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社会的高度发展,我国的教育制度也正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少人产生了迷惑或误解,所以明确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解决这一转化过程中的迷惑与误解是非常重要的。一、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扬弃、发展和完善素质教育不是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完全否定,而是在继承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吸收与摒弃。柳斌同志曾说:“实施素质教育在思想上应着重两个方面,以德育人是大根本;因材施教乃总法则。”这正源于我国传统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及“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是在…  相似文献   

2.
“教育经济相结合”模式之思考阮明德一、“教育办经济”与勤工俭学现代教育规律要求教育一定要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了,甚至阻滞了教育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举考试制度在我国实行了1300年,因而形成了应试教育的传统。这一传统严重影响了当代教育的发展,使我国教育走上了一条歧路。在科举制度被废除100年后的今天,深刻反思我国当代应试教育所造成的恶果,彻底根除这一扼杀个性、阻碍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素质提高的教育制度,建立起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以引导教育健康地发展,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客辞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教育面临严重困难。一是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应试教育模式屡突不破;二是教育体制高度集中,教育“禁区”城墙高筑;三是教育经费严重短缺,自我发展举步维艰。这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和日趋激烈的世界竞争是不相适应的。为迎接挑战,走出困境,必须实现教育的三大战略转轨,即实现服务方向上由为干部制度服务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转轨,培养目标上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和办学体制上由单轨制到双轨制的转轨。  相似文献   

5.
一、现行教育继承著优良的教育传统。但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弊端所谓“应试教育”,朱开轩同志说,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  相似文献   

6.
彭军 《平原大学学报》2007,24(2):98-101
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之间的严重失衡现象,导致教育竞争过度并诱发“应试教育”现象,使得教育竞争向更加无序和背离教育目的的方向发展。扭转“应试教育”现象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改革与发展教育事业。用人制度的变革、考试制度的变革等举措能配合抑制“应试教育”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给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指出的方向,是我国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 但是,长期以来统治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存在种种弊端。这种“应试教育”与国家和社会对中小学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能很好地实现中小学应有的功能,完成它所担负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现行教育继承着优良的教育传统,但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弊端。 所谓“应试教育”,朱开轩同志说,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  相似文献   

9.
张金辉 《成才之路》2009,(23):60-61
我国教育界提出了教育从传统“应试教育”向现代“素质教育”转变的战略决策。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教育。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教育形势的发展,素质教育必将逐渐得到加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我们在不断培养和树立新的教育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针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是对“应试教育”的根本否定。但不能说素质教育就是对传统教育的根本否定。因为不能说传统教育就完全是“应试教育”.不能简单地在传统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划上等号。  相似文献   

11.
无庸讳言,高考在我国,是一根强力指挥棒,是应试教育的风向标。中国高考的特征,可以说是“一考定终身”,甚至“一分定终身”。这种以一次考试来评价并淘汰学生的制度,多年来遭到有识之士的强烈批评。对于中国的教育问题,有这样的评论: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来自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恶性竞争的根源是“高考”,“千军万马拥向独木桥”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12.
我国应试教育问题实质上是传统考试制度引发的一种教育行为与现象。传统高考制度实行以“笔试”为基本特征的客观定量评价.不可避免地促使学校教育围绕可考性知识内容来展开.从而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导致应试教育问题的出现。因此,改变应试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考试制度,实行新型的多元化综合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我国的教育正在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轨道上来。我校几年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采取了以下一些作法: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首要任务就是使教育者必须彻底转变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为了让教师深刻认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使教师从为考试、为分数、为学科而教的严重偏离教育方针的错误做法中解脱出来,我们多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一纲  相似文献   

14.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受“应试教育”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实施教学思想的转变,建设现代教育教学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跟上素质教育发展的步伐。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此...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李岚清同志提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国教育会议发言)。朱开轩同志强调,“彻底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入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要调整教育结构,改革考试、评估督导等制度,建立一套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语文教育的民族特性和民族气派,在挖掘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发扬古代语文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强调“语文味”。作为一门民族性极强的学科,语文教学必须把古  相似文献   

17.
提到“素质教育”,自然想到“应试教育”,两者似乎水火不相容。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认识误区。“素质教育”的对立面不是“应试教育”,而是“反素质教育”。首先,从教育的范围上看“,应试教育”发生在教育部门(学校)“,反素质教育”除了发生在教育部门(学校)外,还发生在整个社会。其次,“应试教育”根据其目的和方法的不同(下述),有肯定的一面,也有否定的一面。“反素质教育”是彻底否定。再次,“应试教育”是“实质教育”——“传统教育”——“科学主义”发展的产物,而“素质教育”是“形式教育”——“进步教育”——“人本主义”发展的产…  相似文献   

18.
所谓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考试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目的的违反教育科学规律的一种传统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在我国由来已久、源远流长,近十几年来,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各级各类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可谓想尽了办法,用尽了手段。无可否认,应试教育模式的形成与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造就了一批高尖人才,但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更令人寝食难安,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扭转。 应试教育严重损害了学生…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也存在着“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工程化”替代“专业化”的管理思维模式、“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教师培训倾向。针对这些问题,应解除“应试教育”对教育素质发展的束缚;以“发展性”评价取代教育评估中的“终结性”评价;完善教师进修制度,加强对在职教师培训过程的全面监控与督导。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长期存在代表着一种与“应然”教育目的相悖离且阻碍其实现的“实然”教育目的观,而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地主张“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也使教育理念与“应然”的教育目的混淆,在由“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应确立“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