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古时候有一位种树能手郭橐驼。有人问他种树的诀窍,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来让它的本性尽量发展罢了。"也是,那山野之地,那悬崖之隙都能长出茂盛之树,不正是顺应了树木的自然天性吗?打好根基,顺其自然,还愁树不高大茂密吗?看看我们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守护天性     
<正>一天性,就是自然赋予的品质或特性。唐代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说了种树的诀窍: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天",即为树木生长的基本环境和规律;"性",乃为树木的本性。其意思是说,种树要顺从树木生长的规律,让树木彰显自己的本性。种树和育人的道理其实是相融相通的。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我以为,让儿童像儿童的样子,教育就得要有"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思想与智慧,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引导  相似文献   

3.
早在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就提出:只有依照儿童的本性自由发展起来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自由的人。他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这种教育思想保护儿童的天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种树郭橐驼传》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郭橐驼的人特别善于种树,他顺应树木的天性进行栽培、移植,结果收获丰盛的果实。其他种树人背离了树木的生长本性,使得树木不能够充分生长,导致成活率较低。郭橐驼采用的“保全树木的天性”的种树方法,同样适用于今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像我们皮肤上轻微的划伤一样,无须治疗,自会痊愈。班主任要学会做一个“懒惰”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5.
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其自然教育理论中.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教育不但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还要适应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道:“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意思是种树要顺应树木的天性,德育评价亦如此。尊重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自由发展,方能彰显德育评价的力量。为此,南京市东山小学在“长善而救其失”的德育理念指导下,对传统的德育评价体系进行了变革。  相似文献   

7.
肖炜 《教育导刊》2001,(12):34-35
好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如何在音乐教学中顺应儿童这一天性,使其受到系统的音乐教育呢?笔者从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成长,是儿童自己的事;成全,就是帮助儿童自觉地做好自己的事,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儿童的天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成全儿童,我们就得顺应其天性,让他们能够自然生长;成全儿童,学校就应建构文化,让他们获得公平生活;成全儿童,教师就须躬身帮助,让他们得到自觉发展。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引导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见,倡导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采取一些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来调动幼儿学唱歌曲的主动性,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得到充分发展的“自然人”,强调教育应顺应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必须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历程,同时唱歌教学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树人若树木     
郭橐驼,因背驼而得名橐驼.家住长安城西边,种树高手,名气很大,很受追捧.他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高大茂盛,结果早而多.世人效仿,"莫能如也". 有人问他种树秘诀,他答: "我并无特殊能耐,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按照自己的本性生长罢了.培土均匀结实,种好后就走,不妨害树按照自己的本性健康成长.而其他种树人,种...  相似文献   

11.
"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的价值。"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化教学方式为教师提供了一种顺应儿童天性的法则,教师应珍视游戏化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得到真正、自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应将"让学引思"融入课堂,融入教育的每一个细节,让儿童在充分享受尊重与理解、自主与自由的过程中,自然生长……"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成尚荣先生这句话道出了儿童的特点和教育的本质。顺应儿童的需求、兴趣和自主情感,让儿童自主地学、快乐地学、创造地学,才能达成"学  相似文献   

13.
《种树郭橐驼传》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郭橐驼的人特别善于种树,他顺应树木的天性进行栽培、移植,结果收获丰盛的果实。其他种树人背离了树木的生长本性,使得树木不能够充分生长,导致成活率较低。郭橐驼采用的“保全树木的天性”的种树方法,同样适用于今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像我们皮肤上轻微的划伤一样,无须治疗,自会痊愈。班主任要学会做一个“懒惰”的班主任。传统教育提倡“三勤”。对于每一位刚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的老师,领导都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要腿勤——勤往班里走;要眼勤——多往班里看;要嘴勤——多对学生说。领导这样要求是唯恐…  相似文献   

14.
<正>唐代柳宗元有一篇《种树郭橐驼传》,讲述了一个叫郭橐驼的人很会种树,他种植的树长势都非常好,而且结果甚多。其他人无论怎么模仿,都没有一个学得像的。于是有人问他秘诀,他回答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不过是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这个道理放在教学上也一样行得通,只有顺应学生的天性,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去教育学生,学生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上,只有  相似文献   

15.
郑渊洁的童话是孩子们向往的乐园,它一直在探索怎样为孩子营造其自由成长、顺应其快乐天性的生存空间。都市生活的喧哗繁闹与高楼林立,媒体的发达鼓噪与商业繁盛,人们的追名逐利,弥漫在都市的每个角落,无情地挤压着儿童天性自然张扬的空间;乡村的淳朴与恬静,使儿童的快乐本性得以释放,却也难逃都市文化的浸渗污染。孩子们在都市的压力与乡村净土的被入侵,以及自我天性顽强释放的张力的夹缝中顽强地成长着。郑渊洁在看似轻快活泛的童话故事中,写透了孩子的孤独与无奈,足以敲击人的心灵,让人扪心自问:人类应该为自己营造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6.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想让学生一直喜欢你的课,就要让课堂充满"魔力"。正如著名教育专家孙双金所说:魔法,是孩子们人人向往的东西。它充满了神秘,奇妙。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小脑袋瓜中有数不尽的奇思妙想。如果每一节"魔法"课能让儿童每天生活在惊喜之中,充分开启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每天都有"黎明的感觉",幸福的享受。顺应儿童的天性,顺应教育的规律。那课堂的效果一定会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17.
玩是儿童最重要的天性之一,顺应儿童天性的教育,就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教育。古人说:"一身动则一身强。"实践证明,顺应天性育体,不仅有利于发展儿童的直觉功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造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儿童的健康体魄和勇敢精神。确定一个载体,让学生持续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运动兴趣源于好的载体。如果让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使课堂适合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合课堂。因此,我们努力思考和探索为学生组织一个健康的课堂生态系统,意在让学生在成长中呈现生命的生长姿态。一、生态的语文课堂应该回归自然成长回归自然成长的生态课堂是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早在很多年前,柳宗元先生就提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即真正地顺乎或按照树木生长的客观规律来种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相似文献   

19.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教育必须顺其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何为顺应天性呢?解释有许多,本期稿件中体现出的如下内容我认为是与顺应天性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童心数学”主张从儿童立场出发,让数学教学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让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数学精神和数学文化的滋养,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教师教学时应注意顺应儿童的天性,通过数学学习过程的丰富性和意义的生成,达到对儿童生命成长的关注,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得到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