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闯关东”移民在“闯关东”的过程中,形成了开拓进取、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崇礼尚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闯关东”精神,这种精神积淀于“闯关东”移民文化之中,是东北地区开发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天,“闯关东”精神具有塑造东北人的良好人格和形象,提升东北地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推动东北发展的重大作用。在振兴东北的伟大实践中,应积极地弘扬和认真贯彻“闯关东”精神。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的人格形象与党的作风建设密切相关。文章论述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塑造领导干部人格形象的重要性:它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巨大力量;是覆行党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的迫切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当前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的“八种形象”。同时对新时期培养领导干部崇高人格形象的方法措施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侠经历了游侠时代、文侠时代和武侠时代三个前后相沿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侠的人格精神也各具特色.侠文化是对侠的人格精神的积淀和传承,其当代价值在于对中国传统人格的建设性重构.  相似文献   

4.
“隐逸”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隐逸文化传统对中国现代作家的人格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隐逸作家疏离主流文化,热衷传统,并融入了现代意识,呈现出独具特色的“隐选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5.
人格是一种历史范畴,个体人格的完善必须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相一致。现代编辑的理想人格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的德行人格、文化人格、审美人格的和谐统一与完美结合,“和谐人格”是现代编辑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现代编辑理想人格的塑造必须通过编辑自身人格的提升与社会文化环境的正面影响这种双重路径共同达成。  相似文献   

6.
适应素质教育要求 塑造教师现代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塑造教师现代人格的意义教师的人格是强大的教育手段 ,在现代化进程及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 ,教师现代人格的塑造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 ,我国在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但只强调“外改”(即物质刺激)而忽视“内改”(即人格建设) ,造成教师师德下降 ,甚至出现严重损害人民教师光荣称号的行为 ,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二、教师现代人格的内涵及塑造适应素质教育要求 ,教师现代人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即主体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学习精神。(一)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7.
“爱的哲学”是冰心早期创作的基本主题,其精魂是现代人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它既是对理想社会形态的追寻,又是对现代人格精神的构建,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久远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新时期“伤痕”、“反思”小说中所塑造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可以看出,政治话语对主体意识的剥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以及西方文化参照的缺失,都使得在粉碎“四人帮”后相当长的一段创作时期内,作家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并非人们所认为的是社会批判者和反思者,也即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士”的精神的体现者,他们更多地表现为“道德受难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铁人式”人格品质的内涵是讲诚信、负责任、有爱心、有勇气、有本领。当今时代,这种优秀人格品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人的精神追求与人格塑造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价值。而认真研读相关理论、典型示范、灌输感染和说服以及劳动实践等则是人们培养这种优秀人格品质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的转型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压力和危机。“人格危机”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传统人格失效,现实人格失范,理想人格失落。它引起了广大教育专家对现实人格的反思和对理想人格的探讨。本文拟从对现代人格的评价入手来探讨理想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孔子为师的人格魅力与现代教师的人格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以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后人树立了一个鲜活的至圣先师形象。学习和研究孔子为师的人格魅力,对后世教师如何为人师表、对提升现代教师的精神境界、塑造适合新世纪需要的教师人格素质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为提高学报质量,增强学报的社会竞争力,学报编辑应树立高尚的人格形象,以高尚的人格作用于作者、审者、读者,使他们接受编辑的影响,进而参与学报生产活动。编辑人格形象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为智能的吸引与引导作用、道德的感召作用、情感的亲和作用、气质与性格的感化作用等。为此,编辑应在自我教育、知识储备、敬业情感、职业道德等方面加强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知识分子小说中出现一系列人格残缺者形象,这些形象成为标示着当代知识分子兴衰历程的精神标本。当代作家在记录他们挣扎、沉沦、毁灭的精神轨迹的同时,从历史文化与现实两个层面探讨当代知识分子人格残缺者形象的成因,重新审视知识分子的人性弱点和历史文化根源,并考量其人格深度。  相似文献   

14.
论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的当代教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思想史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都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人格形象的理想追求。著名哲学家冯契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出发,主张当代中国亟须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塑造理想的人格形象不仅是既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之一,而且也是严峻的教育发展现实的迫切需要。以平民化自由人格作为中国当代人的理想人格形象,能够充分展示教育的人文关怀,有益于主体性教育的确立,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教育目的,具有重要的当代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赫尔曼?黑塞的小说《悉达多》叙述了主人公悉达多通过各种经历和体悟成为得道者的过程,即其人格发展渐趋完善的过程,用荣格的原型理论可以对此进行有效阐释。悉达多人格面具的形成可以分为婆罗门贵族青年和沙门僧两个阶段,他认识到世俗中的人格形象并非真我之后,运用各种体验来发掘自己人格中的未知面。其人格中的阿尼玛原型以梦中女人和情人卡玛拉的形象呈现,使其心理的非理性部分充分人格化。随之而来的本能欲望及与爱并存的自私本性逐渐淹没了他,在领悟意象“唵”和集体无意识精神之象征——河水的启示下,他克服了人格阴影,超越了意识自我,完整自性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6.
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和谐人格的构建,和谐人格由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审美人格三部分组成,其中智慧人格是基础,道德人格是核心,审美人格是升华。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审美人格的和谐统一使大学生整体人格结构趋于完美。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人格仍然深深地影响着现实人格,阻碍着现实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转化。本文主要从人格的独立性上,通过对照分析传统的依附型人格对现实人格的影响,查找现实人格在独立性上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社会对培养独立人格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中人格观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格演进历程可划分为依附人格,独立人格和自由人格三个基本阶段。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人格观是一种依附性的人格观,当前在教育中实现人格观的转变,确立独立人格观,已成为社会转型和人的转型的需要,成为历史的必然。要实现人格观上的转变,需注意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自我心像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化生活过程中,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和作用之下,通过自我判断、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在内心深处逐渐形成的关于自我的个体人格系统形态。自我心像应是判别学生是否具有进取精神和人格魅力、能否成为优秀学生的关键要素之一。学生不良自我心像有诸多形成因素,对其进行优化,意义重大。通过修正错位的自我心像,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自我心像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