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英国君主立宪制及其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史学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性”、“不彻底性”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们认为,从某种角度上说,英国革命的君主立宪结局比起法国革命的共和结局是具有一定“不彻底性”,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正需要“这个革命不十分彻底,不进行到底,不坚决无情”。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是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之间的“妥协”,但这儿的“土地贵  相似文献   

2.
传统观点认为 ,“光荣革命”是非革命的 ,斗争也不够激烈 ,是英国资产阶级软弱和不成熟的表现。实际上 ,从英国当时的情况看 ,迅速结束詹姆士二世的统治是维护革命基本成果的需要。因此 ,这种妥协是必要的 ,有分寸的。也应该是明智的选择。因此 ,用政变的方式来解决复辟王朝 ,避免社会动荡和过多的流血 ,是符合英国国情的明智之举。从客观上讲 ,“光荣革命”在英国历史上开始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时期 ,为资本主义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与资本主义有联系的土地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掌权后 ,大力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议会通过圈地法 ,掀起了…  相似文献   

3.
<正>英国1688年政变实现了两个妥协,一个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妥协,一个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的妥协。前一个妥协,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百多年以来长期结盟的继续与必然结果。这个联盟构成了英国政治生活的基础。后一个妥协,与革命的起伏和革命的结局有着密切的关系。历来,英国学者和苏联史学界对这场妥协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英国辉格党自由派史学家马考莱的笔下,1688年政变是“世界上存在的最出色的事件”。据此,他得出结论说:“我们还不知道有一次绝对不能以及时的友好妥协来预防的大革命”,“温和的让  相似文献   

4.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上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节写道:“1688年,辉格党人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詹姆士二世众叛亲离,逃往法国……这是一次基本上没有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历史上称作‘光荣革命’,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既然这是一次“政变”,为何却把它说成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呢?首先,资产阶级通过这次政变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正统主义思想、世袭制原则和王权神授的观念。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文告,宣布“国王詹姆士二世蓄意摧毁英国宪法,背弃了国王与人民的原…  相似文献   

5.
2003年版《世界近代现代史》(选修)上册,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节中提到“这是一次基本上没有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历史上称作‘光荣革命’”。这里很多同学提出疑问,“光荣革命”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  相似文献   

6.
英国在“光荣革命”后 ,世袭贵族全面控制了国家的政治权力 ,占据了全国25%的土地(世袭贵族仅占全英人口的十万分之一) ,形成了所谓的“贵族时代” ,这个时代长达150多年。工业革命完成之后 ,这种局面开始发生变化 ,但世袭贵族并没衰落。英国的世袭贵族的衰落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 ,到1998年世袭贵族在上院的天然议员权被取消 ,世袭贵族在英国退出了历史舞台。经过100多年的时间 ,在英国又完成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英国下院议员爱德华·伍德语) :废除了几百年来议会中以爵位世袭为传承纽带的特权制 ,代之以非世袭的议员…  相似文献   

7.
英国在“光荣革命”后,世袭贵族全面控制了国家的政治权力,占据了全国25%的土地(世袭贵族仅占全英人口的十万分之一),形成了所谓的“贵族时代”,这个时代长达一百五十多年。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这种局面开始发生变化,但世袭贵族并没衰落。英国世袭贵族的衰落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到1998年世袭贵族在上院的天然议员权被取消,世袭贵族在英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8.
<正>英国的资产阶级通过长期与王权的博弈,最终以“光荣革命”的形式取得了胜利,王权得到种种限制。在不断限制王权的过程中,英国的资产阶级逐渐主导了国家政治生活。英国政体带有典型的封建特色,归因于“光荣革命”并不彻底,它是资产阶级和封建主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但不可否认的是,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后,对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是对英国历史有极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它废除了英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用“法治”代替了“人治”,彻底摆脱欧洲大陆天主教对英国的统治,并开创了一种在对抗中融合的历史运动模式,使英国此后一直处在和平渐进的环境中,为英国向现代化国家迈进创造了良好和谐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重点掌握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 1.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关系的变化 (1)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兴起。 (2)新贵族的形成。 3.清教运动 4.革命形势的成熟 二、英国革命的特点(请参阅第一个问 题) 1.革命前资本主义深入农村。 2.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 3.革命披着宗教的外衣。 4.革命带有浓厚的保守性和不彻底性,使 革命沿着下降线发展(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相 比)。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性 质 名词 清教运动 大抗议书 克伦威尔 平等派 掘地派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英国革命是英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转折点。作为率先走上现代化国家之路的英国,在法治方面同样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在17世纪革命以前,国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经过英国革命一系列人权法案的颁布尤其是“光荣革命”中《权力法案》的建立,彻底改变了英国社会的人治状态而走上法治化道路。研究英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历史,对于建立法治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革命前英国的经济状况;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新贵族;克伦威尔;新模范军;处死查理一世;1688年政变;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相似文献   

