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背景 教学中学物理《导体与绝缘体》时,为了鉴别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课本中的实验是把物体跟电池、小灯泡和开关组成串联电路,由闭合开关后小灯泡能否发光来进行判断鉴别。但对高阻抗的导体接入电路中时,就无法判定了。例如课文所举例的导体中的人体、大地和酸碱盐水溶液等这类导体的电阻很大,一般在几千欧以上,而在电源电压较低(只有几伏),  相似文献   

2.
日光灯是学校教室、办公室中的主要照明灯具。起辉器是日光灯中易损部件,损坏的起辉器弃之可惜,若利用废旧起辉器引导学生做一些物理小实验,则可变废为宝。它既可以节省实验费用,又可以增加学生兴趣,培养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明才能和探索精神,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现将我们在教学中对废旧起辉器的利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该演示器是根据小学自然大纲的要求,及教学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供第六册第六课教材《电流》演示所用:(1)通过一些气泡随着红水在塑料管内移动,可使学生获得直观地看到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迁移而形成的。(2)讲解当只有用导线把电池的正极负极和灯泡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闭合的电路,电才能从电池中流出来,经过灯泡,使灯泡发出光亮。 一、材料小灯座一个,改进后单刀开关一个,小灯泡一个,0.5cm塑料管1.2米,塑料墨汁瓶两个,三合板40cm×50cm一块,导线和细铁丝适量,输液管用的通气三通管一个,薄铁片,木片,0.5mm钢丝少  相似文献   

4.
一、在初三物理书128页中,把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浸在稀硫酸溶液里组成一个伏打电池,给小灯泡供电,使小灯泡发光。但实际演示过程中达不到预期效的果,往往亮的时间很短促,只有几秒钟,要第二次重做就不亮了。我经过多次反复实验,找出了做好这个实验的几条规律: 1.稀硫酸浓度是1:20,1份浓硫酸注入20份蒸馏水。  相似文献   

5.
教学投影器是学校广泛使用的电教设备之一。由于使用比较频繁 ,出现故障的概率比较大。这些故障一般都可以自己动手解决。本文以红叶牌TT2 5 0型投影器为例 (其电路原理图如图 1 )介绍投影器的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图 1 红叶牌TT2 5 0型投影器电器原理图SW1、SW2 、SW3 :开关 FU :保险丝 T :变压器FS:风扇电机 L1、L2 :灯泡1 灯不亮、风扇不转这种现象说明电路不通。首先检查保险丝是否完好 ,如保险丝熔断 ,说明电路中可能有短路故障。断电打开投影器 ,检查风扇电机的线圈是否烧焦短路 ,若线圈表层发黑 ,并可闻到焦味…  相似文献   

6.
一、原理用三极管等电子元件组成延时电路,当轻触开关AN时,电容C被充电。AN复位后靠电容C的放电电流维持BG1,BG2组成的复合管开关电路的导通,使处在试管后下方的灯泡L亮10秒钟,试管在高亮度背景前,反应混合物的状态与现象的清晰度和可见度都能得到增...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电子技术,还是电工技术所用的电路的连接方法,都是由一些元、器件组成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因此,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它们的连接方法有什么特点,在初中物理课中必须讲解清楚.并且应叫学生反复实践,为今后学习或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过去进行“电路”实验时,是先讲明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然后在黑板上画出小灯泡、单刀开关和电池等组成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最后再用实物连接一下表演给学生看.这样的做法缺点是,小灯泡、单刀开关、电池、导线等都很小,而且  相似文献   

8.
演示实验电路如图所示。三个小灯泡均用6~8V、0.3A的指示灯泡,D为2CP21A,R取20~30Ω在R′为限流电阻,起保护发光管的作用,取100~200Ω。整个演示电路可作成一块示教板,正面画出电路和对应装上实物,接线安在反面。为突出主题,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虚线框内的电路不画在示教板上,只将四只发光管分别安在电路左右两边,并两两互相紧靠在一起,旁边分别装上两只黑色接线柱以便外接6V直流电源,最  相似文献   

9.
双金属片受热发生弯曲现象是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规定的演示项目。现有的铜铁板铆合双金属片体积大,学生能看清其结构,但演示费时,弯曲也不明显。我做了一个简易双金属片演示器。演示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简易双金属片演示器是利用长臂轻质指针将起辉器双金属片在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1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电知识单元第4课“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内容的实验安排是:让学生用导线、电池、小灯泡、鱼夹连接如图1a所示电路。学生将两鱼夹连接,小灯泡发光,证明电路导通无故障。然后依次在两鱼夹间接人铁丝、铜丝、铝丝、橡皮、布条、塑料等材料,学生发现有的材料接入电路中小灯泡发光,有的材料接入电路中小灯泡不发光。由此得出: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是导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是绝缘体。并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材料是导体材料,哪些是绝缘体材料。教材对人体、大地、不纯净水是导体的认定是直接给出的。  相似文献   

