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自1945年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以来,计算机科学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进入80年代,一些国家在研制第五代计算机时,发现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已经达到了理论极限,即集成电路为平方毫米十几万到几十万个元件,但难以达到百万个元件,即使集成度再提高,其运算速度也难以解决。因此,世界上发达国  相似文献   

2.
陈文辉 《百科知识》2003,(10):11-12
当你在图书馆打开轻巧的笔记本电脑,启动它的每秒能够做20亿次运算的奔腾4芯片的时候,可曾想到就在不到60年前,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每秒只能完成5000次运算,而且它还重达30吨,占地1千平方英尺,使用了1万8千个真空电子管,总长达800公里的电线!  相似文献   

3.
1945年,美国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台计算机主机的核心元件是电子管,体积庞大。翰人设备为纸带光电阅读机,即在纸带上打孔,纸被打穿光能通过,计算机读为1;纸未打穿光不能通过,计算机读为0。计算机利用这些0和1二进制数字,进行数值计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在迅速发展,主机核心元件从电子管、晶体管发展到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输入设备从纸带光电阅读机发展到计算机101键标准键盘;计算机的体积从占地几十平方米缩小到台式微机;主算机的功能从单一的数值计算到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包括数值计算、文字处理…  相似文献   

4.
它可以实时和你交谈,甚至做你的翻译,它还可以揣摩出你的表情,日前,英特尔公司宣布开发出世界上最快、最小的晶体管,用它制造的芯片将使电脑与人实时会话,而开展这部分研究的,正是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的中国科学家。 利用这一晶体管制造的电脑芯片,速度将达到每秒10亿次,它可以在人眨眼的瞬间完成4亿次运算,在一枚高速飞行的子弹飞越30厘米的时间里完成20万次运算。现在世界最快芯片的速度是每秒1 5亿次,最多只能集成几百万个晶体管,新的晶体管将保证一枚芯片上可集成4亿个晶体管。英特尔中国公司称,这一突破将使计算机和用户进行“接近智能化的互动”,理解你的语言、手势、表情,甚至每一个身体暗示,从而挑战芯片极限。  相似文献   

5.
1996年是电子计算机诞生50周年。50年前,科技界一声惊雷,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了!此后,经过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不断更新和换代,如今它已进入了第五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学家莫奇利主持设计,该校硕士生艾克特任总  相似文献   

6.
自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已经经历了四代的发展了,即电子管时代(1946~1954)、晶体管时代(1955~1964)、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65~1974)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5~现在),现在正在进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计算机技术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生力军,可以说没有它也就没有现代科学技  相似文献   

7.
当你在家里打开轻巧的笔记本电脑,启动它那每秒能够做20亿次运算的奔腾ⅣCPU的时候,可曾想到就在不到70年前,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每秒只能完成5000次运算,而且它还重达30吨,占地近百平方米,使用了18000个真空电子管以及总长800公里的电线!  相似文献   

8.
量子计算机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机,并首次证明这类装置明显快于常规计算机的运算潜力。量子计算机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大突破。现有的电子计算机是以晶体管的“开”和“关”状态来表示二进制的0和1。以原子或分子为基本结构的量子计算机存储信息则基于量子位。也就是说,利用粒子的向上和向下自旋来分别代表0和1。它不像常规计算机那样按顺序把所有数值相加,而是同时完成所有数值的加法,同时进行几十亿次运算。常规计算机循环运算,而量子计算机一把就成。测试函数周期结果发现,量子计算机只需一步就解决任何一个例题,而常规计算…  相似文献   

9.
自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三十多年来已经历了——电子管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式,目前进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式。但目前有的专家认为,现代工业微电子技术已接近极限。工业集成电路生产工艺,在1平方毫米面积内已排列了近25万个电子元件,再增加密集度已有困难,必须寻求新的集成电路工艺。出路何在?在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第一个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性研究单位.当时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计算所迅速走过了从仿制到自行研究、设计、制造的技术历程,并不断跟踪世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经历了由研制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计算机到研制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  相似文献   