13.
向来的说法:英国1640年开始的革命是一次保守的妥协的和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结论,主要是相对于法国1789年的大革命而言。他们认为英国革命的保守性、妥协性和不彻底性表现在:一、革命以宗教的形式出现;二、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是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联合行动;三、革命刚进入高潮就立刻背叛劳动人民,镇压平均派、掘土派和爱尔兰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四、没有实行革命的恐怖,没有进行雅各宾派那样的革命专政;五、没有支援别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甚至还在后来参与镇压法  相似文献   

14.
英国光荣革命之前,因宗教改革而产生的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宗教矛盾与因社会发展而产生的资产阶级与在宗教改革中获利的土地贵族之间的阶层矛盾,为宽容和平解决方案的提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光荣革命中,天主教国王与新教国会之间围绕着接班人问题暂时搁置了宽容和平的方案,但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之间却达成了宽容和平。光荣革命之后,天主教徒、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各方逐步接受了宽容和平的思想,用宽容和平方案以化解各方矛盾,从而最终使得英国政府获得了英国社会中绝大多数阶层的支持,成为近代以来最为稳固的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15.
从一九二七年“四·一二”政变到一九二九年底,是鲁迅一生中极为重要的转折时期。“四·一二”政变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中国革命进入低潮。鲁迅目睹革命的失败,思想受到巨大的冲击。他过去信仰的进化论总想完全被“轰毁”,世界观开始剧烈转变。他虽然一时间“被血吓得目瞪口呆”,但由于他深深挚爱人民,渴求光明;由于他早就具有最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始终没有离开过革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实际斗争;由于他  相似文献   

16.
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中最复杂,最激荡和最彻底的一次革命.中外史学界都很重视对它的研究和探讨。近年来,我国史学界曾就法国大革命终止的年代和标志性事件进行了新的探索。不少专家学者不再同意把“热月政变”作为法国革命结束的传统看法,而是把雾月政变或拿破仑帝国的崩溃等作为革命的终点。综合中外史学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四种:1.以1794年热月政变作为法国革命结束的标志。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认为:“热  相似文献   

17.
教学构思 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在教学中较难处理,其中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标“内容标准”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虽然学生在初三时学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但在课前调查中,我发现他们只记得革命过程的一些事件,如内战、处死国王、旧王朝复辟、光荣革命等,对于英国为什么会制定《权利法案》、形成责任内阁等并不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怎样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如何认识英国确立代议制的伟大意义?采用哪些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和内容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8.
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英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对光荣革命的许多观点重新进行了研究,特别是革命性质的判定.笔者认为光荣革命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兴起和社会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发生变化的时代,当时,资产阶级虽然还不够强大,但英国社会里已到处渗透着资本主义的气息,把光荣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河也是有依据的.  相似文献   

19.
1 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近代史的开端。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当英国人从海外请来一位荷兰人做国王的时候,随同新的王朝的建立,开始了新的纪元——土地贵族和金融贵族结合的新纪元。从那时到现在,一直保持着这种血统特权和金钱特权的立宪均势。”伴随着这种阶级关系的变化,18世纪英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特征便是立宪君主制的确立及相应的内阁制、政党制等等。和欧洲大陆盛行的君主专制相较,英国政治的先进性及优越性是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性"的几点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性”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对新贵族与资产阶级因同质而结盟,革命前以清教运动为特色的舆论准备,革命中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以及最终确立资本主义政体之一的君主立宪制等方面作深层次的探讨,认为这些方面都适合英国国情,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很好地完成了革命的任务,保守性之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