11.
1 用途 :(1 )认识保险丝的保险作用 ;(2 )了解选用保险丝的原则。2 特点 :(1 )保险丝能够对故障电路起保险作用 ,切断电源和避免事故发生。(2 )选用保险丝应该使它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的最大工作电流。3 材料 :额定电流为 1A小号保险丝 ,额定电流为 2 5A的大号保险丝 ,1 2V 8W汽车小灯泡 4个 ,小号塑料电线 ,J1 2 0 9型 (1~ 2 5V、1 0 0W)教学电源 ,接线柱 6个 ,单刀开关 4个 ,木板 ,J0 4 1 0演示电表 ,导线等 ,电路图如图 1。4 实验方法 :(1 )保险丝的作用 (短路作用 )实验 1 :①在C、D之间接上小号保险丝 ,K1、K2…  相似文献   

12.
断路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的改进河南省濮阳市教委仪器站宋新生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为演示断路自感现象,通常采用如图所示线路。图中L为自感线圈,A为小灯泡。当开关K闭合时,灯A微亮:当开关K断开时,灯A突然亮一下,然后熄灭。此演示虽可说明感生电动...  相似文献   

13.
(1)改进原因 在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及测量实验中,通常采用同一规格的两只小灯泡做为用电器,选用接近小灯泡额定电压值的电压做为实验电路的电源电压。这种做法存在两点不足:一是两个灯泡在串并联电路中都分别处于相同的工作状态,这样会让学生认为同一种连接方式中的电器一定处于相同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自贡高压电器厂生产的蒸馏水器使用的发热器件是一种专用电热管,损坏后若用普通电热管替代安装很困难,购买相同的电热管又很不容易。为使电热管烧坏的蒸馏水器能修好使用,我用普通电热管及附加元件,巧妙地进行维修,恢复了仪器的使用功能,现将办法介绍如下:用化学实验用的铜片,剪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并用打孔器打孔(用孔径最小的一只打孔器),四孔分布均匀大小相同。然后用锉刀锉平蒸馏水器上安装电热管的孔的周缘(部分孔可能周缘不平,贴上铜片可能产生漏水),用打好孔的铜片在蒸馏水器安装电热管处内外各贴一片,保持内片、锅壁、外片三孔…  相似文献   

15.
多用电路演示板东站小学冯振虎多用电路演示极适应于小学六年级自然课教学中的“电流”、“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电磁铁”的实验教学。一、多用电路演示板的制作原理与特点:以简单串联电路为基础,由电源(电池)、导线、开关、灯泡等组成电路框架。通过元件变换组...  相似文献   

16.
在现行高中物理第二册自感一节教学中 ,安排了二个演示实验。如果采用定型产品“自感现象演示器” ,则效果极差 ,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我用J2 42 3可拆变压器的高压线圈作为电感线圈和辅助元件 ,自制了一种实验装置 ,将这两个演示实验同时展示出来 ,使学生能明显地看到在通电时 ,与线圈串联的灯泡B是逐渐亮起来的 ,而在断电时 ,与线圈并联的灯泡A不会立即熄灭 ,它会突然耀眼地闪亮一下才熄灭。在演示断电现象时 ,我采用了对照线路—灯泡B与滑线变阻器并联电路 ,从而轻松地消除了学生对断电时电路中即灯泡B中电流与灯泡A中电流是否同时…  相似文献   

17.
投影器是现代学校中用途最广泛、操作最简便的电教器材。但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投影器灯泡极易烧坏。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在每年中烧毁投影器灯泡就有600余个,有时一台投影器在一节课中就要烧坏2个以上灯泡,给学校带来了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影响了学校开展电化教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基本逻辑电路原理的学习是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统编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物理中已列入本内容。一、“与”、“或”、“非”门电路功能的简单复现方法为了便于学生直观理解“与““或”“非”门电路的基本原理,宜先用开关、灯泡来复现它们的功能。在此,我们约定:开关闭合及灯泡亮为逻辑状态“1”,反之为逻辑状态“0”。图1表示一个简单的“与”逻辑电路。电池E通过串联的开关A和B向灯泡供电,只有A和B都接通时灯泡才亮。A、B中只要有一个或二个不接通时灯泡都不亮。A、B和灯泡是“与”逻辑关系。图2表示一个简单的“或”逻辑电路。电…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使用投影器,既可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又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投影器在使用中经常发生烧灯泡的现象,不但给教学造成困难,而用灯泡价格昂贵,有时还不易购得。因此,有效地保护灯泡并延长其使用寿命,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分析,我们认为烧毁灯泡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投影器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灯泡在大功率长时间工作时很容易烧坏;另一种是灯泡的冷态电阻很小,开机瞬间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冲击电流俗称冷电流,而造成灯泡烧坏。对于前一种情况,只须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即可避免。而对…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第3课的教学内容是“导体和绝缘体”。教材首先从实验出发,让学生运用导线、电池、小灯泡、鱼夹连接如图1的电路。依次在两鱼夹间接入材料。通过看小灯泡是否发光来判断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当验证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或绝缘体时,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将它们一一接入鱼夹间,看到的现象是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学生得出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是绝缘体。而教材的结论是:“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这样的矛盾使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教材编写错误;有的说书本没有以事实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