的废水,在pH为6,振荡时间50min的工艺条件下,活性炭用量0.12g时,在废水最大吸收波长处,废水A值的去除率为93%以上,改性后的活性炭比没有改性的活性炭的去除率大,由84.47%增加到93.68%。  相似文献   

6.
选用颗粒活性炭、粉末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毡3种吸附剂对水中的硝基苯进行对比吸附实验,以活性炭纤维毡吸附能力最强,其次是粉末活性炭,再次是颗粒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毡对水中硝基苯的吸附速率快,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短、吸附去除率高、吸附容量也高于粉末活性炭和颗粒活性炭的数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活化处理活性炭吸附法与硫化物沉淀法对化学实验废水汞去除的效果、耗时及成本。方法:采用Na2S及ZnCl2溶液浸泡活性炭进行活化处理,烘干后以过量加入废水中(pH调至6),搅拌30min后用测汞仪测定终末废水汞含量;硫化物沉淀法将15倍理论值的Na2S投入pH调至为9-10的废水中,待产生沉淀后再向废水加入适量FeSO4。比较两种方法的终末废水汞含量、耗时与成本。结果:活化处理活性炭吸附法的终末废水中汞的含量为(0.0370±0.013)mg/L,硫化物沉淀法为(0.0456±0.004)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方差分析F=4.797,P=0.039);活化处理活性炭吸附法的耗时和成本分别为(69.4±20.7)分钟/升、(3.25±0.78)元/升,硫化物沉淀法耗时及成本依次为(37.9±10.8)分钟/升、(0.98±0.21)元/升,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活化处理活性炭吸附法去除汞的能力较硫化物沉淀法强,两法处理后废水的汞浓度均低于国家规定的0.05mg/L,但前法的耗时及成本均较后者多;两种方法均具有长处,应根据化学实验室废水的成分特点、人力及资金进行综合考...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活性炭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现状,主要有水处理、粉尘和废气的处理,并展望了活性炭吸附技术应用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次试验采用反渗透(RO)膜技术,利用微滤和活性炭吸附作为预处理,形成连续微滤(CMF)-活性炭吸附-反渗透(RO)深度处理组合工艺,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比较理想.对污水中COD、氨氮、盐类离子和无机物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能够满足锅炉补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潘沛玲 《科教文汇》2009,(12):273-273,282
目的:比较活化处理活性炭吸附法与硫化物沉淀法对化学实验废水汞去除的效果、耗时及成本。方法:采用Na2S及ZnCl2溶液浸泡活性炭进行活化处理,烘干后以过量加入废水中(pH调至6),搅拌30min后用测汞仪测定终末废水汞含量;硫化物沉淀法将15倍理论值的Na2S投入pH调至为9-10的废水中,待产生沉淀后再向废水加入适量FeSO4。比较两种方法的终末废水汞含量、耗时与成本。结果:活化处理活性炭吸附法的终末废水中汞的含量为(0.0370土0.013)mg/L,硫化物沉淀法为(0.0456±0.004)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方差分析F=4.797,P=0.039);活化处理活性炭吸附法的耗时和成本分别为(69.4士20.7)分钟/升、(3.25±0.78)元/升,硫化物沉淀法耗时及成本依次为(37.9±10.8)分钟/升、(0.98±0.21)元/升,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活化处理活性炭吸附法去除汞的能力较硫化物沉淀法强,两法处理后废水的汞浓度均低于国家规定的0.05mg/L,但前法的耗时及成本均较后者多;两种方法均具有长处,应根据化学实验室废水的成分特点、人力及资金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本次试验采用反渗透(RO)膜技术,利用微滤和活性炭吸附作为预处理,形成连续微滤(CMF)-活性炭吸附-反渗透(RO)深度处理组合工艺,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比较理想.对污水中COD、氨氮、盐类离子和无机物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能够满足锅炉补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粉煤灰吸附分离与活性炭-H_2O_2-微波强化的高级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粉煤灰作为垃圾渗滤液的吸附剂,其中溶出的铁及其他过渡金属离子能与H_2O_2形成Fenton类试剂,在对有机物具有吸附和催化降解作用的活性炭表面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处理效果较好,当调节垃圾渗滤液初始p H=5.0、加入粉煤灰6.2 g,搅拌1 h后过滤分离,滤液中再依次加入1.0g活性炭及1.25 m L 30%H_2O_2,调节微波功率600 W,辐射处理2.0 min,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可达75.4%。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作为具有非常高的比较面积的吸附性材料而言,在整个社会生产的领域上都受到了很大的认可和广泛的运用。最初活性炭的吸附功能比较差、并没有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作用和广泛采用推广。活性炭的使用仅仅是作为防毒面具的吸附材料。在社会上的使用率在也不够广泛。随着科技的不断变化与科研成就的快速发展,科研人员对活性炭吸附功能的这一项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研究发现了更好的制备工艺。改良以后的活性炭吸附功能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和提高。并且广泛生产和使用在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当中。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化学技术领域不断发展,其中活性炭技术已经十分普及,在制药过程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好的特异性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制药过程中。能够很好满足制药要求的特异性物理及化学需求。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还能够吸附异味、消毒、消愁等领域应用的都十分广泛。当今社会活性炭已经成了社会的宠儿,从古至今,活性炭应用的范围日益普及。本文则主要通过深入研究活性炭技术,希望能促进我国的制药行业发展及不断完善相关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瓦斯利用量大但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文从孔隙结构、吸附机理及吸附优点三个方面介绍活性炭纤维,并归纳总结活性炭纤维吸附实验研究的相关方法,为甲烷吸附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静态条件下,活性炭纤维毡、粉末活性炭和颗粒活性炭对硝基苯污染废水吸附效果通过实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恒温20℃条件下,振荡速率130r/min,不同吸附剂用量,振荡时间20min时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在静态条件下,活性炭纤维毡、粉末活性炭和颗粒活性炭对苯污染废水吸附效果通过实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恒温20℃条件下,振荡速率130r/min,不同吸附剂用量2克,振荡时间20min时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应用领域比较广,比如石化行业、电力行业、食品行业、黄金行业等。这些行业主要看重的是活性炭自身的吸附能力,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活性炭原本的吸附能力可能并不能满足行业要求,因此只能够通过活性炭表面改性来提高吸附能力。因此通常情况下,各个领域使用的活性炭都是改性之后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偏二甲肼废液处理的五种方法:活性炭吸附法、自然净化法、臭氧-紫外线-活性炭法、离子交换法、氯化法、纳米级TiO2光催化氧化法,以及偏二甲肼在合成材料、合成材料助剂和农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制椰壳活性炭对人工染料废水中酸性大红G进行吸附,并通过对比试验确定废水pH与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活性炭用量下,酸性条件对人工染料废水都具有更好的脱色效果,而温度从20℃~60℃范围内其吸附效果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