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育家叶澜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课堂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留点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在教师的智慧引导下倾情展示,从而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灵性的空间,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一、精心设境开启个性思维1.创设生活情境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数学课堂教学在“应试教育”下形成了教师独霸讲台,学生万马齐喑的局面,课堂缺少活力,一位专家曾说:“课堂是学生生命历程的部分。”“要增强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意识。”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潜力  相似文献   

3.
一、现代数学课堂的价值取向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带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叶澜)。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观念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诸如:教室是实验室、课程是经验、教材是范例、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教师即研究者、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家长是教育伙伴,等等。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关注的是人的生命质量,新课堂追求的是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呼唤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真实健康的个体的出现。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存状态,大胆抛弃陈规陋习,追求一种主动的课堂生存状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那么,怎样优化学习方式,让学生走进宛如殿堂般的课堂呢?下面我就本人任教的数学学科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  相似文献   

5.
“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音乐课堂”,这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音乐课堂要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和学生都要动起来。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使音乐欣赏课“动”起来,让音乐与学生快乐同行呢?  相似文献   

6.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理念下转变小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命题。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数学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让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使学生乐于学习,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练习课给人的第一感觉...  相似文献   

7.
自然、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的理想境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广阔的课堂学习空间,充足的课堂学习时间,合理的课堂学习团队,科学的课堂学习层次,以更好地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更好地有目的地引领学生探究,使学生探索的兴趣得到张扬,探索的思维得到启迪。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激情、充满生命、充满精彩,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快乐、充满喜悦、充满幸福。只要让我们用真情、用关爱、用欣赏来构建数学"生命课堂",那么自然、高效就在你的眼前。  相似文献   

8.
叶澜教授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数学课程标准》呼唤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认为“活起来”的数学课堂,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参与、观察、讨论、操作,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表现创造成功的机会,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9.
叶澜教授曾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现在,“生命课堂”成了教育界的重点话题。在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校进行了“活力课堂”的教育改革实验,这一实验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突破口,课堂教学围绕个体先学、群体互学、教师帮学、独练互评这四个环节进行。在本文中,笔者从群体互学、教师帮学这两个方面谈一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活力课堂。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抽象与理性的概括.然而,充满生命色彩的数学教学却又是感性的,它不但能够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还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人性的关怀,饱含人文的意蕴和精神. 一、创设条件,让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情趣与活力的.魅力四射、情境交融的数学课堂充满了浓浓的“爱”的气息.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好奇心强、易于表现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把握学生的求知心理,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表现自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它提出要给学生提供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一、扬情——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魂"情感也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新课标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堂不应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刻板的解题训练,而应是思维碰撞、心灵交流的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只有构建起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新课堂,才能引领着学生徜徉在数学的海洋中,真正诗意地栖居在数学课堂,体验到数学之奇,感受到数学之趣,领悟到数学之妙,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有意义的活动。而构建“数学教学的生命课堂”,关键在于师生的情感互动、携手共建,以情激情、以爱换爱。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堂应是充满激情、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数学课堂应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展现学生数学思维的课堂;数学课堂应是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得到互相碰撞的课堂;数学课堂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本文通过探讨如何在有限的课堂里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潜能,让所学的知识真正活起来,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4.
课程理念下重构生命课堂,叶澜教授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课程改革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真切地感受到知识只是手段,为生命发展服务、促进师生发展才是目的、才是根本。尊重人的个性,努力使每一个人发展成长,是教育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记得倡导新基础教育的叶澜教授曾为我们描绘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情景: ——使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 ——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合作,感受和谐的欢快、发现的欣喜; ——让学生在课堂上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者悠然心会; ——让学生在课堂上怦然心动、浮想联翩或者百感交集? ——帮助学生达到内心澄明、视界敞亮? …… 这正是我们每一个素质教育实施者所追求的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每一个管理者所渴盼的“在交往中构建思想”、“在碰撞中生成智慧”的教育时空。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课堂中,师生、生生对话是高效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认真、耐心、智慧、细心地倾听学生的认识、见解,让每一次倾听成为一次新对话的开始,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展示生命活力的一个丰富而又复杂的过程。但是,许多数学课场面上“热热闹闹”,本质上却缺乏“生命活力”。那么,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转变教育观念,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全体学生想学、会学、乐学,让数学课堂真正充满生命活力呢?  相似文献   

18.
我们现在的课堂大都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班级还给学生 ,让班级充满生长气息 ;把创造力还给教师 ,让教师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是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那么 ,教师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转变教育观念 ,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 ,使全体学生想学、会学、学好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我国教育源远流长 ,有很多优秀的教育传统。但也有许多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观念。在教师角色定位上 ,传统的观念是“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上 ,教师是教学的主宰 ,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扮演着“记者…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主渠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是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作为一位音乐教师,如何使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让音乐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