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鸟画在中国绘画艺术之林中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它是中华民族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写实性"的宋代花鸟画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现代花鸟画的发展影响甚远。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花鸟画的"写实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它能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因此增强"写实性"成为发展现代花鸟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朱熹集宋代理学和宋代经学之大成,以说经的形式,论证并发展了理学之天理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既创新发展了理学,又创新发展了经学。朱熹理学的特色集中体现了其经学思想的特色,而与陆王心学有别。  相似文献   

3.
孙倩 《宜宾学院学报》2007,7(8):116-117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极重要的时期,这表现在宋代画院绘画不仅具有高度的写实性,而且进一步引入了"以诗入画"的美学原则。本文以宋代院画家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为切入点,阐述宋代画院绘画"以诗入画"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唐宋人物画的嬗变与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儒学的转向息息相关。唐朝政教之风盛行,绘画被作为政治教化的工具,人物画以简洁的背景、工整艳丽的设色,描绘政治题材或是贵族妇女的奢华生活;宋代,三教合流、理学兴起的新儒学对画家的影响则更加侧重于"格物致知"、"体悟内省",绘画则被当做涵养性情的一种方式,人物画多绘有符合客观实际的场景,以朴素淡雅的格调,描绘内容多为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的风俗画或者具有借鉴、讽喻意义的历史故事画。  相似文献   

5.
朱熹咏物诗深受其"格物致知"理论与"诗中有句"诗论的影响,可说是他博大精深理学思想的艺术结晶.具体体现于咏物以讽世、咏物以抒愤、咏物以明志、咏物以言理、咏物以寄情、咏物以摹美等几个方面.我们在深入研究与发掘朱熹理学的同时,应把他的咏物诗作为其理学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加以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朱熹对于"格物致知"的了解是建立在二程的基础上,这是他理学思想的主要范畴之一,但由于受到科学认知方法以及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使其格物致知的思想具有两面性,并对当代社会及人们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宋代苏辙说,"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越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魏文帝曹丕也说,"文以气为主".那么好文章究竟应有哪些"气"呢?怎样为之充"气"呢?  相似文献   

8.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开创者.他以儒学为本位,揉合道、佛思想,开辟宋代理学的形而上学.他以《易传》、《中庸》建构其思想体系——道德的形而上学;并根据先秦儒学的仁与诚等概念作为道德实践的根源和动力建构其宇宙论、本体论与工夫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仙话中的遇仙故事,到隋唐大多是凡人与仙女相恋、一夜情的内容.这原本是充满了浪漫的赤裸裸的性爱色彩的,但到了宋代,人仙恋故事发生了明显的嬗变.它净化了性爱元素,仙女们冰清玉洁,循规蹈矩,发乎情止乎礼仪,而且她们的身份地位也较前代遇仙故事中的仙女们大大降低.这实际是徒有遇仙之名而无遇仙之实的"爱情神话怪胎",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演绎理学的道德观念.这种嬗变是因有宋一代理学的甚嚣尘上,以及宋代道教的改弦更张,使得人仙恋的故事不得不浸染了儒家思想的色彩,散发着浓烈的道学气.透过这一嬗变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文学与政治思想的互动关系,宋代历史文化发展的烙印,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熹格物致知思想在其理学体系中地位重要、影响巨大,学界对其褒贬不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扬弃观点,科学阐发朱子格致论的自然哲学意蕴,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考证朱子格致论的认识指向、主客关系、考察限阈及其对自然科学的影响,重新估价和批判继承其内在精神,是接近朱子、认知朱子的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作为"情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冯梦龙"至情"思想是针对理学思潮"理为情之范"的"情"、"理"观和"知"先于"行"的人伦秩序实现途径提出的。在对理学思潮以上观点驳难过程中,冯梦龙赋予其"至情"思想至少三方面的价值内涵:一是强调"情"之"真";二是强调"情"之发生缘于道德主体"不忍人之心";三是强调"情"之义无返顾精神。这些价值内涵的赋予,既体现了对李贽"童心说"思想的接受,也是其在确立与强化道德主体的伦理责任感成为社会改革当务之急的大背景下,对孟子提倡的绝对主义伦理精神的重新高扬,使其至情思想呈现出鲜明的复古特征。  相似文献   

12.
真德秀理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德秀是南宋中晚期著名的理学家,由于他政治活动频繁,地位突出,对理学的复兴和正统地位的确立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真德秀的阶级立场入手,对其心学情结、格物致知、仁心为本等思想做以简要论述,并着力论述真德秀在理学政治化道路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力求大致描述出真德秀理学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周敦颐(1017-1073),宋代理学开山鼻祖,他留下的文章不多,思想内容却非常丰富,他的"乐"论至今对我们仍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宋代理学的重要支派--心学派是以"存心、养心、求放心"为其核心思想的.在此基础上,该派提出了独特的"天籁自鸣"说,其主要观点是天籁自鸣之境界的前提是作者须依据本心,心无邪思;天籁自鸣之境界产生的基础是物我一体;天籁自鸣之境界的根本特色是与雕琢造作相对应的天成自然.  相似文献   

15.
程颐是理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核心人物,其所阐发的理学思想大多离不开经学.理学是经学演变的合逻辑产物,理学以经学为根柢,同时,理学又指导并服务于经典解释.具体到程颐的理学与<春秋>学,则是在经世致用的价值观指导之下,以"理"穷经,重在以己意阐发<春秋>义理,并以理学纲常条贯<春秋>伦理,体现了与前人不同的治经取向.在其影响下,宋代<春秋>学的理学化趋势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宋代文化中,儒、道、禅合流的趋势更为明显,士人的文化素养及精神结构也从单一向复合型发展。其中,理学思潮对文艺审美的影响不可低估。理学,是宋代兴起的以究心性义理为主的新儒学,有较高的抽象思辨水平。“格物致知”,是理学认识论的核心,也是一种对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特殊认识方式。从认识论角度考察,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理学与文学,格物与观物,广义的格物态度与宋人诗家三昧,实有融会贯通之处。  相似文献   

17.
杨时乔是明中后期的理学家,甘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力辟心学,明斥心学为禅学,捍卫儒家道统;学宗程朱,不固守师说,从"理一分殊"的角度来阐释一元的人性论;强调躬行实践,"格物致知"的工夫论;提倡"道亦器、器亦道"的经世致用.其理学思想有补于明代理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德性之知"是张载提出的重要概念,其内涵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张载试图用德性之知来论证儒家伦理的合理性。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分别用格物致知和涵养本心的修养工夫来实现德性之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程朱与陆王的工夫论,可知其内在机制与宗教信仰相似。它通过强化人们对天理的信念,最终达到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德性之知具有如下认知特点:首先,它是一种为理学思想服务的认知,其次,其内在机制与宗教心理相类似,最后,它的实现需要体和悟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19.
李翱的《复性书》三篇,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性善情恶"的人性论;(2)"忘情复性"的道德修养方法.以"性善情恶"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宋代理学家们把人性区分为高层次的"天命之性"和低层次的"气质之性",把人性论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形成了完整的理学人性论理论体系;借鉴"忘情复性"的道德修养方法,宋代理学家们提出了"存天理,去人欲"的理性修养方法.由此,李翱成为真正上承传统儒学下启理学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0.
李光地用仁义礼智的理学思想评价古人,强调文道兼备的性格,即是"知人";他强调格物致知,穷理即为格物,格物即为知本,注重把古人置于当时所处的气运、朝代之大背景,即是"论世";他还将"知人论世"观运用于选文,符合其"知人论世"观的文章后选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