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09年春晚后电视魔术节目作为一种新兴电视节目类型在各个卫视台热播,本文以湖南卫视大型魔幻情景互动秀《金牌魔术师》为例,指出电视魔术节目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战略对策,以期能够促使电视魔术节目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向弋 《新闻前哨》2010,(3):40-42
2009年上半年,电视魔术节目犹如一股龙卷风,迅速席卷中国电视荧屏,又急速撤离。本文试图以“电视魔术节目热”冷却的个案为例,探析其盛行与冷却现象背后的推动力量,并由此提出一条电视魔术节目理性发展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由于其不断更新的节目形态、不断提升的知识性、趣味性、愉悦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魔术又称幻术、"变戏法"等,利用其专业的技术和别具一格的表演带给观众不可思议的视觉冲击及探索神奇的乐趣。本文以魔术与电视综艺节目的相宜性为切口,分析魔术与电视综艺节目结合的优势,并就如何做好、做强魔术类电视综艺节目提出见解,旨在促进魔术类电视综艺节目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走红引发大陆电视综艺节目的魔术潮。一时之间,电视荧屏出现了许多魔术类综艺节目。本文试对现阶段的这些节目加以分析,通过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解释这一最新电视现象。  相似文献   

5.
杨致远 《视听界》2009,(4):76-78
春晚之后,一系列的魔术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先是江苏卫视的魔术揭秘类节目《我的魔术猜想》和星空卫视的《魔星刘谦》,紧接着,主打娱乐牌的卫视台纷纷出动:湖南卫视重磅推出《金牌魔术团》、安徽卫视打造了《星光魔范生》、东南卫视则为其资深节目《盛洲全民大魔竞》增添了新的元素。央视也和刘谦联手,推出了魔术节目《魔法奇迹》。此外,广州少儿频道制作了一档针对小朋友的魔术节目《翁氏达魔》。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俨然集体进入了“魔术时代”。  相似文献   

6.
正当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已经发展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上时,笔者冷静地思考,以央视《回声嘹亮》为首的少许经典翻唱类真人秀节目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在哪里?电视真人秀节目最重要的几大要素是人本身、秀本身以及人与秀之间关系的延伸。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其发展历史中,必定经历了由简单至繁杂,由单一至多元的转变,但这种转变并不代表彻底的革新。电视真人秀节目为什么要转变和改革?每一次正确的改革都有着合理的目的性,而每一次合理的目的都  相似文献   

7.
林玲 《东南传播》2013,(8):62-63
2010年以来,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和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为代表,在中国的电视荧幕上掀起了一股"电视相亲"热潮。与以往的"电视相亲"节目不同,这些节目以一种全新的婚恋交友节目类型出现,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同时也吸引了学界和业界的普遍关注。很显然,这种节目类型在中国电视节目类型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一个显著的个案。本文从"80后"、"90后"的情感婚恋、价值观念的呈现与交锋、具有"品牌效应"的主持人选择两个层面展开论述,试图探究新的婚恋交友节目热播背后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在"真实电视"逐渐成为欧美的电视文化新宠之时,国内也于去年掀起了一股"真人秀"节目浪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真实电视"的出现无疑使人眼前一亮,但相伴而生的许多问题也促使理论界从多角度、多层面观照这种节目形态,以便不断改进和调整,走好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纵观我国的电视发展史,从起步至今,在最近10年经历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和变革。从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的节目晚会到主题内涵各异的电视综艺节目,在带给观众最大化视觉享受的同时,也更加突出了电视节目的娱乐性和功能性,以受众喜好为节目主旨的思想愈加明确。同时,在过去每档节目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主持人角色开始变得边缘化,这种现象也被学者称为"去主持人化"。那么,主持人这一角色在电视节目中是否真的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呢?传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如何提升自己以应对这样的媒介潮流?传统媒体主持人转型的关键要素有哪些?以上种种都会在下文中进行细致阐述。  相似文献   

10.
马兴 《东南传播》2014,(5):127-129
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开启了中国谈话类节目,并将大众引领到了"群口"时代。谈话节目数量多但品牌节目少,品牌节目有,但相继出现辉煌后的滑坡。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品牌学"中关于品牌建构、经营、管理、维护与延伸的相关理论引入到电视谈话节目中,探索电视谈话节目在品牌建构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新思维与实用策略。  相似文献   

