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在解决一些综合性强或情境陌生的问题时,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读了半天题目,却不知道题目说了些什么,弄不清题目所描述的物理情境是什么;虽然也初步了解了其物理过程的大致情况,却不知道应该选用什么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找不到解答题目的切人点,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有时,虽然也有一定的解题思路,并且也能解决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2.
朱述钧 《考试周刊》2011,(56):177-178
审题过程是做物理题目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都会注重培养学生准确审题的能力。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在审题时也能做到准确梳理已知条件,由已知条件找到突破口,深入解题。但是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些题目,即使已知条件梳理得很准确.物理过程也分析得很清晰,运用的解题公式也没有问题.但入手去解题时,会发现解题过程很复杂、很繁琐,甚至走入死胡同。  相似文献   

3.
审题过程是做物理题目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都会注重培养学生准确审题的能力.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在审题时也能做到准确梳理已知条件,由已知条件找到突破口深入解题.但是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些题目,即使已知条件梳理的很准确,物理过程也分析的很清晰,运用的解题公式也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对公式、定理、定律记得非常熟,但在解题时就是不会用,感到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一是审题不清,搞不清物理情境,分不清物理过程;二是缺乏物理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会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和解题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正>物理计算题可以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分析问题能力,在高考试题中,物理计算题在物理部分所占比分很大,单题分值也很高,但是学生总觉得物理计算题较难把握,分析起来没有思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原因所在,一是对物理规律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只会套用公式,不会灵活运用公式;二是解题不规范。一、健康的心态是解计算题的起点物理计算题文字叙述比较多,设计往往是以某一研究对象在一定的物理情境下的表现为线索的,题目的设计类似于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物理书容易看懂,物理课容易听懂,就是常常遇到一些物理题无从下手。这主要是没有抓住解题的关键性步骤所至,所以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题时,主要精力不是放在每一道题的具体解法上,而是重点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其中审题、构建题目的物理情境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题多解的题目,但多题一解的题目却并不多见。有些物理问题虽然物理情境各异,乍一看没有任何关联,但是它们的解题过程却往往相同,  相似文献   

8.
裴东初 《物理教学探讨》2007,22(7):20-21,26
所谓解题后的反思是指在解决了物理问题后,通过对题目特征、解题思路、解题途径、解题过程、结果等方面的反思,进一步暴露物理解题的思维过程,找出新的疑难问题,总结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的“悟性”,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解题智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物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物理公式的记忆大多以枯燥的文字和字母表述,非常抽象,学生不容易记牢,时间一长就忘记了。有的学生说就算记住了公式也不能想起公式对应的定律是什么,一到用时就混淆,影响解题过程。研究发现,学生对于色彩鲜艳、图像生动的学习环境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为了让学生对公式的记忆产生兴趣,可以设计一个图文并茂的学习环境来提高他们  相似文献   

10.
正相关调查显示,通过解题中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解题的思路,通过对题目进行正确的分类,从而让复杂问题变得相对简单的问题.鉴于高中物理问题多数较为抽象、复杂,因此,解决物理题目的时候,充分运用分类讨论,既能够增加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全面思维,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一、分类讨论的含义及其解题步骤分类是从逻辑学的角度提出的,它揭示了一个事物或一个  相似文献   

11.
<正>解题是学生能力的体现,恰当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正确解答各种物理问题,是物理教学中最终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高中物理难度很大,很多学生因为题目做不出,而丧失对物理的兴趣,因此,物理教师要从学习兴趣、思维能力以及解题方法入手,综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一、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物理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主动透过物理现象探索物理问题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1,(5):107-108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对提高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物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很多物理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形成物理思维,从而通过物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之中,学生的解题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物理教材上有很多公式定理,通过公式定理的运用可以为学生解题提供帮助,同时,学生通过解题训练还能够夯实物理理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提高。文章首先进行物理解题能力培养重要性的阐述,研究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解题能力培养还存在着哪些问题进行表述,然后提出相关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旨在能够为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初中物理教学要摆脱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模式,构建一个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同时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大大激发,解题思路更加流畅高效.公式法就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物理题目具体化.让学生在解题中更能够得心应手.至此,笔者就公式法在以下几类题目中的应用提出见解.一、公式法在力学题中的应用由于力学题型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难点也是重点.所以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就要加强对力学题型的练习.由于力学题型多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教学要摆脱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模式,构建一个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同时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大大激发,解题思路更加流畅高效.公式法就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物理题目具体化.让学生在解题中更能够得心应手.至此,笔者就公式法在以下几类题目中的应用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5.
陈林桥 《物理教师》2003,24(10):13-14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直观、形象、可信等特点.若将物理实验和解题相结合,这不仅能充分发挥实验应有的作用,而且更有利于提高解题的效率.1 运用物理实验激发解题的动力 通常情况下,习题的呈现都是用文字来表述的.学生对此习以为常,常按这样的思维流程解题:通过阅读题目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物理情景,采取相应的解题  相似文献   

16.
物理解题,方法可谓形式多样,但选取一种好的解题方法,却能使所解题目变得相对简单,从而大大提高解题效率.例1有一块半径为R的均匀园板,挖去一个直径为R的小圆板,两圆相切(如图1所示),那么剩下部分的重心在距圆心位置多少处?分析:此题直接求解非常不易,好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但用"补偿法"则可以迎刃而解.即将挖去的部分再填补进取,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相似文献   

17.
物理习题蕴含着概念、公式、规律间关系的多样性,决定了它可以变换不同的方法求解和习题题目的无限化.当前,很多教师和学生为了提高成绩,沉缅于茫茫题海之中,花费了不少精力,却收不到满意的效果.面对众多的物理习题,应当对学生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中学物理常用的思维方法和解题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收集信息就是通过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题目所叙述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给定的条件,明确已知量和待求量,明确题目涉及哪些物理知识,当解题者收集到以上信息后,便可确定出解题的物理依据,采用相应的物理概念、规律和公式.  相似文献   

19.
物理解题过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解题,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正确认识和体会有关定律、公式的含义,牢固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但一些学生在解题时不注意考虑物理规律和适用条件,乱套公式、张冠李戴,甚至出现运算失误,严重挫伤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曾有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上课时都能听懂,课后就做题,把已知数代入公式,解出题来就完了,有时,我也找些其他资料上的题目来做,但总觉得不踏实,考试成绩也不理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的确,要学好物理,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也需要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例题,决不能解出答案就算完事,应在多方面给学生以示范,示范的不仅仅是解题的格式,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抓住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