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坚决抵制通俗歌曲到通俗歌曲悄悄进入课堂,并写进中小学音乐教科书。这些变化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们对于通俗音乐的认可,也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倡导以人为本坚持  相似文献   

2.
年级:高一课时:一课时教材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教学目标:1、愿意随乐演唱两至三首中国通俗歌曲。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及每个发展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通俗歌曲作品。3、在交流、讨论、评价,演唱等活动中,初步具备鉴赏、辨别通俗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历史及现状,学会用鉴别的眼光看待中国的通俗音乐教学难点: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每一环节  相似文献   

3.
曲高更应和者众——高雅音乐普及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敢 《教育文汇》2005,(12):4-6
如果你在大中小学校园随访学生,问什么是通俗音乐?我想,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个大概,并且能举出一大串通俗歌星的名字和通俗歌曲的名称。但是如果你要问他什么是高雅音乐,能说出个子丑寅卯的就微乎其微了。这也不足为怪。因为,当今的广播、电视、舞台乃至音像出版物中,几乎处于垄断地位的是通俗音乐;而理应稳坐“大雅之堂”的高雅音乐却“龟缩”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高雅音乐处于这种窘迫的境地,不能不说是艺术的悲哀,教育的悲哀,民族的悲哀。  相似文献   

4.
薛晖 《儿童音乐》2012,(5):42-43
课例6:《中国通俗歌曲》《中国通俗歌曲》由湖南常德市第二中学邵芬老师设计。教学内容来自于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模块第五单元第七节。该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了解我国通俗歌曲的三个阶段发展状况与特点,能对通俗音乐作品进行价值判断,能在聆听感受和参与表现中体验通俗歌曲的艺术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5.
浅谈“通俗”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相比,通俗歌曲具有群众性,更接近人民大众,通俗易懂,欣赏者数量多、层次广,足以让我们来肯定其价值。本文将从通俗歌曲的歌词、旋律、声音、表演四方面详细阐述通俗歌曲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黄敏 《考试周刊》2011,(26):45-46
通俗演唱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逐渐成为当代音乐文化的主要形式。与其它音乐形式相比,通俗歌曲的群众基础最为广泛,通俗歌曲的节奏明快、轻松活泼,更重要的是通俗歌曲深入透射出的真情更贴近于生活而触动听众的心弦,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使无数人对通俗歌曲情有独钟,通俗歌曲的兴旺是这个伟大时代的一个强有力的音符。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介绍二、过程描述20世纪的音乐是多元化的,其中,通俗音乐所占的比例非常大。而在通俗音乐这块领地里,学生最为喜欢、熟悉的也许就要数通俗歌曲了,这是因为通俗歌曲不仅短小易懂,而且,具有较强的时尚性、娱乐性、叛逆性、宣泄性等,正好符合这群身心朝气、喧闹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8.
魏长梅 《新疆教育》2012,(17):11-11,28
通俗歌曲是一种大众参与性很强的艺术,它的歌词通俗,表现手法朴实,是20世纪在国际上广为流行的一种音乐风格。通俗歌曲比起艺术歌曲语言更加直白、坦露,不仅表现在爱情主题上,而且表现在生活中,带有人生哲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通俗音乐因为其流行性强,通俗易懂的特点,在全世界人民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深受大家的喜爱。通俗音乐的普及性之广也是其它类型音乐无法超越的,通俗音乐起源于民间音乐,这两种音乐相互联系都各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将对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来让大家对民间音乐与通俗音乐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通俗音乐作为大众音乐具有广泛的欣赏群体,同时拥有很大社会需求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高速的发展,通俗音乐在强大的传播媒介支持下获得了无以复加的流行性。通俗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现已充分融入到社会文化结构中,并以其独特的审美意义影响着大众的生活。作为通俗音乐的教授者——通俗音乐教师,势必要建立属于自己适合的知识框架,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冯立军 《考试周刊》2013,(14):180-180
<正>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音乐随处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音乐作为艺术作品,它也有良莠之分,中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等的限制,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相对肤浅,常常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当今通俗歌曲、说唱乐、摇滚乐等风格音乐的冲击下,许多经典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中学生心目中就是古董,因而加强引导,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以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新人势  相似文献   

12.
通俗音乐是劳动群众创造的;通俗音乐是音乐艺术中的瑰宝;通俗音乐的情感效应。  相似文献   

13.
音乐,这一人类宝库中的明珠,尽管人们搜索枯肠,用一切最美好的词汇形容她,赞美她,却仍难描绘她的美妙,在百花齐放的音乐艺术的门类中,各种音乐派类精彩纷成,各显其特色。当我们审视整个音乐艺术天地,可以发现,它大致呈现为两大部分:一是民间音乐,一是艺术音乐,在这中间,有一个广阔的地带,那便是通俗音乐(或者叫流行音乐)。作为音乐艺术形式的一种,在当今社会占领很大市场,她拥有广大的爱好者,尤其是对于敏感、热情的青年学生多为之倾倒,使他们激动、兴奋、过瘾、产生强烈的共鸣。正如国际音乐界人士的一句中肯的评语:“通俗音乐使历史上首次…  相似文献   

14.
毋庸讳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基础相对薄弱,审美水平不高,但大部分高职学生对通俗音乐比较喜爱,而且目前通俗音乐已经走进高职音乐课堂,发挥它特有的音乐教育价值.如何有效的在高职音乐教学中进行通俗音乐教育是高职院校音乐教师需要关注的课题,也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5.
本对黎锦晖 黄自的音乐风格作了简要的评说,同时指出,20世纪30年代以后蔚成中国新音乐主流的左翼音乐与黎、黄所代表的两种音乐路向之间存在一种渊源关系,而当代大行其道的通俗音乐则是黎氏风格的轮回。  相似文献   

16.
对于在语教材中选入王蒙的《在声音的世界里》、刘鹗的《绝唱》等作品,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因为它们在学和音乐这两种影响最广泛的艺术门类之间架上了彩虹桥。当代中学生虽然对音乐(主要是通俗歌曲)很“发烧”,但对于音乐的鉴赏、感悟和描写能力还相当欠缺,综合音乐素质并不乐观,王蒙等作家的这类作品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极好教材。  相似文献   

17.
肖方丽 《陕西教育》2008,(12):42-42
音乐,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高雅与俚俗,均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古典乐曲的博大深邃,通俗歌曲的鲜活、真率,民歌的悠远多姿,戏曲的绚烂瑰丽。所有的这些,都为喜欢它的人们所赞叹、称颂。乍一看,音乐与语文结缘似乎不太可能,但细想来,音乐与文学之亲缘关系确已是渊源已久,从因乐音不同而分出“风”、“雅”、“颂”的《诗经》到由音乐机构演化为诗体代称的“乐府”;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大多高校在原有音乐专业教育基础上设置通俗歌曲演唱专业,该专业设置的目的集中体现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且向社会输送更多通俗歌曲演唱歌手。然而从现行高校通俗歌曲演唱教学现状看,仍存在学生专业技能过于单一且艺术涵养缺失等问题,制约通俗歌手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此,本文将对通俗歌曲的相关概述、高校通俗歌手培养现状以及如何提升大学通俗歌曲演唱教学进行有效的探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了通俗音乐的起源,讨论了通俗音乐媚俗性产生的原因和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了对通俗音乐极端媚俗性的批判观点。  相似文献   

20.
通俗音乐是介于民间音乐和艺术音乐之间的音乐品种。今天,在校的青少年成了通俗音乐最大的“消费者”。青少年在欣赏鱼龙混杂的通俗音乐作品时,应该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欣赏层次和鉴赏选择的能力,才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