11.
自从台湾著名魔术师刘谦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魔术节目<魔手神采>走红后,电视上的魔术热潮正在全国蔓延.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不同类型的魔术类综艺节目,如湖南卫视的<金牌魔术团>、东南卫视的<全民大魔竞>、安徽卫视的<星光魔范生>、贵州卫视的<魔术空间>、浙江卫视的<更生更有戏>等,给电视台带来了可观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2.
如今打开电视机,美食节目随处可见,节目形式和内容也是异彩纷呈。电视美食节目是从什么时候起走进我们视野的呢?是什么原因推动了电视美食节目的产生?电视美食节目的发展又经历了哪些历史性的事件?发展到今天,电视美食节目有哪些特征?电视美食节目的主持人又呈现什么样的角色特征?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学界很多学者以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电视真人秀的流行,但是真人秀节目的实质更多表现为商品化的狂热而非实质的狂欢.事实上,中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表象繁荣,如今已经越发显现制作运营的现实困境.本文从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现实性意义入手,探讨产生这种情况的成因及其可行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4.
当今电视人都在为办电视专题节目而犯愁,如何才能从现阶段频道资源众多,节目丰富的电视节目源中争取更多的受众?专题节目应该怎样满足众口难调的观众群?专题节目应当走怎样的一条路?走近生活———雅俗间融合的契机电视难办,电视专题节目则更难办,电视的家庭化、观众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电视求职类节目同质化中的差异性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娱令"后,电视相亲节目开始降温,职场招聘类节目成为了当今荧屏上的新亮点。纵观现今国内各级电视媒体,以求职为题材的招聘类节目不下十多档。那么,求职招聘类节目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相亲节目的翻版,是真服务还是伪作秀?职场招聘类节目在大同小异的形式竞争中,能否另辟蹊径,寻找各自不同的定位价值?职场招聘类节目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功能性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常说主持人是一档节目的灵魂和主宰,他们在节目中起着串联和控制作用,并通过自身的演绎丰富着节目内涵。纵观我国最近几年火爆的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节目可以发现,综艺节目主持人越来越多元,专业主持人当嘉宾客串主持,还有明星跨界当主持,他们究竟是主持人还是明星?这种变化是好还是坏?本文将对综艺节目主持人呈现的新潮流进行剖析,探究产生这种变化的缘由,并尝试解析现当代综艺节目主持人的"生存法则"。  相似文献   

17.
从2005年"超级女声"掀起选秀热潮开始,大批量的选秀节目风起云涌地出现在电视荧幕上,节目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在选秀节目度过"七年之痒"后的2012年,浙江卫视与灿星传媒联合打造的大型专业音乐真人秀"中国好声音"从众多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整个夏季中国大地上最"火"的声音。2013年7月,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又将启动,仍旧吸引了大量观众的持续关注,是什么原因让它的火爆从去年一直持续到今年呢?本文将以传播学的"5W模式"为基础,进一步运用传播学理论对其成功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王媛 《新闻爱好者》2011,(12):112-113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电视谈话节目在国外十分盛行,很受观众欢迎,大牌谈话节目主持人同样被受众视为明星级人物,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近些年来,国内电视谈话节目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越办越多,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观众。这种被称作“脱口秀”(talk show)的电视谈话节目该怎样来界定呢?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电视谈话节目进行不同的分类。从谈话形式上,可以按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的人数分为:一对一,一对X(两位及两位以上嘉宾),一对x y(多位观众,或者z(两位及两位以上主持人)对x y等多种;从参与人数和节目规模上,可以分为小型与大型两种;从栏目定位及话题对象方面看,又可分为青年、老年、妇女、球迷等多种类型。同时,从节目的内容和性质等方面,我们可以对目前知道的电视谈话节目进行如下的分类:  相似文献   

20.
李雪 《今传媒》2014,(8):114-115
我国广电局新颁布的"限娱令"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来说是一次严重打击,而湖南卫视的明星模仿秀节目《百变大咖秀》却在这种背景下获得累累硕果,与其节目创新关系紧密。文章着力从节目受众、形式、内容等方面对《百变大咖秀》节目的创新之处进行分析,并由此得出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启发,以期为同类节目的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