11.
网络七层界     
正计算机:1941年德国人祖斯发布可编程的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晶体管计算机(1957-1964);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2015)。网络:网络脱胎于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教授乔治·威利,在1956年,当时为了防止美国遭受核爆炸,建立了雷达检测网,有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然后到1973年的以太网,发明者是麦特卡尔夫。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信息》2003,(24):26-26
记者从日本电气公司(NEC)了解到,该公司硅系统研究所若林整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开发出只有5纳米大小的晶体管,若将其应用到计算机制造中,现在每秒运算6千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将可缩小到只有台式电脑大小。在今天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电子元器件会议上,研究小组公布了这一成果。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查看历史书籍 ,它们会告诉你埃尼阿克 ( ENIAC)是第一台真正的通用电子计算机 ,它于 1 94 6年在报社记者们的闪光灯下揭幕问世。这台计算机是一个庞然大物 ,重 3 0吨 ,就像两座半独立式的大住宅 ,它装配有 1 90 0 0个真空管 ,60 0 0个开关 ,并且使用它需要一大群技术人员。它能够在一秒钟内进行 50 0 0次加法运算。这在当时是从未听说过的技能 ,而且它能够在炮弹落地之前计算出它的飞行轨道。尽管这台计算机 ( ENIAC)被报界记者们称为电脑而占尽了风光 ,但它有许多未露面的竞争者 ,因战时保密而鲜为人知。当时 ,阿兰·图灵制造了…  相似文献   

14.
对全世界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界朋友来说,2006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各国科学家将纪念电子信息领域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一个是三极电子管诞生100周年;另一个是通用电子计算机公开]示60周年;第三个是电话公开]示130周年。进入21世纪,电子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与社会里,扮]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不久前,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2005年最流行的9个科技新产品,全部都是电子信息产品,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里回顾与电子器件有关的一些历史事件,展示电子器件历史映射出的科学人文美,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不少启发。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发明创…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作为一种数学计算的工具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机械式手摇计算机,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计算机到当前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其性能越来越强大、运算速度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齐全、体积越来越小,应用范围已从原始计算机单纯的数学计算领域扩展到了包括数据传输、工程、机械设计、化学、物理学的模  相似文献   

16.
1904年,人类第一支电子管诞生,世界从此进入电子时代。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安装了1.8万支电子管,运算速度得到空前提高。可是好景不长,电子管在实际应用中逐渐暴露出使用寿命短、体积庞大、结构脆弱等难以克服的弱点,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为了开发电子管的替代产品,美国贝尔实验室主任凯利将目光放在了半导体材料上,他深信人们会找到一  相似文献   

17.
正有没有一种计算机能超越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光脑"给出了答案。"光脑"对应于电脑而言,是光子计算机的简称。光子计算机是一种用光信号进行数字运算、逻辑操作、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新型计算机。不同于电子计算机对电子的控制,光子计算机的运行依靠激光器、光学反射镜、透镜、滤波器等光学元件和设备控制光子,完成光运算。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70年代,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巨型机ILLIAC,从而开创了每秒运算1亿次以上的巨型机发展史。巨型机的发展,先后经历了AP机、VP机、MP机和MPP机四代,目前正处在MPP机的研究、开发和生产阶段。MPP机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从1983年中国科学家研制成功"银河"第一代巨型计算机开始,历经数代中国科学家的艰苦探索,2010年,我国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勇夺国际TO1P500排名第一。"天河一号"可以在1秒钟内实现2570万亿次运算,而普通的商用计算机峰值为每秒10亿次运算。中国超级计算机终于冲上世界之巅,"天河一号"也被誉为"国之重器"。玻璃房子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中国气象部门想从欧美进口一台计算机,  相似文献   

20.
未来的计算机技术将向超高速、超小型、平行处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尽管受到物理极限的约束,采用硅芯片的计算机的核心部件CPU的性能还会持续增长。作为Moore定律驱动下成功企业的典范Inter预计在2010年推出集成10亿个晶体管的微处理器,其性能为10万MIPS(1000亿条指令/秒)。而每秒100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将出现在本世纪初出现。超高速计算机将采用平行处理技术,使计算机系统同时执行多条指令或同时对多个数据进行处理,这是改进计算机结构、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