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日本“吟剑诗舞振兴会”访华的交流演出为例,分析日本“诗舞“这一传统艺术流派中舞蹈身体语言的巧妙运用。从诗舞语言创造、诗舞意象创设、音乐和道具的运用三个方面,评述此次交流的意义和对我国汉诗文相关艺术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音乐新课程确立了以生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的理念。基于此,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听、唱、奏、画、舞、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音乐创造,让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音乐的国度。我国的音乐与诗、舞相伴随而产生,有着数千年灿烂的历史。兹根据现存文献及实物资料对其发展脉络作扼要的梳理。一、原始音乐劳动创造了人,也赋与了人以审美能力,包含音乐在内的文艺因而产生。我国最早的音乐便表现了古代人民以劳动为主体的生活与情感,并与诗和舞紧密结合。比如,  相似文献   

4.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1-2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要"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我们可以把游戏教学融人音乐课堂,通过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让学生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使自己成为游戏中的角色,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通性的艺术形式,它的感染力是不可忽视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充分运用儿童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特点,进行音乐活动教学。甜美自然的童声,灵巧的形体,教师可采用歌、舞、游戏、图片、故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通性的艺术形式,它的感染力是不可忽视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充分运用儿童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特点,进行音乐活动教学。甜美自然的童声,灵巧的形体,教师可采用歌、舞、游戏、图片、故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相似文献   

8.
戏剧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是息息相通的,尝试把戏剧艺术与基础教育中的小学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利用戏剧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表现手段,把“戏剧教学法”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形成在课堂上融舞、说、唱、奏及戏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用类似“音乐剧”的形式将音乐与语言、动作和舞蹈有机地组合起来,以求达到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按:通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许多教师已经了解到"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但将此理念运用于教学时,不少教师却不知从何做起。以音乐活动为例,教师们容易纠结于音乐技巧的把握,而被教会幼儿唱一首歌或跳一支舞的目标所禁锢,使得音乐活动枯燥无味。既然艺术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那么幼儿是否能准确演唱一首歌或跳对一支舞就不成为艺术表现的唯一目标,教师应大胆地去改革教学的模式,以幼儿为本,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支持、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本沙龙  相似文献   

10.
健美操是以人体为对象,以健美为目标,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艺术创造为手段的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一项新兴体育项目。运动者在明快的节奏中进行各关节、各部位的节律运动,沉入节奏的美境,融化在物我两忘的艺术审美境界,陶醉于音乐的旋律之中,在欢乐中健身、美体、减肥。健美操在学校里受到女生欢迎的原因是它对客观条件要求不高,只求一块平整的场地,即使无器械也能继续舞练,  相似文献   

11.
音乐活动教学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通性的艺术形式,它的感染力是不可忽视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充分运用儿童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特点,进行音乐活动教学.甜美自然的童声,灵巧的形体,教师可采用歌、舞、游戏、图片、故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相似文献   

12.
程英 《福建教育》2014,(7):55-59
通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许多教师已经了解到“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但将此理念运用于教学时,不少教师却不知从何做起。以音乐活动为例,教师们容易纠结于音乐技巧的把握,而被教会幼儿唱一首歌或跳一支舞的目标所禁锢,使得音乐活动枯燥无味。既然艺术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那么幼儿是否能准确演唱一首歌或跳对一支舞就不成为艺术表现的唯一目标,教师应大胆地去改革教学的模式,以幼儿为本,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支持、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关,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本沙龙通过《以幼儿为本,有效支持幼儿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与创意表现》一文,细述音乐活动的诉求和具体实施策略,并通过小班亲子音乐活动“爸爸去哪儿”、中班韵律活动“冒险岛之旅”、大班音乐活动“狐狸和母鸡”的案例及评析,详细而明了地呈现音乐活动的应有面貌,希望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通性的艺术形式,它的感染力是不可忽视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充分运用儿童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特点,进行音乐活动教学.甜美自然的童声,灵巧的形体,教师可采用歌、舞、游戏、图片、故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相似文献   

14.
小学音乐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舞蹈是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的方式。从三个方面:以舞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舞助学,促进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以舞解难,提升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来谈一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舞蹈要素。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其核心是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而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要想真正体现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应做到启发、想象、培养、创造相结合。一、启发是审美教育的前提。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首先要有启迪性,要能点燃学生音乐形象思维的火花。启发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出发,利用求趣心理,“启其蒙而引其趣”,将每节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化呆板为有趣。在唱歌…  相似文献   

16.
琉球组舞是历史上的琉球王国为款待中国的册封使,在宫廷宴会仪式上表演的一种艺能,其音乐由器乐和唱腔两部分组成,本文分别对组舞的乐器、器乐、唱腔和音乐结构进行论述,从而对琉球的组舞音乐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刘珍 《教育艺术》2008,(4):37-39
在音乐教学中引进探究式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与认知的发展相结合。在音乐教学中采取以学生为本的探究式学习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以探索性、研究性学习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学生的情感与认知良性发展。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相似文献   

18.
陶继宏 《考试周刊》2013,(93):177-178
<正>合唱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主要以多声部的人声演唱为特征。合唱的"合"字,带有拼、凑、结合的意思,因此合唱具有不同声部的不同特点的组合和结合方面的创造含义。合唱艺术一直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到处可见它留下的印迹。据传古希腊荷马的诗篇《伊利亚特》中就描绘过许多种集体演唱和舞  相似文献   

19.
卫晓琼 《天津教育》2008,(12):50-50
歌曲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觉艺术,二者都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二者相结合所创造的听觉与视觉的完美结合,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听觉需求,更满足了我们的视觉需求,满足了我们视听的双重审美体验,这种体验使美的感受增值,使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因此,把歌和舞的艺术体现在我们当今的音乐教育中,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歌舞艺术带给他们的美感,培养学生体验美、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0.
音乐圈舞是白马藏族祭祀、娱乐、庆典中的一种古老歌舞形式,其依托火民俗活动与火圈舞歌舞共同构成了白马藏族独特的圈舞文化体系,至今保留着氐羌民族圈舞最为古老的文化遗迹。随着时代发展,白马藏族音乐圈舞从表演形式、圈舞形制、歌曲数量、舞蹈动作、文化功能等多方面不可逆转地出现了流变。研究对白马藏族音乐圈舞的传统类型、艺术形态以及流变轨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